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俞敏洪将对学生的“敬畏感”演化成新东方文化。
徐小平长篇大论,学究气十足,看起来颇为扯淡的“精神分析”,不论怎样神气十足,俞敏洪规定的三鞠躬还是逃不掉的。俞敏洪对鞠躬的解释正是对徐小平分析最恰当的注解:“学生来听你的讲座,是学生对你的恩惠,向学生鞠躬表示对学生的尊重。”
有人评论俞敏洪与徐小平的冲突是“东方和西方的冲突”、“平民和贵族的冲突”、“家族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冲突”,也就是文化、精神和企业制度选择等价值取向的冲突。在新东方内部,这些冲突还是小意思,还有更多的冲突。在实用理性的前提下,有浪漫理性和本土理性的冲突,有个人经验和背景差异导致对现实问题判断的冲突,还有为了冲突而冲突……这也是新东方包容个性多元化的必然产物。可以想像,一个天才做一件事可以做的要多漂亮就有多漂亮,而很多天才一起做一件事,众智难平,难免吵吵嚷嚷,把事情搞成一团糨糊,让人哭笑不得。
争吵:徐小平的惟一遗憾
徐小平和俞敏洪吵架,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俞敏洪请回来的这几位天才人物,有一个共同嗜好,那就是批判俞敏洪,和俞敏洪吵架。不过,大多数时候俞敏洪都保持沉默,让这班天才颇有成就感,也就安宁许多。有一类事情例外,那就是和学生有关的事情,俞敏洪必定吵到底,哪怕是兄弟也毫不客气,真有“学生如手足,兄弟如衣服”的架势。
徐小平负责留学咨询方面的业务。留学签证是一道不小的门槛,对学生来说生死攸关,所以有些学生一问就是一两个小时,徐小平也必耐心解答。
有一次,有个学生认认真真找徐小平作了两个小时的咨询,徐小平有问必答,好容易把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又请求徐小平带她去见见俞敏洪。徐小平想她多半是俞敏洪的粉丝,正好自己也有事要找俞敏洪商量,便带着她去一睹偶像的神采。
俞敏洪正在家里和杜子华商量工作,这个学生一见俞敏洪,又把徐小平已经解答过的问题重新问了俞敏洪一遍。俞敏洪不厌其烦,一一作答。徐小平倒是来气了,他自恃才高,连一个小女孩都不信任他,还得再向俞敏洪求证一遍,他这留学咨询专家的帽子还要不要了?
不过徐小平也知道俞敏洪的脾气,所以他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说:“同学,你的问题我刚才已经都解答得非常详细,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欢迎明天到办公室,我们可以继续谈。现在我们另有要事要商谈,你能不能请回?”
看起来和颜悦色,实则句句不留情,徐小平用“温柔一刀”把学生撵走了。俞敏洪可不吃徐小平这一套,和颜悦色,笑里藏刀,就是对学生负责吗?
学生一走,火山就爆发了,俞敏洪兜头将徐小平骂了一顿,左一句“你太过分了”,右一句“我家里的客人你凭什么下逐客令”,说得徐小平很没面子。他刚回来的时候,还在俞敏洪心里占有一个兄弟的席位,如今在俞敏洪的天平上,徐小平只能在高高翘起的一头郁闷不已。
徐小平刚回新东方的时候,还不知道俞敏洪对学生有着这么疯狂的“宠爱”。
那时候,新东方经常开设免费的讲座,一方面,可以证明新东方的实力和资本;另一方面,如果讲座确实让学生受益匪浅,那么学生之间自然会互相推荐,无形中也是为新东方作了免费的、更大规模的广告。
第三节 知识+魅力:教师队伍(6)
有一次,徐小平开设了一个免费的留学咨询讲座,却不料原本预定七点开始的讲座却因为会场门锁打不开而拖延了近半个小时,焦躁的空气让等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无限延长了。
“怎么还不开门啊!”大凡人多的场合,气氛总是不容易控制的。当时在会场外等待的学生很多,年轻人耐不住性子,很多人就叫嚷起来。
