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油枯竭的后天-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匚灰丫妨ⅰH绻拦霸俳釉倮鳌保呈平饩龆砸晾适妥试吹目刂莆侍猓敲矗澜�70%石油资源的掌控权将落入美国之手,美国在全球的石油地缘政治战略将基本上布局到位。

第七章 石油地缘政治大重整(2)
与之相呼应的是,美国积极投身于控制全球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战略行动中。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便开始精心布局,在新世纪之初逐步实现了对全球十几条海上输油要道的掌控。这些要道包括:加勒比海航道、好望角航线、佛罗里达海峡、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马六甲海峡,它是美国多年来觊觎的一个地缘战略要冲。美国对它的关注一直没有中断或消减过。美军曾多次借口打击恐怖主义,要求在马六甲海峡驻军和巡逻,这尤其显现出其急于全面掌控海上石油运输要道的图谋。因为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相当于扼住了东亚各国石油输运的咽喉。这对日本与中国两大石油进口国的影响尤为深远,中日两大经济体的海上石油生命线将全部落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保障能源安全等一系列涉及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立刻将摆在中、日两国面前,中国所力图化解的“马六甲困局”也是由此而来,而由石油供应安全所引发的大国间矛盾与冲突将愈发凸显。正如美国前副总统切尼曾声称的那样,谁控制了石油的流动,谁就能对美国经济,甚至对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拥有“钳制力”。但问题是,美国是首当其冲的控制者,而不是被控制者。我们不难理解,实现对全球石油资源战略要冲地区的控制,已经成为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攫取和控制石油资源的行动也早已遍及全世界。哪里有石油,美国就与哪里“接壤”。这就是美国长期秉承的石油政治逻辑。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会甘受美国的控制而无动于衷。全球石油资源领域的角逐今后将更加激烈而残酷,各种利益与矛盾的交织将使石油资源领域的博弈大战更加扑朔迷离。事实上,石油争夺战早已不限于国家对决的单一层面。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以及宗教冲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较量越发频繁,与石油资源的争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面上的文明冲突有时候暗合的就是石油资源争夺的本质冲突。这一切都牵动着全球社会的神经,促使着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的整合与演变。
  19世纪的大殖民时代,英国曾经倾举国之力,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全球霸权,其殖民地遍布全世界,英国因此号称与每个国家接壤。当然,英帝国式的殖民时代早已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冠以各种名头的“新殖*义”战略以及种种现实的翻版。美国现今奉行的石油地缘政治战略看起来就是“石油版”的新殖*义。美国与所有产油国接壤,几乎掌控了石油在全球的流动。单从控制其他国家、实现全球霸权的角度看,英美两国的地缘战略布局殊途同归。与英国*裸的殖民方式不同的是,美国的做法看起来更加阴柔与内敛,但收效却一点都不逊色。美国紧扼着全球社会的石油命脉,这一点比控制别国的疆土声名要好很多,更省力而且更切中要害,极具持久的力量。
  石油能源中心的转移
  正是由于石油独一无二的战略价值,它才会与国际政治如此紧密的结合。现如今,全球社会频频被有关石油政治的重磅新闻所轰炸。伊朗核查久拖未决,伊朗遭攻传言不止;巴以局势持续动荡,以军部队枕戈待旦;非洲油田时常遇袭,恐怖主义阴云不散;美俄石油暗战不断,委内瑞拉大放厥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分明就是一出出石油纷争的火热大戏。而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天都在连轴式地上演,石油政治的圈子注定不寂寞,人们似乎也已习惯了这种嘈杂与纷扰。但在喧嚣与聒噪的背后,石油能源中心或许已悄然发生着转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石油地缘政治大重整(3)
历史上看,全球能源中心曾多次发生转移,石油的能源中心地位也是在历经一百多年发展的情况下,才逐渐演变成当前的格局。今天,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从里海到外高加索,再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理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石油资源富集带。这个地理带蕴藏了全球近70%的石油储量。在这种意义上,可以把北非…波斯湾…里海…俄罗斯称为“全球石油供应的心脏地带”,而中东地区就是这一心脏地带的中心。围绕着这一中心地带,则形成了两个环形石油需求圈,第一环包括北美、南美、北非、南太平洋的大片区域;第二环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和整个欧洲大陆地区。再次细分又会划归出两大区块,那就是以北美、亚太、西欧地区为主的全球石油消费区和以欧佩克石油输出国为主的全球石油储产区。目前,北美地区是世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亚太地区位居第二,西欧地区居第三。这三个区域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而其石油产出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20%左右。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消费量不到10%,而这些石油输出国的总产量却占全球的60%以上。可见,全球的石油消费区与产出区严重错位和失衡,这是全球社会围绕着石油权益所展开的争夺愈加激烈的根源所在。
  从对石油资源掌控的角度来看,石油能源中心正发生着转移,从石油生产区的中东转向石油消费区的美国。伊朗就是美国贯彻既定的石油地缘政治路线,实现全球石油霸权的过程中尚未除去的最后一块绊脚石。那么,为了铲除伊朗这块顽石,美国是否会孤注一掷、放手一战呢?相关的政治舆论一直被白宫所时不时营造着。
  伊拉克战争以后,以伊朗为靶心的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开始日益积聚。伊朗核问题的久拖不决,已经成为左右华盛顿与德黑兰之间政治风向的最大变数。如果美国选择对伊朗动武,那么,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将是美国最大的借口。从利益指向上分析,美国在成功地解决了所谓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后,顺势解决伊朗核武器问题,便成为了美国推进其石油地缘政治路线的最优选择。但对俄罗斯、中国、欧盟而言,这却是它们面临的不优选择,至少是次优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 俄、中、欧三方对伊朗核问题的具体回应和表态已经说明了利益所在。在俄、中、法三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政治掣肘和外交斡旋下,表面上围绕核权益,实则为了石油权益,利益多方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明争暗夺,伊朗也变成了多方力量长时间角力的战场。这场马拉松式的政治较量,一持续就是五年,目前依然没有结束的迹象。伊朗核问题看起来远比伊拉克问题复杂,由于牵扯到众多的利益攸关方,美国单靠自身的力量,似乎已无益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然而,不要忘记国际政治的风云莫测,事态往往在看似不可能的时候出现转机。当美国最终不胜其烦,仅存的耐心被无休止的斡旋和调停消磨殆尽时,是否会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韦,像攻打伊拉克那样,单方面对伊朗开战呢?完全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从大的层面上说,美国在俄罗斯、中国周边区域不断制造事端,其实就是在分散中、俄两国的注意力。或许在各方都认为海湾风平浪静,伊朗安全无虞时,美国攻打伊朗的号角就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吹响。

第七章 石油地缘政治大重整(4)
有不少人将国际社会近几年发生的各种乱象与战争联系起来,货币战争、粮食战争、石油战争等新词汇、新思维也是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断言次贷危机是美国主导的一场惊天阴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质疑未尝不合乎情理。美国打赢了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输了的却是全世界。全球许多国家,即使再远离战场,再逃避纷争,也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程度地受损。高昂的战争开销令美国纳税人瞠目结舌,但最终的结局却是由全世界埋单,这就是国际油价暴涨、次贷危机爆发的内在逻辑。换句话说,美国通过货币贬值、石油涨价、推销次贷等一系列变本加厉的手段 “搜刮”了全世界,最终来填平两场战争留下的巨额亏空,也包括美国人多年来寅吃卯粮所欠下的部分债务赤字。假如事实真相确实如此,那与其说是阴谋,更不如说是阳谋。因为这些谋略并不算太新颖,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