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遇见经济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经济强国,而英国却慢慢下滑到经济第三梯队的行列”。而说出这番话的人曾被《经济学人》杂志称为“同一时期的经济学家中最负盛名的一位”。

绪论 探索的黄金时代(2)
……发展为一个新的科学帝国
  值得庆幸的是,弥漫在这个行业内的弄巧成拙之风在过去的十年内被纠正过来了。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经济学家们变得越来越乐观、勤勉。经济学不再是一门沉闷、悲观的科学,它开始重塑自己,向全新的领域进军,而且速度之快,让我们不得不用另一个词来描述这个新生的黄金探索时代。像一支强大的侵略军一样,亚当·斯密 (Adam Smith)创立的这一学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侵占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法律学、金融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环境学、宗教学,甚至连体育学也未能摆脱经济学的影子。因此,21世纪的经济学更贴切的称号大概应该是——“科学帝国”。
  是谁造就了这种趋势?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应该是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EBoulding),一位在科罗拉多大学工作多年的教授,他逝世于1993年,被称为“交叉学科之父”。博尔丁曾就20多个折衷主义的学科发表过1 000多篇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涉及从资本理论到贵格派教义等诸多领域。但是,博尔丁关于学科间相互依赖的观点与现实的状况并不完全相符。事实上,并不是各个学科相互渗透,而是经济学独树一帜,开始占领其他专业领域。依我之见,这份创建了经济新帝国的殊荣应该归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所有。加里·贝克尔是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他在社会学、商业领域以及经济学界都占有一席之地。贝克尔获得过1992年的诺贝尔奖,他是第一批进入向来话题颇多的社会学领域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涉及种族歧视、犯罪学、家庭组织以及药物成瘾等,他在本书中被反复提到了好多次。
  希望这篇绪论使你对以下内容有简单了解,即经济学家的工作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许许多多的问题,而且他们的工作能起到帮助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让人高兴的是,你今天看到的经济学家所做的贡献都是没有党派之分的。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常常不是来自两个代表不同政党的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就是新古典主义者、芝加哥学派市场经济学家或凯恩斯主义者的智慧结晶。有关于现在的这种无党派之分的现象,我不得不提到杰里米·西格尔,他是本书里重点提到的一位金融经济学家。西格尔在他的畅销书《股市长期投资》(Stocks for the Long Run)的献辞页上注明该书是献给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这两个人是分别代表着政治领域中两个极端的经济学家。西格尔的这种做法一开今天这种无党派局面的先河,标志着经济学家之间良性合作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用一些笔墨为你介绍一下经济学家们赖以使用的几个基本工具,他们借助这些工具来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这些分析工具可以用来解释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许多现象,比如,为什么同样一顿饭,餐馆却要在晚饭时收取比午饭时更高的价钱?但这并不是我编写本书的初衷。许多书籍,例如史蒂芬·列维特(Steven Levitt)的《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已经提供了对这类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或不常见的现象的解释,所以,《当生活遇见经济学》这本书自有其独特之处,它主要是用来阐述经济学家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包括个体的方法和一个国家整体的方法——交通运输、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犯罪控制、医疗保健、养老金计划、恐怖主义,甚至还包括如何获得幸福感等。在这些现实问题中,经济学家们已不再是仅仅躲在象牙塔里撰写那些抽象的论文和著述了,而是通过开办公司、为企业提供顾问服务,或者在政府任职等方式将他们的经济理论应用到现实经济生活中。
  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热心于探索切实可用的方法。根据我的猜测,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经济学家对应用经济学满怀热忱,大部分学者和知识分子,尤其是一流大学里的研究所和博士生院的教员,他们更情愿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研究特别抽象的数学模型,他们才不理会现实世界中发生了什么呢!这些热衷于抽象思维的经济学家被称为是“李嘉图缺陷派”(Ricardian Vice)。这个称谓源于19世纪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id Ricardo),他曾经建造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既不切实际又过于简单,而且还没有经过任何可行性测试。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将经济学引入了歧途,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 Say)称李嘉图和其他那些抽象思维人士为“懒惰的梦想家,他们的理论只能是文学中的珍品,(而且)在实践中完全不适用”。在经过对六所常春藤盟校所立研究项目的调查后,阿加·克莱默(Arjo Klamer)和戴维·柯兰德尔(D*id Colander)总结出“经济研究正在慢慢脱离现实世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就像你即将在本书中看到的一样,这种理论和现实的脱节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一些商业经济部门开始建立问题解决研究中心,比如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就新开设了应用经济学班。经济学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实证了。
  

七个基本的经济学准则(1)
在过去几十年从事经济学写作的过程中,我常常惊讶于那些强大的、各式各样的经济学方法,借助这些方法,经济学实现了其对现实世界中的金融、商业、法律、宗教、政治、历史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影响。经济学能够改变人们乃至整个国家的状况,使一国经济或者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或者更糟糕,结果是好是坏取决于决策者遵守或违反经济基本原则的程度。经济政策甚至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那么,这些基本的经济原则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七项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运用这些准则应对大千世界中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世界将得以改变。
  1 责任(Accountability)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责任的科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享受了他人劳动成果的人就应该为此付出成本,正是这种用者自付的概念衍生出了自律、勤勉、节约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美德。如果你享受了劳动成果,却由其他人为此买单,我想你肯定不会去注意成本问题,如果消费者不必为他们使用的商品支付任何代价,那结果就只能衍生高成本、浪费还有欺诈。因此,所有权对于责任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人在花别人钱的时候还斤斤计较,像花自己的钱时那么谨慎地算计着。你肯定会小心照看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而那些别人的或者无主的东西,总免不了破损或者被过度使用的噩运。就像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所说,“一个傻子在自己的家里,也比一个圣人在别人家里要聪明。”此原则适用于家庭,适用于工作场所,也适用于政府机构。
  2 有效利用和成本收益分析(Economizing and costbenefit analysis)
  在充满稀缺性和选择权的世界里,一个人必须懂得有效利用资源。最成功的家庭、企业和政府都懂得要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投资,他们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尽量避免过度负债。节约是一种美德,竞争和利益驱动机制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的保持低成本和避免浪费的办法。成本和收益的测度帮助人们找出最佳的、效率最高的资源利用方式。
  3 储蓄和投资(S*ing and investment)
  储蓄和投资,是日常生活以及商业活动获得长期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像一个户外商业广告里写的那样,“如果明天你还想营业的话,就不要用昨天的机器来做今天的工作。”我想,是时候纠正这种消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过度负债、透支和浪费的心态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节约以及有效利用投资资源等行为。
  4 激励(Incentives)
  激励至关重要。下滑的需求曲线法则告诉我们,对某项事物的激励会使你得到更多,而对其加以阻碍则使你得到的变少。利益驱动机制就是通过激励作用,创造出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从而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也是应对经济危机最好的方法,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应出现短缺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