徐小平也是个急性子,耳朵边嗡嗡的都是抱怨声,他也忍不住了,对着嚷得最起劲的学生劈头就是一句:“这讲座是免费的,你等不及可以不听。”言下之意,本来就没收钱,不是顾客更不是上帝,再说门打不开也不是我的错,你不耐烦,我还更不耐烦呢。
学生脸皮薄,立刻觉得受了委屈,后来把徐小平拉到一旁去,义正词严要求徐小平道歉。向来自视甚高、英风傲骨的徐小平哪里肯,不过要是和学生纠缠要不要道歉、谁对谁错的问题,一时半刻也难以脱身。
徐小平的脑子转得挺快,立刻想到了一招“借刀杀人”。他拉着学生上了讲台,说:“今天的讲座因为意外延迟了半个小时,现在这位同学要求我向他道歉……”话没说完,台下着急听讲座的学生早就嚷起来了,没两下子便把那个要求道歉的学生给轰了下去。
讲座结束以后,俞敏洪夫妇开车来接徐小平,当时徐小平刚回国,与老太太、俞敏洪夫妻俩住一块。徐小平在车上和俞敏洪描述了一番当时的情景,对自己的“金蝉脱壳”的智慧颇为得意。
徐小平原本以为俞敏洪也会有一堆“经验”互相交流,结果俞敏洪黑着脸,一路无话。俞敏洪之所以没有发飙,大约是考虑到徐小平刚回来,并且又兼具兄长、老师、同事和朋友几重身份,创业刚刚起步,不好打击他;否则,徐小平大约也是要挨一顿臭骂的,说不准被俞敏洪直接从车上踹下去。
徐小平本来挺得意,看到俞敏洪的脸色也觉得不太对,再想想,自己这么一个大男人,却和小男生斗气,也太不像话了,何必呢?第二天他让助手帮忙查查那学生的记录,想找到他,一来当面还他一个迟来的道歉,二来为自己不肯道歉的态度而道歉。
可是,因为是免费讲座,没有登记,也没有任何报名记录,那学生从此杳无音讯。不过助手查完之后看着一脸郁闷的徐小平,还“安慰”他说:“徐老师,你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更让人尊敬。”
徐小平哭笑不得,都分不出这话是褒是贬,俞敏洪“学生至上”的思想看来“流毒”不浅啊!徐小平至今还记得那学生的样子,还记得他悻悻走出会议室的表情,当时徐小平挺有成就感,现在他说这成为他“到新东方后惟一的遗憾”。
其实,徐小平和一般课堂授课的老师不同。授课老师只是将应试技巧和应试信心传递给学生,是间接的效用;徐小平负责的留学咨询则是直接的效用。一个学生能否签证成功,说不定很大程度上是徐小平的咨询决定的;否则,即使GRE考了多高的分数,一旦被拒签,就会立刻从“准海龟”被一棒打回原形。
从商业角度来说,徐小平负责的留学和移民咨询是新东方的“下游产品”,只能间接体现利润,留学咨询比外语培训更具有商业的味道,学生就是客户,得罪不得。徐小平的人才意识要远远大于他的服务意识,他对学生更多的是帮助和关心,但却缺乏对客户的耐心和用心,只凭自己的意气行事,虽然真诚,不过难免有失周全。这就是徐小平作为“教师”与俞敏洪作为“商人教师”的本质区别。
理解:口舌之利难敌男儿之泪
徐小平厉害的是一张嘴,他能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发表一篇演说,不仅将新东方从巨大的社会压力中解救出来,更是把新东方变成了“出国深造,回国效力”的垫脚石,不但力挽狂澜,还为新东方刷上了“百年教育报国心”的色彩。
但是,徐小平的嘴再厉害,也厉害不过俞敏洪的“煽情”,俞敏洪一句“我容易吗”,徐小平立刻就慌了,因为接下来肯定是俞敏洪伤心地就哭了。女人哭了好哄,男人哭了,徐小平也就立刻缴械投降。
1999年的寒假班,在新东方大觉寺住宿部,有一个后来得知是精神分裂的女生,总在宿舍里闹事,不是吵架就是打架,闹得整个宿舍都鸡犬不宁。俞敏洪一开始以为是女生之间的小矛盾,还准备好一堆的和颜悦色,上山和这个女生谈判,要给她换宿舍。
不料到山上一看,女生温柔可爱,楚楚动人,一点都没有传言中泼妇骂街的模样。俞敏洪谈了一阵子,鉴定这个女生是个好孩子,八成是投诉的女生不喜欢她,故意找她的麻烦,于是打道回府。
第二天,事情升级到威胁罢课的级别,俞敏洪赶紧带上王强、包凡一、杜子华二度上山。结果这个女生还是那么温柔可爱,楚楚动人,俞敏洪和她谈了一阵子,虽然没有办法鉴定到底是不是真有泼妇骂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