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 叩问苍天(7)
“后来姐夫就带我到武汉去进货,听说要进城,我高兴得一夜没睡。第二天我们登上了火车,虽然我和姐夫只能站在过道上,可我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太幸福了,比村上的那些上学的同龄伙伴还要幸福。尽管他们能上学读书,可他们很多人没坐过火车,更不用说现在我要上大武汉去了,这是我的同村小伙伴们不可能做到的事。那一刻我有了幸福感和自豪感。”
“到了武汉下车后,我看着那么多的高楼大厦,简直是又惊又喜!但也有一件事令我尴尬不堪:像平时一样,我的脚一直是光着的。哪知道城里的水泥马路与乡下的泥土路不一样。那水泥路在烈日炎炎的阳光下烫得炙人,虽说我的脚板不怕坑坑洼洼的泥块和石子,但经不住那么烫的水泥马路,没走多少路,我就苦不堪言。何况我们从汉西下了火车要步行到航空路才能进得到货,来回路程实在是太远。可因为第一次进城太兴奋了,脚板再烫痛,也不愿意告诉姐夫,担心姐夫因此要提前回家。在武汉城里,我还是牵着姐夫走路,而且我的脚板因为烫疼后走路也是一拐一跛的,现在想起来真好笑:那么繁华的武汉大街上,一个年少的跛子牵着一个瞎子,我竟然没有一丝的自卑和受辱感,相反每时每刻都兴高采烈。走着走着,突然我听到一声‘呜——’的鸣笛,问姐夫这是什么声音?姐夫说是轮船。我一听立即兴奋起来,问他是不是长江里的轮船?姐夫说,是啊,前面就是长江大桥。我一听长江大桥就在不远的地方,就不顾一切地往轮船鸣笛的方向奔去。在乡下时,我听同村的小伙伴说过他们在书本上读到武汉长江大桥多么雄伟壮观,那时我想如果这辈子能到这座举世瞩目的长江大桥,那我就是世界上最牛的人了!”
“大桥就在我面前,我跑啊跑,飞一样的跑!姐夫在后面喊也没有用,我像脱了绳的风筝,离了弦的箭……大约跑了几百米,我终于跑到了长江大桥的桥头,我双手扶住齐头高的栏杆,昂首朝大江看去,那一刻我小小的心灵第一次感到震撼:长江原来这么宽啊!大桥简直跟天上的彩虹一样长、一样美啊!还有那轮船,跟几层高楼似的,两岸的大厦、黄鹤楼、晴川阁……我陶醉了,我第一次体会到满足是什么!过去没有吃、没有穿,跟着姐夫到处流浪、算命讨饭、受人欺凌挨打都算不了什么!能站在长江大桥上,能看一眼长江,看一眼在长江里鸣笛航行的轮船,我就全满足了!以往的一切眼泪,所有苦水,就在这一眼之中全部烟消云散……”
欧阳其实是个非常浪漫的人,激动起来并不比一位诗人逊色。
“但那一次有点遗憾的是,我仅仅在大桥上呆了十多分钟。一是怕姐夫着急,二是怕自己迷路,所以瞅了一眼,赶紧往回走。虽然被姐夫一顿臭骂,可我心里那个开心劲持续了足有几个月……”欧阳推开窗户,看着夜幕中万家灯火的云梦城,感叹道:“快40年了,我多么想再上一次武汉长江大桥,去弥补一下当年的遗憾。”
“这还不容易!你现在不是在武汉有好几个开发项目吗?抽空走一趟不就得了!”我对欧阳说。
“此一时彼一时啊!现在我几乎一个月内从深圳到武汉要来回飞几次,十几年当兵期间也经过武汉无数次,可就是没时间专门上大桥去看一眼。唉,忙忙忙,人到中年,有些事反而不如童年那样憧憬美好了!”
“这个愿望让我来推动你实现!”我说。
“什么意思?”
“你不是说下个月让我跟你一起上武汉看看你那几个开发项目吗?到时我们一起上武汉长江大桥去!我也没有去过呢!”
一听我这话,欧阳顿时笑得像小孩儿一般灿烂:“好,一言为定!”
