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晒ι鲜辛耍赡芗鄹窈芨撸蹲嗜嗣挥姓醯角舛訴C来说也是失败的。
急功近利的投资心态导致VC们一碰到规模稍大一点的公司,全都扑上去抢。但回顾一下历史上回报很高的投资,反而是当时不被人看好或者大家看不太懂的项目,或不被人重视的行业,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看懂了冲上去,我觉得这才是VC这个行业的路子。
与此同时,很多创业者也存在误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不仅是钱,而是有人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关节上帮他做一个判断,找到合适的资源,使公司往合适的方向走。从创业、拿到投资、发展、上市到上市以后保持业绩的增长,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某一个节点,这个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其实并不重要,但是企业家和VC却都有可能为了账面上的利益,而做出对公司发展不利的事情。
中国的创业者在融资时喜欢找很多VC谈,谈完之后心目中有了一个价格,然后拿着这个价格找他想要的那家VC说:“别人给我这个价,你也得出这个价,要不然我就要他的钱,和他合作了。”如果碰上我,我认为我们没办法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因为他没有看清不同VC的作用和价值。
现在VC手上拿的钱太多了,如果你的公司稍微好一点,大家都会跑过去投钱,而你选谁就很重要了。如果你去找那些接受过投资而且已经成功的企业家,聊聊他们在拿到投资之后都有什么感触;投资人是怎么帮他的;在他碰到困难的时候,投资人是什么态度……你就会发现,VC在创业公司成长的过程中究竟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也有投资人为了自身利益做出牺牲公司利益的事情,这样的VC你就要躲远一点。退一步讲,一个不够好的VC也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损失。
举一个例子,一个半导体芯片设计企业,在一家VC投资时,芯片已经研发出来了,一次流片成功,证明技术功底还不错。它已经向投资人承诺,次年做到500万美元的盈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公司主要是提供参考设计,做推广和发样片,并不需要花很多钱。事实上,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很辛苦,不光要设计芯片,还可能要设计整个系统,让别人贴牌卖才行,于是这个公司的进展慢了一点。
快到第二年年底时,终于有一个手机厂商准备采用它的芯片,下了一个100万片的订单,起码需要500万美元才可以生产出来,但这100万片可以带来1000万美元的销售额,不过收入确认肯定要拖到下一年。
这个创业者就去找他的投资人:“我要再融500万美元,因为我拿了一个1000万美元的订单。”如果这个投资人一直跟着公司的发展,他就会认定这是一个好的转机,于是他很快帮公司融了500万美元,还帮公司找到了新的客户。这个创业者拿了钱就去生产,实现了1000万美元的收入。这个产品赶上了市场需求,紧接着又拿了2000万美元的订单,这个创业公司一下子从零收入变成了3000万美元。这个公司同时又开发出新的芯片和升级版本,订单越来越多,很快就实现1亿美元销售额,接着就上市了。在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拿订单去找VC要钱时,VC马上融了500万美元给他,还帮他寻找其他资源。
你需要的不仅是钱(2)
但是如果这个VC哆嗦了一下:“本来今年收入要做到500万美元,你到现在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我们不敢投你了,我找一个别的VC来投你吧!”这家VC找来另一家VC,这第二家VC对这个半导体公司不太了解,所以花了3个月去做调查。创业者没钱生产,拖来拖去,客户不耐烦了,就把单子下给了另外一家半导体公司。
失去订单后,本来要投资的第二家VC说:“单子怎么没了?不投了。”此时这家半导体公司已经为这次生产预支了一些费用,欠了一些债。公司的员工看见了,人心思变,正好旁边有一个新的公司刚刚融到一笔钱,正在招兵买马,就把整个团队给招走了,这个公司只好关门。
这家半导体公司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他一年之前做的一个决定——他为了多拿几百万美元的估值,回绝了一个懂行的VC,拿了另一家VC的钱,而后者对半导体行业并不懂,可能只是因为当年半导体投资热就投了一把。但正是他一念之间,就导致了一个创业公司的死亡。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很接近现实。我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创业者,找一个合适的投资人太重要了,他必须能看懂你在做什么,知道你这个业务的成功和失败的重要因素是哪些,他要知道为什么投你这个案子。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行业特别热或只是随机的选择,那么你很可能选错了投资人。很多时候,VC会决定一个公司或者彻底失败,或者大获全胜,命运有时就这么简单。
一些创业公司在初期的时候,什么钱都愿意要,也不计后果,因为他们那时没有什么条件可谈。但当做到一定规模,选择VC的关键因素一定是,这个投资人懂不懂你这个行业,他能不能帮上你?
有些创业者喜欢跟VC讨价还价,公司本来可以作价4000万美元,他非要作价4500万美元。为了这点钱,他可能失去了一个好的投资人,而这个节点的失误更可能使他失去了一生中一次重要的机会。
当年我在软银赛富参与投资盛大时,盛大面临几个选择,有好几个VC想联合投资它,而且条款要比我们的好。但因为盛大过去在与投资人的关系上曾有过一些经验教训,所以选了一个他们认为比较合得来的投资人,我觉得这也是盛大后来成功的一个关键。
我后来负责的一些案子,有些是别的投资人已经进去了,但他们可能并非来自专业的投资机构,无法在下一步帮助公司发展,所以我就把这个公司“赎”出来,也就是让那些投资人出局。或许他也没有投错,但这家创业公司再往下走,他已经帮不上忙了,退出对他、对企业都是最好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用钱把前面投资人的旧股份买过来。但这对创业者来说并不好,因为他希望我投的钱百分之百都进入公司,而不是给股东拿走,但有时这么做是必要的,因为一个投资人作为股东可能为公司带来资源,如果无法合作也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创业者一定要重视投资人的价值,要找有品牌的专业投资公司,而且一定要找懂这个专业的投资人。有些企业家做到一定规模就说:“我不需要别的,我就需要你的钱。”其实这是错的,他毕竟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他可能有从零做到1000万美元的经验,但是从1000万做到1个亿需要完全不同的经验。他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营,可能就做不大。
另外,我们在投资时发现,一个能够拿到我们钱的创业家,通常来说执行力非常强,在某一件事上可以做得非常完美。但是他在战略上可能出问题,比如在一些价值很小的事情上花费很大的力气。他身在其中,不一定能意识到,而我们作为投资人站的位置更高,看得更清楚。
如何选择投资人(1)
这两年美国的VC蜂拥进入中国,知名的VC大部分都已经进来了,尤其是硅谷的,他们集中在一起,竞争激烈。
现在好像新的基金去美国融资也不是很难,如今中国市场已经不缺钱,缺的是一个成熟的创业家阶层。
中国的创业者很多,但很多人根本不具备创业家的素质。一个创业者一定要把一件事做到一定的程度,才够格做一个创业家。谁都可以有一个想法,但能不能把想法变成现实,这才是最关键的。创业者肯定要先有一次经历,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学到很多东西,他就变成熟了。
任何人都有第一次,他一定要自己去试,不然就没有理由成功。投资者不是慈善机构,我们要为投资人创造价值。早期上市的公司如UT斯达康、亚信、新浪、网易等已经成功,并且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生涯,但这个群体还不够大。一个成熟的创业家阶层,将成为下一个创新公司的天使投资人。
美国的VC行业已有40年历史,据统计,VC的平均回报率反而低于债券一类的相对固定的回报,就是说可能是20%的人把大部分的钱都赚了,20%的人连内衣都输掉了,其他人可能略微有一点赢利。我认为中国真正的VC起步是在2005年,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现在市场形势很好,大家的机会是平等的,10年以后或许才能看到优胜劣汰。
目前还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