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
对称逻辑规范各种逻辑的基础、定位、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因而是元逻辑。?
宇宙是对称的,自然是对称的: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粒子与反粒子的对称、质子与反质子的对称、中子与反中子的对称、电子与反电子的对称,社会是对称的:贡献与索取的对称、公平与效益的对称、男人与女人的对称。人类思维作为自然界发展的最精致成果,同自然界是同源同构的,因而也是对称的。对称是宇宙的本质,社会的本质,也是思维的本质、逻辑的本质。源于宇宙对称性的对称逻辑的对称性,决定其它逻辑的对称性。所以对称逻辑是元逻辑。?
※虹※桥※书※吧※BOOK。
第3节:序(2)
十一?
对称逻辑是直觉的逻辑。?
对称逻辑则揭示人的潜意识和人的超理性、逻辑和非逻辑的对称性,“非逻辑”的逻辑性。?
在人的潜意识中,潜化意识和潜生意识是对称的。在人的超理性中,灵感、顿悟,直观、直觉,联想、想象是对称的。人的潜意识和人的超意识也是对称的。?
十二?
对称逻辑是创新的逻辑。?
人的认识是从模糊到精确、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而人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悖论的产生和消除的过程。悖论的发现与消除,是认识发展、科学发展的契机。对称逻辑,可以提高人们发现、消除悖论的自觉性,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称逻辑本身是对逻辑和逻辑学解悖、创新的成果。对称逻辑是现代逻辑。?
对称逻辑是对各种逻辑的综合运用。如果说,对称逻辑是客观存在的思维规律,以往人们取得创新成果是由于不自觉地运用对称思维规律,那么对称逻辑则可以提高人们运用对称规律思维的自觉性,从而更快更好地出创新成果。?
十三?
对称逻辑是整体的逻辑。?
对称逻辑不但揭示“逻辑”思维的规律,而且揭示“非逻辑”思维的规律;不但揭示思维的规律,而且揭示整个人的认识的规律;不但揭示意识的规律,而且把意识规律和客观规律一一加以对应。?
十四?
对称逻辑是本质的逻辑。?
宇宙的本质是对称的,宇宙的发展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是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对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基本过程。?
只有对称逻辑,才能抓住最深层的本质,才能把“悖论”和矛盾、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放在同一个框架中研究,而不会出现用悖论来研究悖论、用矛盾来解决矛盾的困境。?
十五?
对称逻辑是实证逻辑。?
对称逻辑通过使实践逻辑化,使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思辩与实证得以同构,思辩实证得以统一。?
十六?
对称逻辑是哲学的逻辑。?
对称逻辑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
对称逻辑提示哲学的时间、空间、层次之间、哲学范式同实践模式之间相互对应、相互转化的规律。对称逻辑使哲学逻辑化。?
十七?
对称,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对称逻辑是形而上学逻辑。?
对称逻辑使形而上学与实证科学得以统一,形而上学不是割裂主客观的屏障,而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从而充分发挥了它的认识功能。?
与人类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也经过了独断唯心论、独断唯物论、实证唯心论、实证唯物论四个阶段,它们分别体现了以客体为中心的统一、以客体为中心的分裂、以主体为中心的分裂、以主体为中心的统一的人类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
人类哲学发展的过程,作为哲学发展、哲学范式转化基础的人类二次创业过程也是对称的。?
十八?
对称逻辑是全息逻辑。?
对称逻辑是根据宇宙的对称关系和全息关系规律,从主观推知客观、已知推动未知、主体建构客体的逻辑。其中,从归纳到演绎、从分析到综合,是从客体到主体、客观到主观、具体到抽象到思维的具体的过程;从对策到对称,是从主观到客观、主体到客体的过程。?
十九?
对称逻辑是方法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根据对称的规律,以对称为坐标,去认识旧事物、发现新事物的方法。?
博弈论、对策论就是对称的方法论,就是对称逻辑的方法功能。?
对策与对称,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对策是作为非系统的、原因和过程的、动态的对称,对称是系统的、作为结果的对策。对称除了包括人和人的博弈以外,也包涵人和自然、自然和自然的对称。但二者都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均衡是共同的。对策的哲学根据是对称原理,对称的方法论应用就是对称逻辑和博弈逻辑。?
※虹※桥※书※吧※。
第4节:序(3)
对称逻辑(对策与对称)是把社会和意识的必然性通过对称性,同人的主体性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的活动逻辑化也即规律化了,从而使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得以统一。?
二十?
对称逻辑是审美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审美的逻辑;是真、善、美的对称与统一的逻辑。?
美也有规律,美的规律就是对称的规律。以对称作为思维规律去认识事物,就是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对称逻辑化,就是审美规律化,审美自觉化。其结果,就是自觉地按美的规律来造型。?
美的对称包括:真、善、美的对称;真知、真理、合理、自由的对称;知性逻辑、理性逻辑、道德逻辑、情感逻辑的对称;经验与理论的对称;现象与本质的对称;因果关系与道德关系的对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对称;理想与现实的对称;主观与客观的对称;主体与客体的对称;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对称。?
二十一?
对称逻辑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称、协调、有序发展的逻辑。对称逻辑是实践的逻辑。?
人类实践总体上是一个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统一,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分裂,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分裂,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统一的对称的过程。?
逻辑学范式转换,以人类实践模式转轨为基础,人类实践模式转轨,以逻辑学范式转换为主导。?
逻辑学范式转换是其他学科范式转换的前提,也是其它学科范式转换的本质和依据。?
任何积极的、主体的实践,都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相对主体和相对客体的对称。对称逻辑是使实践逻辑化。?
对称逻辑,通过理清、优化不同逻辑的内部结构与相互关系,优化人的思维结构。 ?
中庸是和谐的思维结构。建立和谐的思维结构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结构的前提。在和谐社会中,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业——为“天人合一”的桥梁,吸收西方抽象哲学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传统中庸的对称思维结构将演化为科学的对称逻辑,演化出对称哲学,并促进科学的极大发展。?
中庸是和谐社会的思维框架。只有建立和谐的思维结构,才能建立和谐的理论结构、行为结构、实践结构、社会结构,才能建构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可再生经济,才有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5 12 18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5节:无为而治非消极遁世(1)
第一章 中庸:无为而治非消极遁世
如果你不能顺潮流而动,那么你至少不能逆潮流而动,这样也可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这种处世策略在有的时候也不赖。比如我们遇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常常采取“随大流”的办法,就不失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历史上,有的政治家就奉行这种“无为”的办法治理国家,居然效果还不错。所以,无为并不等于消极,无为而治并非消极遁世。无为不是消极无为,而是积极无为。
无可无不可
孔子看见麟而悲叹它的穷困,感叹天下没有了解它的人,他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