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法,在那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也是很难实现的。然而时代变迁,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尤其80后的一代,必须面对自己找工作的境况,必须经得起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在风起云涌的大潮下,很多人失去了方向,尤其现在很多大学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正视就业问题,也没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学生仅仅把找工作视作为大学四年级下半学期需要完成的作业,一些毕业生看到了就业的压力,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学历来降低在这个市场中的风险,毅然投入到考研,考博的大军中,而那些想找工作而没有树立正确意识的学生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导致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四处碰壁,最终抱怨社会,抱怨生不逢时,小B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找工作前,一定要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初步的规划,根据自身的条件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可能有人会说应该先确定人生目标,比如要做总统,还是做首富,然后再分析这个目标是否适合自己,我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就像现在考大学一样,你会先决定去考清华,然后自己再分析分析,如果不行,然后再给自己另外选择一所学校吗?显然没有那个必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将来生活美好,但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至少要衣食无忧,所以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的要立大志这个口号在这个阶段好像并不具备什么现实意义,在求职这个阶段,必须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可实现的职业目标,一味的好高骛远我们并不提倡,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认清自己的现状才可以帮助自己顺利实现梦想。
制定合理的目标,一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切忌好高骛远。最近,经常听到大家在谈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出生在河南一个有名的贫困县,幼年母亲早逝,家境十分贫寒,父亲节衣缩食供他念书。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他放弃求学的信念,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发奋读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1992年,他来到深圳,东奔西跑三个月总算得到了一家贸易公司的面试机会,主考官问几十个应聘者如果成为公司的一员,将来有什么目标,大家豪情壮志,纷纷表示要两年内进入公司管理层,五年内成为公司高管,只有他平静地说:“我只想成为这家公司的普通一员,踏踏实实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可以还清贷款,孝敬多病的父亲。”他从业务员做起,靠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很快成为这家贸易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
1995年,老板要选拔公司的一批精英进军广东房地产业。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老板问他和他的同事们,将来成立新的房地产公司,大家对新公司有何打算?许多同事表示,到时候一定要扩大公司规模,勇于开拓,不惧对手。他却冷静地说:“目前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寿险考虑的事新公司能生存下来,能活下来不被打倒是最好的。”他受命组建新公司,开始为老板创业,他四处打广告,找客户,几个月后他终于贷到了2000万元的启动资金。经过一年的努力,这家房地产公司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在广州形成了自己的名气。他做到了,不但在强者如林的房地产市场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
1996年底已成为这家公司总经理的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他已经在业界名气不小,广泛地社会关系,丰富的阅历使他成为地产业的一颗新星。有人提出,他应该把自己的公司定位为“做中国最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却遭到他的拒绝。他冷静地说:“我们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不能总想着要做中国最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那样只会作茧自缚。”
他,就是恒达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1997年,许家印创立的恒达地产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连续四年跻身中国房地产企业10强、中国企业500强。面对他创造的地产奇迹,许家印说:“其实我成功的秘诀就是把目标放低一点。”
第七讲:天生就是项目经理(3)
其实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超越自己设定的目标中前进,目标设定太高,如果总达不到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人生的目标放低些,这样就少了一份压力,多了一份信心,用这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就可以在超于目标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茫茫求职大军中不乏这样的人,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应该做很重要的工作,最后高不成低不就。在刚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也应该放低目标,一步一步来,高薪高职位的工作,谁都向往,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合理定位,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确了目标的重要性后,就是如何制定这个目标。在我看来,制定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职业规划中目标的制订过程。前面的讲座中提到过职业规划的必要性,我这里想详细说明一下,如何设定职业目标?很简单,找要素,找依据!职业规划六要素包括爱好,性格,专业,特长,技能和其他能力等。我建议按照以下顺序来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首先,爱好。我将“爱好”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他是生活的基础,工作的原动力(这里指的爱好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长久的爱好)。在连续剧《双面胶》中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工作是为了生活,而我活着就是要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可见,“喜欢做的事情”成了生活的基础,而工作是为了生活的一种手段,按照递推关系,工作也就是为了能够做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所熟悉的明星或者其他成功人士,像张艺谋,成龙,还有现在风靡全球的奥巴马,哪一位不是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说是事业,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们的爱好,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我曾做过一个私人小调查,大概30人,95%以上的人同意我的观点,所以本质上大家都是为了快乐而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呢?每天都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应该也是种幸福吧。比如说,女孩子喜欢读书写东西,是否考虑做自由撰稿人;男孩子喜欢动手创造,是否到研发机构去作研发。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同时又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那将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从我自身来说,目前我的工作还不能说是我全部的爱好,至少还是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兴趣,所以做起来还是会很愉快,这也是我注重爱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有人会说我喜欢数字,喜欢做数学题,我希望能够做财务工作,可是我不能坚持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情。事实上,我在前面也提到过,做财务工作需要耐心,这样的性格却不符合对一个财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即使喜欢,但性格决定了这个人与岗位并不匹配,因此在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到个人的性格因素。
我之所以把“性格”放在了第二位也是有原因的,性格决定命运,我很认同,在这里我不再证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我只是想探讨一下什么性格适合什么工作。比如小B性格内向谨慎,不擅长表达,在团队中也是那种比较慢热型的人,所以我建议他选择对协作要求比较低,性格上比较保守的职业,如财务、行政等。销售、推销属于外向型工作,性格必须开朗和活泼,这样才能很容易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很明显销售类的工作并不适合小B,这种分法也许不够准确和科学,很多情况下,性格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拿我自己作剖析,大学毕业之前,我是很外向的很活泼的那种,上班十年,现在又内敛又严谨,当然这种改变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很大程度是自我要求的,如果能够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找到一份自己喜爱的又适合自己的工作,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你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工作,为什么?如果你不知道,你该去向谁请教?到底谁说了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八讲:你究竟适合什么工作?(1)
要研究自己是否适合某项工作,无疑,这已经涉及到一个人的职业性格问题。
目前最流行的职业性格测试方法是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测试。用8个字母中的4个字母相互组合描述个人的性格特征,具体如下:(精力支配:外向E、内向I;认识世界:实感S—直觉N;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