大约一个多月后,我们两人真的特意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北边一直走到大桥的南边。那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武汉长江大桥虽然已历经50春秋,但仍不失其雄伟壮观的气势,桥面上车水马龙,桥底下汽笛声声,再眺望大桥南北的江岸,重镇武汉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蓝天白云下几只风筝飘在我们的头顶……欧阳和我像两个顽童般忽而指点着江中拖着长长的船队嘻嘻哈哈说像一条“饥饿的蜈蚣”,忽而比划着大桥围栏试探着能不能飞身入江……总之,欧阳把他当年留下的遗憾在这一日全部补偿了回来。
“喂,喂喂——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吗?我在长江大桥上!在长江大桥最中间的这块桥板上……”欧阳完全陶醉在童年的憧憬之中,他站在大桥上,跟远在温哥华的妻子拨通了电话。
这一天,欧阳嘴里哼的歌是:“小时候,我吃尽人间苦头;长大后,我要创造美丽幸福所有,我要把美丽的世界看个够……”这是他自编的,没法在哪首正经的歌曲里找到,不过这样的歌词,早已在欧阳祥山的人生财富诗章里明明白白、清清晰晰地烙刻下来了。
欧阳这辈子注定与钱打交道。小时候因为穷,为了省6毛钱的火车票,乘车逃票,几次差点丢了小命;后来跟姐夫外出算命流浪,为挣一毛、两毛钱,受过皮开肉绽之辱;稍大些,跟姐夫跑货郎担。
“叹家里无钱供自己读书,命运太苦,这就是我欧阳祥山曾经有过的‘原罪’。”
欧阳用这句话结束了我对他关于原罪的“拷问”。老实说,我接触过许多富翁和有钱人,但像欧阳这样经历的人还没有过。这也让我想起了他一个亿万富翁,竟平淡无奇地跟我们吃两块钱的早餐;让我想起第一次与他回云梦时,他在算命街上向那些瞎子分发钱票的情景。让我想起太多太多。
欧阳无“原罪”!
欧阳不是原罪的“原罪”,本是苦难、饥饿和耻辱煮蒸出来的滴滴辛酸泪……
。。
第七章 当兵成英雄还是成狗熊?(1)
“欧阳要当 这么奇妙,“花子”当了兵。在农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谁家的孩子要是能当兵去,那可就是件万分光荣、光宗耀祖的事。当兵改成了当官,就更了不得了!这就意味着,这个人从此改变身份,连同他的家庭一起由最底层的农民,跃至“吃皇粮”的阶层。这种命运的跨越,对祖祖辈辈“背靠青天,面朝黄土”的农家人来说,绝对可以叫做“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当兵保家卫国,做义务兵光荣。这话在当年参军入伍前谁都要背上、喊上几十遍。可生活在农村的人都明白,当兵干什么去?最起码的,去吃几年国家粮食,基本目标,入个党,即使退伍回老家也还可以进大队党支部,混个农村干部,或者上城里弄个“吃皇粮”的工作;最高理想,升官当干部。这是999%的农村兵心目中最真实的“活思想”,这就是“跳板”,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农家娃儿的唯一出路,连同他们的家长、家属都是这么想的。和平时期,我们再说那种空话大话假话没意思。有一句话还应该补上:尽管多数当兵的人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跑到部队去的,但一旦祖国需要上战场流血牺牲时,这些本来是为吃“皇粮”的战士们,会毫不犹豫地为国家为人民捐躯。中国的军队便是这样的一些人支撑着,他们从军的目的非常清楚,信仰也十分明确。
“来到部队,一定要拼命干,争取入党,像《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那样,带着队伍回家乡报仇,让那些欺负过父亲母亲姐姐姐夫的人好好看看!”欧阳踏进军营第一步时,就发过这样天真且认真的誓言。
与其他从农村走到军营的所有人走过的路一样,欧阳祥山的当兵过程并无过多的特殊之处:年至18岁时,他渴望当兵去,结果人家没有选中他,原因除了他父亲有些“历史问题”外,名额是个重要原因。欧阳第二年才争取到,他的特殊之处是文化水平比一般的战士要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恢复高考之前和刚刚开始高考的那些年里,进军营的青年中,高中生非常多,初中生不用说了,所以像欧阳这样的只读过四年半书而且在童年时要做家务、放牛、牵瞎子,并处“*”时期的人是极少数,他算是这个“极少数”里的极少数。欧阳因此要求进步的渴望和紧迫性比一般同时入伍的人要强烈得多。因为他别无选择,如果不在部队里混出个样来,他宁可去死也不能回老家去种地了,这是他体检政审结束后穿上军装那一刻就在内心发过的一个誓言。像这种誓言,每个从农村入伍的战士几乎都有过。欧阳更不一般,他从小吃的苦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