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服从的并不是权力,整个组织也不会形成对权力的依附。这样的管理方式让每一个员工相信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致的。企业的发展靠的不是单打独斗,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权威力量而取得长远发展,要实现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集体作战,团结合作,采用柔性手段是很有效的做法,也是一种合理的管理途径。
世界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由于公司里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而十分苦恼。于是,他跑到寺庙里去请教一个老和尚。他问道:“师傅,什么叫做管理?”那个老和尚拿起一个空杯子给松下幸之助,然后,提起茶壶往杯子里倒水,直到水溢了出来。松下幸之助很奇怪地问:“师傅,水不是满了吗?”老和尚说:“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满了,你就懂得了什么叫做管理。”杯子只有在空的时候才能够被用来装水,如果杯子满了,它就没有用了。企业的管理也一样,管理者只有维持空杯状态时,才能够和员工共同努力、团结奋斗,而不是自以为是,表现出自己的强势力量。这样,表面看来,管理者弱化了自己,但实际上,他却有如整个企业的主心骨,引导着员工团结在他的周围,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和谐的同心圆,不断成长壮大。
在任何时候,管理都需要和谐。管理不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对抗赛,而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团结协作的团体赛。管理者自我神化的结果是企业的最终毁灭,只有员工集体努力才能使比赛获得胜利。
建立共同的风向标
和谐管理不但要达成管理者和员工在人际关系上的和谐,还要使他们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共同的信念,也就是让他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奔跑。
在福特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让每一个人用得起汽车。福特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对此的说明是:“我将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建造每一辆汽车……它要很便宜,使得那些没有很高收入的人也能买得起,从而使他们能与家庭一起分享上帝赐予我们的快乐时光……马车将会从公路上消失,拥有汽车将会变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为此我们要让大量的工人在更好的收入下工作。”
在这个所有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下,福特公司的员工都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他们和管理者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使得福特公司取得了长远的发展。
而那些只注重短期利益的企业则做不到这一点,且往往生命周期也很短。仔细研究不难发现,那些失败的企业的管理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是强调员工——特别是重要职位上的员工对老板的绝对忠诚;二是频繁地换人。这样的企业,个人的权威和金钱的力量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管理者并不企图达到整个企业的和谐运作,他们只要求自己的员工服从于权力和金钱,当这致命的武器不能俘虏自己的员工时就立即换一批新人,靠新人短暂的热情来维持企业的短期行为。他们并不需要员工的认可,所需要的只是服从,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使用的是铁血政策,“顺我者留,逆我者走”。在这样的企业里,员工并不被看作是平等的人,而只是管理者为了达到目标而使用的工具。这样的企业,没有员工和企业共同认同的理念,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自然就没有和谐和发展。
无数事实证明,企业长久和持续地发展不可能依赖于金钱和权力。因为,金钱和权力并不能达成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如果员工努力的动机完全是为了钱,管理者只靠金钱来挽留员工,平衡员工工作中的不满,就会导致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权力的依附也一样,当整个企业都依附于权力时,管理者个人的力量被不断神化,只会导致合作精神的缺失,执行意识的湮灭,结果同样是可怕的。这些都不是企业的长久发展之道。
尽管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远景规划,那些美好蓝图让人听了以后热血沸腾,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取得长足发展。许多企业之所以中途夭折或陷入困境,就是因为这些管理者的个人远景并没有转化为企业员工共同的远景,而进入组织的血液,这些企业没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只有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才能使企业里的每一个人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
和谐的真谛在于激励
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管理最成功之处并不在于“管理”,而在于“激励”。一个懂得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就掌握住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自发性的一把钥匙。激励员工不仅仅是一种合理的管理途径,也是使管理达到和谐的一门艺术。和谐管理就是一个不断激励员工的过程。借助激励,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被肯定,从而产生荣誉感和满足感,也对管理者的“慧眼识珠”产生了知遇之感,必然会更加努力;而管理者则因为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不断提高而对员工更加刮目相看。这些都可以使员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实现自我管理,使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形成更好的认知和共同的认可,达到和谐。
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弗隆的绩效公式表明:激励×能力=工作绩效。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工作能力,但是如果对他不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也不会挖掘出最大潜能,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被表扬的,对奖励和惩罚十分敏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而激励式的管理就可以满足员工这种愿望。员工在得到满足后,工作绩效就会提高,从而使企业的利润增加,管理者更加满意,也就会对员工进行再激励。这样就会形成“激励——努力——绩效提高——满意——再激励”的良性循环。
美国IBM公司,为了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欲望,就有一个别出心裁的激励制度:对有创新成功经历者,不仅授予“IBM会员资格”,而且对获得这种资格的人还给予5年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创新活动。这一管理方式的推出,成为优秀创新人员的一个强有力的促进剂,给了创新者最大的自主权,满足了创新者追求成功的心理,而且作为一种经济奖励,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促使创新者更加努力地进行新的创新,同时,还为公司创造出了最经济的创新投资手段,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积极的激励,是管理者和员工和谐关系之间的一个桥梁,通过这样的管理途径,可以达到员工和管理者双重满意的良好效果。
顺畅沟通减少内耗
每个人都有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欲望,这是人类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也是精神方面一个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一个懂得和谐管理艺术的管理者,就懂得沟通的重要,他们有着民主作风,在遇到问题时,善于争取更多的人出主意、想办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所以,创建沟通顺畅的组织,这也是一种合理的管理途径,是和谐管理的充分体现。
在沟通顺畅的组织里,管理者为员工提供了献计献策的机会,借此诱发员工许许多多不寻常的创见和有价值的建议,也使得自己的决策更科学,更易于被员工接受并执行,使目标也更切合实际。即使是在管理者和员工意见不一致或者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沟通顺畅的组织也有积极的解决措施,而不是暗中对抗,形成企业的内部消耗,浪费企业资源。沟通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也让员工对于管理者的决策有更清楚地认识。当管理者对员工坦诚透明时,会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而这两者相互间的信任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
上海有一家成立于1958年的老工厂,正是凭借着顺畅的沟通,走出了建厂以来的最大困境。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它的管理者实施了厂务公开,干部与职工一起拿393元最低工资,创造出同甘共苦的创业氛围,凝聚了职工们的心。自这个管理措施出台以来,这家工厂再也没有出现过各部门互相扯皮,员工因为不满意而消极怠工的情况。当企业走出困境、效益逐年上升之后,管理者仍旧坚持了透明的管理方式,保持着和职工们的顺畅沟通,通过职代会实施干部与职工工资同比率上升5%的方案;同时,经过民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