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首富真相-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条:一个是通过权力,把计划内的原材料搞出来,再卖给计划外的企业;另外一个则是大量走私的成品或配件。也就是在这一次整顿中,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受到了严重惊吓……1989年4月,广东警方查处了一起走私案,顺藤摸瓜找到了联想门上。柳传志只得向领导救援,最后以罚款300万元了结。
  这股寒潮持续了3年之久。美国学者库恩在其2008年底出版的《中国30年……人类社会一次伟大变迁》一书中,描述了那段时期的形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封锁和孤立的政策,外商投资止步观望。经济上由于治理整顿措施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为主的形式出现,要求很急、力度很大,加上其他因素影响,致使经济下滑。而在思想政治方面,‘左’的东西死灰复燃。1990…1991年间,一些地方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批判市场经济的风潮。有些人提出‘以反和平演变为中心’,有些人说全党和全国人民现在有‘双重任务……阶级斗争和全面建设’。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处于一种低谷状态。”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年1月13日,诗人海子写出了自己最具影响力的诗句。但幻想中的温暖抵抗不了现实中的冷酷,两个月后他在山海关外卧轨自杀。在这一年,感性的诗人和理性的商人一起陷入了绝望之中。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性格和志趣各异,兄弟俩分道扬镳(1)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在经过短暂的停滞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断。
  在《中国30年……人类社会一次伟大变迁》一书中,作者库恩如此写道:“*始终渴望中国能够稳步走上发展壮大之路,他对‘*’后由于保守者影响而放慢改革步伐很不满意。1992年初,这位88岁高龄的领导人决定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来……他深知为了建成一个与世界强国平起平坐的强大中国,必须迅猛扩大它的经济基础,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1992年1月18日,*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南巡”。与1984年第一次“南巡”的相对谨慎相比,这一次邓公热情洋溢地称赞了特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等旗帜鲜明的观点。正如其后两会期间刊发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标题所渲染的一样,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下海经商热。仅北京一地,每个月新开的公司便以2000家的速度递增,以至于半年后,全市库存的工商执照全部用完,只得紧急向天津市调运10000个救急。
  经过3年的跌跌撞撞,国美电器也终于生存并发展起来。1990年,珠市口店3年的合同期满,兄弟俩又续签了1年。1年后,这个狭小的地方已经满足不了兄弟俩日益火红的生意,他们决定放弃这个门店。而此时,他们已经在北京开了好几家新的门店。1992年,黄氏兄弟几家电器店的销售额已经近2亿元。
  就在生意红红火火进行的时候,1992年底,黄氏家族发生了一件大事:曾经一起创业、同甘共苦的黄俊钦与黄光裕兄弟两人,却因为志趣各异、最终分道扬镳。
  黄家兄弟的聚合,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热点。想当年,黄俊钦出门闯荡天下,黄光裕紧跟不舍;后来,黄光裕来北京试水,黄俊钦不放心,马上也跟了过来。当时的兄弟情义,让天涯仿若咫尺;而如今,黄俊钦位于新恒基大厦的办公室,与黄光裕位于鹏润大厦的办公室,直线距离不超过几百米,但兄弟俩却关系平淡、绝少往来,仿若咫尺天涯。据鹏润内部人士讲,“只有在事涉利益的时候,双方才会坐到一起谈一谈。”是什么原因,令兄弟俩的关系从天涯咫尺变成咫尺天涯呢?
