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批评罗斯福新政的书,它用大量事实说明,大萧条时期的政府政策的确延缓了经济的复苏,甚至对当今的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在这本令人震惊的著作中,经济历史学家伯顿·W。福尔索姆揭露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那史诗般神话传奇的实质。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罗斯福的一系列政策虽然改善了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却未能实现经济的复苏,而这才是当时美国所迫切需要的。福尔索姆对罗斯福总统及其经济政策和个人生活持批判态度。
1932年当选总统的罗斯福,在执政期间遭逢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为拯救本国经济,纷纷效仿罗斯福,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当今美国广泛建设的政府项目,都能在新政中找到根源,如农业补贴、最低工资,等等。这些措施实际上都阻滞了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罗斯福对总统职务的专横态度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在罗斯福去世60多年后,奥巴马喊出了“我们相信变革”的口号,而他所实施的“新”新政计划,也恰恰成了新政的延续。时至今日,美国及世界各国至今仍然无法摆脱罗斯福政治遗产巨大的负面影响。 。。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1)
历史学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赞扬罗斯福是能干的发明家,赞扬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且极有益处的一套政策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
1939年5月9日,财政部长、美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亨利·摩根索,当着那些掌控着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党大佬的面,做了番惊人的演说。在这之前,摩根索很可能已经仔细地考虑过自己的尴尬处境。
摩根索是当时主要的内阁成员,权倾一时。当然,他的权威来源于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亲密友谊。摩根索是罗斯福的老邻居和密友,也是罗斯福十多年来忠诚的财政部长。摩根索了解总统,经常跟总统谈话,也常常忠实地为总统辩护……在这些方面,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埃莉诺·罗斯福有一次说,世上只有两个人能坦率地指出她丈夫的失误,并说服其纠正,摩根索就是其中之一。在内阁会议上,总统和摩根索喜欢互相打趣,私下里互相传递纸条,定期聚餐,频繁地通电话。摩根索在一辆汽车里珍藏着他跟总统的一幅合影,合影中这对永远的朋友肩并肩站着,照片下面有总统的题签:“至交亨利惠存。”
但在1939年5月,摩根索遇到了麻烦。大萧条……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灾难……不只仍在持续,而且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严重了。比如,1939年4月的失业率再次突破了20%的大关。摩根索是财政部长、金融专家,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统计界的权威;他最好的朋友是美国总统、“新政”的开创者;最主要的公共政策决定要通过他才能得以实施。即使如此,摩根索这位大权在握的人,也感觉无奈。在罗斯福的两个完整任期,即新政实施八年之后,摩根索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上对*党人们说出了下面这番惊人的话:
我们尝试过增加支出。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我只关心一点:如果我错了,某个人能接替我的职务。我希望这个国家繁荣。我愿意看到人们找到工作。我愿意看到大家吃饱饭。可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兑现承诺。在这个政府当政八年之后,我们的失业率还跟八年前一样高,而且还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
在这番话里,摩根索对十年间,尤其是罗斯福当政期间的灾难做了概括。的确,193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将远远高于1931年……那是罗斯福从赫伯特·胡佛手里抢过总统宝座的前一年。1939年,全部美国人中的也就是948万人……仍然处于失业状态,比1931年的即802万人……还高。从积极方面看,1939年的失业状况比大萧条最严重的1932年和1933年要好一些,但仍然比美国历史上失业率最高的年份……1931年……还差。没有哪次经济萧条或者衰退持续的时间,超过这次大萧条时间的一半。
换句话说,如果把1931年的失业者分三行一个挨一个排成队,他们能从洛杉矶一直排到缅因州的边界。八年后的1939年,这三行失业美国人的队伍延长了,又从缅因州边界往南排到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特区,最后进入弗吉尼亚。从缅因州边界排到弗吉尼亚的失业队伍,绝大多数都是罗斯福当总统时增加的。美国人口统计局,《美国的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期到1970年》
我们能够想象出这条失业美国人排成的长长队伍的样子,但是对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我们又能知道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当时在想些什么?在芝加哥的失业者中,有一个名叫本·伊萨克的推销员。“我跑遍各地去找工作,可就是找不到。” 提起持续的大萧条时伊萨克讲,“我沿街叫卖刀片和鞋带。有一天我走遍大街小巷,到晚上只做成一笔交易,挣到五毛钱。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1940年。”在失业者寄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还有其他故事。比如在芝加哥,一个12岁的男孩子给总统去信说:“我们有三个月没付煤气费、电费了,而且还欠着蔬菜店的账……我爸爸一直待在家里,他不停地哭,因为他找不到工作。我问他在哭什么?爸爸说,家里要啥没啥,能不哭吗?”在宾夕法尼亚州拉特罗比的失业大军里,有个人于1934年给总统写信说:“没有家,没有工作,没有钱。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们停止供水。没有任何卫生保障,我们无法把孩子们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在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1935年有人给总统写了这样一封信:“我一直在吃面团子、喝白水,没有黄油,面团子里什么都没有……我甚至连张睡觉的床都没有……”但比起弗吉尼亚州名叫比弗·达姆的那个人来,奥古斯塔的情况要强得多。比弗·达姆给总统写信说:“我们这会儿没有工作,没有过冬的棉被……妻子连冬装都没有。我们可怎么熬过即将到来的寒冬呢?看来我们得一起冻饿而死了。”斯塔德斯·特科尔,《艰难岁月》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2)
之所以说20世纪30年代灾难的十年,高失业率的存在只是一个原因。人口统计局编辑的《美国历史统计》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其他特征。30年代中期开始回升的股票市场,后期又崩盘了。1937年到1939年,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同期的汽车销售量锐减三分之一,1939年的销售量比20年代后七年任何一年都低。1937年到1939年间,企业破产率上升了50%。1939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比20年代的任何一年都少。不动产抵押赎回权取消的数量在30年代虽然是稳步减少的,可在1939年,这个数字也比此后20年里的任何一年都高。
20世纪30年代灾难的另一个表现是国债的飙升。在1930年和1931年,美国还有预算盈余,但政府支出很快就膨胀起来,远远超过了税收收入。1931年的国债是160亿,到了30年代末,国债额度翻了一番还多,达到400亿。换句话说,20世纪30年代后八年里产生的国债,比此前150年国债的总和还要多。从1776年到1931年,美国打过七个大仗,经历过至少五次经济衰退,可是所有这些的花费,都抵不过20世纪30年代积攒的债务。说得更形象一些,假如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从他发现新大陆的那个10月开始,每分钟向一个特定的账户存入100美元,用于清偿美国的国债,到1939年,他所能积累的现金仍不足以支付30年代美国欠下的债务。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每分钟向一个为清偿30年代债务而设立的特定账户存入100美元(按照30年代美元的价值),为了还清债务,至少需要450年的时间。
新政期间经济所遭受的损害,从1934年到1940年连续七年的贸易不平衡也能看出来。这十年间,政府支出的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小麦、成衣、钢铁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