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拿什么吸引我-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创业者的。
  

你烧青春,我烧钱
一般VC不要谋求做大股东,为什么?我跟某人合办一个公司,我出钱,他不出钱,我有这个公司90%的股份,他只有10%,表面上看是我控制,实际要靠他运转。我真的放500万美元在这个公司里,谁天天为这个公司操心?不是他,是我,这个公司的死活对他来说已经不在意了,他会觉得就算未来挣了5000万美元,自己也就分10%,还不如现在想办法把这500万美元装在自己腰包里更实惠。
  但是如果反过来,我投了500万美元,我只占20%,他拥有80%,他肯定会天天玩命地干。VC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烧钱,他烧青春,因为干成了他挣的钱比我们多。
  你可能要说VC都是吃肉不吐骨头,那你就错了,好的VC一定会平衡资本和创业者之间的轻重。如果VC不讲游戏规则,一上来就拿了人家创业公司50%的股份,这个企业将很难做。因为创业者可能开始很傻,后来慢慢懂了,慢慢想为什么你占我那么大便宜,我想每个人都会开始打算盘了,中国人最朴实的一步——惹不起我躲得起,我不给你干了,总可以吧。创业者一走,这个企业还有什么呢?精神都没了。
  我觉得从游戏规则来讲,控股的VC不是好VC, VC应该尊重创业者。中国的商业环境跟美国不一样:在美国很多公司规模都很大,整个商业环境都比较规范,换一个职业团队来运作是可以运作得下去的,而且也找得着这样的职业团队;在中国,这些初创公司基本上各家有各家的打法,换一个团队根本玩不转。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中国的职业经理团队几乎不存在。在中国能够找到的所谓的职业经理人,最多就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分部的这批人,这批人确实是很职业的打工者,打工的心态很重。其实,他们最多是一些比较好的推销员或者经理,但没有制定策略的经历,因为很少有国外公司允许中国本土分公司制定策略,他们就是美国总部的一个执行部门,主要的任务是挣钱,这些职业经理人拥有的主要是这样一种经验。
  即使把这些人挖出来弄到一个创业公司,他们也玩不转,因为他们失去了品牌资源之后,不知道怎么用很少的资源做事。在创业阶段这些人根本不能用,只有等你的企业上市了,成长到一定规模了,再请这些人来帮你守成,管一管财务,管一管销售。
  一个小公司,在中国如果要成长起来,更需要的是一种特殊的才能——直觉,这是MBA教育学不到的。在战场上没有足够的资讯,市场调查报告并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也不容易看清全局,但是又要做决策,有很多东西是超出商业管理原则之外的。
  所以在中国,如果想投资一个公司必须先看他们的团队,千万不要打更换团队的主意,如果换了团队就意味着你已经失败了,这是当年IDG在8848上犯的错误。在美国一定程度上换团队是可行的,但我认为在中国公司上市之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中美国情差异对投资商带来的挑战。
  投资之前眼睛要睁大一点,投了资就得认,好比结婚,婚后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就得容忍,跟她过下去,如果离婚这个婚姻一定是失败的,不见得能找到更好的结果。目前在中国怎么去判断早期项目,我觉得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导致很多投资商进入中国后理念受到剧烈冲击。
  

