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记者朋友给我讲了一个趣闻:
有一次,报社分给他一个实习生,是某个名牌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简历上显示该学生是优秀学生干部,各门学科都很优秀,还主编过校报校刊。“当时我很乐观,心想这个学生不错,带起来肯定不费力。”
他的乐观迅速被瓦解。按照惯例,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让该学生把党报上一篇3000字的长文改写成300字的消息。“这种工作我们只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但这位优秀的名牌大学科班生却花了3个小时也没搞定。”这位记者朋友一脸苦笑,“你说说,现在的大学都在教什么?四年大学教育,新闻专业教育,连再简单不过的消息都不会写,这种教育简直是谋财害命!”
不是没有工作,而是你干不了。
在我的小圈子里,有很多朋友是企业家,譬如我所负责的三峡之子联合会,会员们都是资产庞大的企业家,有数百位之多,我在与他们的日常交流中,经常听到的也是同样一句话:“徐会长,我的企业太需要人才了,你能帮我推荐几个吗?”
我很愿意给他们推荐,作为一个企业家联合会的会长,给会员们提供服务,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义务。不过,我去哪里找他们需要的人才呢?没有!那些被视为人才的人,早就被各个企业各个单位死死地盯着,生怕流失。 。。
中国教育怎么了 就业之忧(6)
就像我的那些朋友所经营的媒体一样,这些企业需要的人才,并非高级管理人员,而是普通的技术人才或者管理、营销人才,从理论上讲,这些人才很容易就能从大学毕业生里面找到,但现实却是——很难找到。
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却很难找到几个合格的人才,这真是对教育莫大的讽刺。
有一次,一个朋友的企业招聘一名文秘,日常工作就是起草公司文稿、整理资料,待遇相当不错。招聘广告一打出去,呼啦一下来了上百人,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生。
经过初选,有20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9人)取得复试资格,也就是最管用的一个考试——笔试。笔试由公司老总亲自主持,文秘是公司的笔杆子,大部分时候都是为老总直接提供服务的,所以老总要亲自主持选拔。
笔试很简单:为公司老总起草一篇1000字的讲话稿,内容自订,一个小时内完成。
为了配合考试,公司的几位副总和中层干部都坐在考场,准备接受考生们的提问。但从始至终没有人提问,每个考生都在快速地敲打电脑键盘,整个考场都是键盘哗啦啦的响声。
1个小时到了,只有5个考生完成了讲话稿,没有完成的15人自动淘汰。公司老总亲自审阅完成的5篇讲话稿,看完后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考生们顿时紧张起来。
“你们这是讲话稿吗?”好半天,老总才发话。
“学校没人教过你们写讲话稿?”老总继续问,但没人回答。
“我刚才看过你们的简历,你们都是中文专业或者文秘专业毕业的,应当知道如何写讲话稿,不过很遗憾,你们写的都不是讲话稿。”
这位老总后来告诉我,那5篇所谓讲话稿全部都是假大空的废话,几乎找不到一点实在的内容。“我当时安排几位副手坐在考场,就是准备让几个考生就公司的情况提问的,写讲话稿要作调查研究,作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写出有分量的稿子来,你连公司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怎么写讲话稿?”
没有一个考生向监考的人提问,也没有人意识到写讲话稿要作必要的调查研究,结果没有一个考生通过考试。到现在为止,该公司重要的讲话稿还是我这位对写作很有研究的老总朋友亲自操刀。“我需要一个能帮我写稿子的人才,我很忙,没有时间写这些东西,但我找不到这样的人才,很郁闷。这么多大学生,居然挑选不出来一个合格的文秘,你说这大学都在搞什么?”
中国的企业何止千万,这些企业都需要一个甚至多个合格的文秘人员,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们理应是这些职位的首要人选,不过,有几个毕业生敢于拍着胸脯说:我能胜任?
不是没有工作岗位,而是你无法胜任。
在包分配工作的年代里,大学生是“稀有动物”,不管有没有真才实学,各个单位都会抢着要,因为至少可以装点门面。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东西也不要紧,反正企业或机关单位都是国家的,发给你的工资也是国库里支出,没有人会在乎。
现在不一样了,整个社会的竞争机制已经形成,谁愿意花钱养一个没用的人?你想进入就请你把真才实学亮出来,把你的核心竞争力亮出来。没有真才实学,没有核心竞争力?对不起,本公司没有适合你的职位,我们需要的是人才,人才的职位倒是有很多空缺,虚位以待求贤若渴啊。你可以学?不行,我们这是公司,不是学校,你还是回学校去学会了再来应聘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教育怎么了 就业之忧(7)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和机关单位都需要大量具有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的人才,不过,这些企业和机关单位的主管人员对大学毕业生普遍表示不屑:“现在的大学生,光有个文凭,好看,不中用。”
有位朋友是一家从事贸易的大型国有企业的老总,他告诉我,在他的企业里几乎没有一个职位是空缺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很满意。“这些职位上的人很多是靠关系进来的。”他说,人浮于事导致企业的运行成本很高,效率却很低,“我宁愿用一个真正的人才,也不愿意用十个不称职的人。”
他说,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才,他可以将现有的职位置换80%出来,让真正能胜任的人上去,公司有80%以上的人都能胜任所在职位的工作,效率将提高几百倍。如果能找到真正的人才,他会毫不犹豫地将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赶走。“我是干企业的,不是慈善机构,干企业就要讲效益讲利润,都是一帮不称职的人,我哪来的效益?早晚我得关门走人。”
向我讲述类似话语的企业老总不止一个,有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总说得更为直白:“我养了一帮饭桶,我希望能找到足够多的人才把这些饭桶置换出去,但是我找不到!”
这些民营企业家说,在干企业以前,总认为中国有13亿人,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哪里会找不到几个合适的人才。“那时候老爱说那句话——中国或许什么都缺,唯独不缺人才。”
直到干企业后,尤其是企业越做越大后,他们才发现人才奇缺。“这个时候才知道,人才才是公司的第一生产力,是公司盈利最大的保障。”
——每年毕业那么多大学生,还怕找不到几个合适的?
——不行,大学生还不如公司里养着的那帮饭桶,那帮饭桶至少多少还懂一点,这些大学生,什么都不懂。
——大学生里面还是有很多有潜力的人,不可一概而论,对有潜力的毕业生,你们可以培养的。
——老兄,我们这是企业,是要考虑成本的,谁愿意培养一个新手?何况,一旦真的培养出来,就可能被别人挖走了,这种傻事谁愿意干?
把学生培养成市场需要的有职业素质、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这是大学的义务,不是企业的义务。大学没有尽到这个义务,企业也不愿意“干这种傻事”,于是怪象产生:大量的工作无人能胜任,大量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建设永远都需要各方面的大量人才,人才永远都不会过剩,永远都会供不应求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答案是:具有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人人抢着要。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一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方面的一些生理特点。由于一般人的先天素质并无太大的差异,所以职业素质的差异更多地受后天教育和自身努力的影响。
中国教育怎么了 就业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