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时,列出的一个‘人口等式’。学员们深深地震惊了:它一针见血地描述出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大家牢牢记住了这个‘等式’,深刻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意义,明白只有下大力解决好人口问题,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看了这段内容,我也“深深地震惊了”,但我的“震惊”,并不是“震惊”于中国人口太多,而是“震惊”于这位邓教授竟然如此讲解中国人口问题!按照邓教授这种逻辑,我也可以列出一个“面积等式”:中国面积=印度面积+日本面积+英国面积+法国面积+德国面积+意大利面积+韩国面积+……一共18个国家的面积。由于《瞭望》这篇报道没有详细列出这17个国家的名称,所以我在此也不详细列出18个国家的名称。不过,如果有必要,我肯定可以列出一个详细的“面积等式”,在这个等式中,中国面积等于18个国家的面积总和。
这位邓教授列出一个“人口等式”,认为中国人口等于17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所以中国人口就是太多了。按照这种逻辑,我列出一个“面积等式”,中国面积等于18个国家的面积总和,能不能说中国面积太大了?事实上,我既不认为中国面积太大,也不认为中国人口太多。
有人提出质疑说:“你在18个国家中故意漏掉了美国和俄罗斯,所以你的算法不合理。”对此我要回答说:“中国等于18国的面积”是针对邓教授的“中国等于17国的人口”这种理论,邓教授在17个国家中故意漏掉了印度,所以邓教授的算法不合理。
也有人提出质疑说:“你在比较人口密度时,为什么要拿人口密度大的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不是中国人过不上好日子的原因?为弄明白这个问题,当然要与中国人口密度差不多或人口密度更大的那些国家比较。人家密度更大、人均资源更少都能过得好,我们凭什么过不好?与人口密度小的国家比较有意义吗?打个比方,张三和李四现在都是亿万富翁,张三是依靠显赫的家庭背景发达起来的,而李四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的。你如果要创业,你是与张三相比还是与李四相比?如果你与张三相比,你发现你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那你是不是就要放弃创业了?如果你与李四相比,你就会想:李四能够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我为什么不能?
春运能证明中国人口太多吗
有人说:“每年春运期间,中国的火车站总是人山人海,火车票也很难买得到,可见中国人口是太多了!”
我认为,拿春运来论证中国人口太多,这种论证方法是荒谬的。下面分两种观点进行讨论:
第一种观点,是说春运期间火车站人山人海,所以中国人口太多。然而,按照这种论证方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人口太多”。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但如果在圣诞节那一天,悉尼的一半人口同时涌向悉尼火车站,也是人山人海,火车运力不足,你能不能说“澳大利亚人口太多了”?如果各行各业都按照这种论证方法,那么中国的任何公用设施都存在设计问题,试想如果在广州有100万人同时涌到一个地铁站口,那不是要命的事?因此,用周期相对集中人流的方式来论证人口过多,显然是荒谬的。
第二种观点,是说春运期间火车票很难买,交通不方便,所以中国人口太多。事实上,在一定范围内,人口越多,交通越方便,因为人口密度增大,有利于降低人均交通成本,因而公共交通更发达。试比较一下:在中国境内,人口稠密的东部与人口稀少的西部,哪里的交通更方便?在俄罗斯境内,人口稠密的莫斯科与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哪里的交通更方便?
中国春运期间交通紧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户籍制度。《广东省情调研报告(2008年春运危机成因与对策的思考)》认为:春运是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全国1/3的人口流动,其对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结构形成空前的压力。农民工不能取得所在地的户籍,难以获得像当地人一样的“国民待遇”,除了得到微薄的工资外,对城市的设施、保障、福利、子女教育没有享用的权利。户籍制度一日不改,“乡愁”引发的春运危机还会重现。如果废除户籍制度,中国人可以自由迁徙,很容易就溶入当地社会,不必回乡过年,那么还会有春运问题吗?
二是铁路太少。由于中国的铁路系统是垄断经营,导致中国铁路发展长期滞后。2008年7月7日中新网报道:铁道部长刘志军在描述中国铁路发展状态时说,中国人均拥有铁路仅为6厘米,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2009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8。6万公里;而早在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就达到40万公里。
有人说:“恰恰是因为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铁路才短得这么可怜啊。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的铁路长度保持不变,而人口减少一半,那么中国人均拥有铁路就会增加一倍。”然而,如果你有一双鞋子,对于你的脚来说,这双鞋子太小了,你是会说你的脚太大还是会说鞋子太小?你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铁路为本”?为什么不增加中国的铁路总量以提高中国人均铁路长度,反而想减少中国的人口来提高人均铁路长度?
数据对比揭示中国人口真相
在国内媒体上,有关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新闻,常常会出现“生育高峰”、“人口压力”诸如此类的说法。那么,中国真的正处在新一轮生育的高峰期吗?中国人口增加压力真的很大吗?计划生育宣传常常喜欢把中国的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以此来说明中国的人均资源太少。那么,下面我也把中国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长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
首先有一点需要知道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高于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不但应把中国的生育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还应把中国的生育率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较。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只有1。18。联合国发布的“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10Revision)”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为2。52,发达国家只有1。66,发展中国家为2。68。+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甚至,中国的生育率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现在再来比较每年净增人口。近几年来,世界每年净增人口约7500万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5左右,如果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那么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应该是7500万人的1/5(即1500万人)。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几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都没有超过700万。也就是说,近几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有人说:“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增长太快了。”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在长期战乱之后,都会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人口快速增长这种情况。二战后,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并且延长了人均寿命,世界各国人口普遍有较快的增长。我们来看一下从1950年至1976年毛泽东去世为止的中国人口数量,并与同期的世界人口数量作比较:1950年中国人口为5。5亿,世界人口为25亿;1976年中国人口为9。3亿,世界人口为41亿。可以看出,从1950年至1976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基本同步。
近一百多年来,从1950年至1976年这段期间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即使是在人口增长最快的这段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只不过是刚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在这一百多年的其余时间里,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均比不上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口在19世纪初曾占世界的1/3,20世纪初减少到1/4,而现在已降至不到1/5。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说“中国人口增长太快”呢?
中国只有一个地方“人口太多”
针对“中国人口太多”这种观点,我想问:究竟中国哪个地方人口太多?下面我们来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