如何打动VC
我投资初创企业确实是凭着一种感觉,就是觉得这个创业者不错,我不会去调查他现在有什么现金流,什么商业模式,懂得怎么挣钱。我主要是看他的产品,另外看看他这个人有没有感觉,感觉对我就投了。我能快速做决定,因为天使投资额一般是10万美元左右,最高也不会超过50万美元,最低差不多5万美元。
  为什么在美国对天使投资比较尊重?因为它扮演了几个角色,其中一个是企业最早的保姆,而VC基本上不太可能承担早期保姆的责任,太累了。所以每个天使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可能太多,像现在我投资了四五家,觉得已经忙不过来了,因为跟这些企业都要讨论很多非常细节的问题,基本上是手把手地教。
  天使投资还有一个角色就是扮演创业者和VC之间的桥梁。因为直接给VC写信的成功率几乎为零,怎么可能拿到投资呢?VC每天收到的邮件很多。而如果我给红杉、IDG打电话推荐一个项目,我可以保证两点:第一,他们至少会花两个小时看这个项目;第二,能够保证见到决策者。我介绍项目谈成的概率会高一点,因为VC会花时间,而在谈之前我还会先给他描述一下项目,勾起他的兴趣,或者教创业者该怎么谈。
  创业者去见VC的时候经常不知道怎么谈,我常用两个歇后语来形容:“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但是“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当年我见VC时也是这个感觉,觉得这个事特好、特大,但是说不清,或者不知道从哪儿说。
  创业者容易犯三个错误。有些创业者一上来就开始云山雾罩地谈很多定性的东西,说“我们这个东西,一出来就把百度给灭了,我们这个东西绝对是世界老大”,这都是非常忌讳的。你不要定性地说,中国人喜欢定性,写出来的东西都不是具体的,而是笼统的。听了半天,投资商没有了耐心:“你讲了半天,我知道你的东西好,可这种好应该由我来下结论,而不是你来讲。”
  还有一种人一上来就谈国际形势,互联网会有什么发展,国内怎么样,讲了半天,我就跟他说,投资人都很聪明,天天读产业报告,你应该开门见山,别给人上互联网形势教育课。
  很多人的PPT前20页都是对这个市场的综述,还有一类人偏好先抒发个人情怀,就跟诗人一样,讲讲自己的理想,自己当年如何如何,有点像祥林嫂述家史似的。我理解他们,想通过这些跟VC起化学反应,但是他们错了,投资商都是非常冷静的,如果真的投了你,通过跟你的交流,会更多地了解你这个人。但是你这个人再好,附在计划书前面的如果是你的诗集,投资商看都不要看,随手就丢到垃圾桶里,因为你太感性,你可能真是一个很优秀的诗人,但不等于能把商业模式做好。
  我见了那么多国际大牌VC,都问过他们一个问题:“怎么样给你们讲案子才好?”其实只需要在几分钟之内,用最简单、清晰的语言描述做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有什么样的市场,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为什么别人会用它,是不是还有更多的人用,至于怎么挣钱,你自己知道就好,你不知道也没关系。
  投资企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投资一个人。不过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真的是凭直觉,很多东西跟做企业一样,你花了三个小时面试一个人,你就能准确判断这个人?这真的很难总结。
  但是我觉得对创业者有几个基本的要求:第一,人不能太自负。成功的人可能会自负,但是自负的人很难成功。第二,没有太多经验又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我觉得是很难成功的。美国的商业环境相对成熟和单纯,哪怕你没有经验,你有一个好主意,就会有一帮人来帮你组建一个团队,但中国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你看看今天中国互联网成功的这些人,很多人都是花长时间熬出来的。
  对创业团队来讲,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不断琢磨。我跟人合作,一直坚信当年学习到的一个道理——“帮别人成功你就容易成功”。
  

VC的运作模式
如何选择项目
  1、IDG中国董事长熊晓鸽
  VC无法预测风险
  VC的运作模式
  风险投资基金的一个运作模式是,创业者有一个主意,占了一定的股份,我们投一定的钱进去,最后上市,他获得很高的回报,成了百万富翁或者亿万富翁,我们也在股市上退出,把钱拿回来以后也取得一个很高的回报。
  我们作为管理基金的人也跟大家一样,也得吃饭,也得坐办公室,也得开车,等等,那么我们怎么样赚钱呢?
  风险投资一个标准的做法就是拿管理费,就是管理基金本身所需要的钱,一般来说是基金规模的2%~3%之间。比方说基金规模是一亿美元,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者每年可以拿300万美元以下的钱来做管理费。风险投资商拿这笔钱租房子、发工资,来养一个寻找项目的团队等,这是管理费。
  另外,风险管理投资基金在所投资项目退出之后,在利润里面可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