  一种说法,是因为两人的产业理想和商业观念愈行愈远。具有商业眼光的大哥黄俊钦,敏锐地抓住了房地产这个中国最暴利行业的脉搏,在1991年就开始介入。
  据《黄光裕传奇……国美商战实录》一书记载:从1987年到1993年,经过六年多时间的艰苦创业和不断积累,黄光裕和他大哥黄俊钦为国美日后的飞速发展,打下了一个十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实力之后,又兵分两路,向房地开发业渗透了进去,他们投资了一家全资的房地产公司……新恒基地产。
  两人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新恒基大厦。据说新恒基这个名字的来由也很有意思:当初黄光裕刚到北京时,曾在北京火车站对面的一个小旅店里住过一夜,后来,那个地方建起了一片高档的写字楼,名字叫“恒基大厦”。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在那个晚上,来北京打拼天下的潮汕少年黄光裕,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心路历程?但从他把自己盖的第一个大厦命名为“新恒基”,我们可以揣测,那是一个很“平常”的夜晚……很多像黄光裕一样的穷小子,都有过这样不安现状、立志改变的不眠之夜。但不寻常的是,黄光裕把自己当年心中的宏图具象化了,让它最终矗立在京城的一隅。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性格和志趣各异,兄弟俩分道扬镳(2)
黄俊钦属于那种干一行钻一行的“技术迷”。在盖鹏润大厦时,黄俊钦已经对建筑设计研究得十分透彻,并亲自上马操刀,通过自己的设计,节省了很多空间,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一座房子,哪个地方能节约多少成本,他只要一看图纸就会一清二楚。
  1992年,从海南刮起的房地产热浪席卷全国,让黄俊钦更是沉醉其间。据国美旧臣李俊涛介绍,约在1992年的时候,大哥黄俊钦开始对电器行业产生了疲倦之心,却对房地产、资本运营、IT等行业兴趣渐浓,于是黄氏兄弟正式分家。当时,黄俊钦名下还分到了几家电器店,黄俊钦把这几家电器店改名为“恒基电器”。
  大约在1996年前后,黄俊钦把精力更多地投向了房地产业,对恒基电器无暇多顾,导致恒基电器的经营日渐衰落。黄俊钦干脆彻底了断,把仅存的两家门店转给了弟弟黄光裕。黄光裕后来说:“黄俊钦的想法很不错,他现在做IT、房地产、资本运营三块。我们纯粹是两家公司了,没有什么捆在一起的东西。我们各自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和经营方法,都已经截然不同,应该说是两个趋势。”
  一种说法是,为了家族企业的多元化。对于兄弟分家,李俊涛给出的解释是:“树大要分杈,这样树才长得更茂盛一点,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兄弟俩还都做一块儿的话,那就不好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1993年以后,兄弟俩一个侧重于电器,一个侧重于房地产,呈现一个多元化的趋势。”大妹黄秀虹也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房地产正蓬勃兴起,如果两个人都用主要精力做电器,对家族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来说,会显得太过于单一。她说:“一个人做一个产业,这也是两个哥哥的高明之处吧。”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山难容二虎。在1993年以前,国美电器由兄弟俩合作经营,黄俊钦主要负责全面的管理,黄光裕则侧重市场业务方面。黄光裕开拓市场的“利器”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和一辆不起眼的三轮车。他常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去调查市场行情,有时还推着三轮车将货物扛回来。但具有野心的黄光裕,不可能永远“甘居人后”,他更加向往那种一言九鼎的感觉。
  不过,对兄弟俩存在矛盾之说,黄光裕却进行了否认:“我们哥俩之间又不会争什么,从不为钱、为权去争,而且当时两人也都不想出名。”但黄光裕也坦言道:“企业不容有两个领导,因为总会有一些漏洞会让人钻了空子。”
  不管缘于哪一种原因,兄弟俩最后分了家,而且分得很干脆、很彻底……黄光裕分到的是国美的牌子,以及一部夏利车和几十万元的现金,其他的全归黄俊钦。从当时的情况看,黄光裕确实有点“吃亏”,因为国美在1993年的资产规模至少有几百万,不仅从1991年开始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分给了黄俊钦,而且当时已有的五、六家电器门店并没有分给继续做电器的黄光裕,而是分到了对电器行业已经没有太大兴趣的黄俊钦名下。
  黄光裕后来回忆道:“我哥哥的确分得比我多,多出也不止一星半点。”当时,国美这个品牌根本谈不上什么无形资产,黄光裕分到这块牌子,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长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