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爬行钉住与爬行的带状汇率制度。爬行钉住是将本国货币钉住外国货币,汇率按照固定的、预先宣布的比率作较小的定期调整,或依据所选取的定量指标的变化作定期调整。爬行的幅度可根据以往通胀变动对汇率变动的要求来设置,也可根据预期未来可能发生的通胀情况来设置。爬行的带状汇率制度是汇率围绕着中心汇率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浮动,同时中心汇率按照固定的、预先宣布的比率作定期调整,或根据所选取的定量指标的变化作定期调整。爬行的带状汇率制度与爬行钉住汇率制度基本相同,只不过前者波幅较大(代表国家有尼加拉瓜、伊朗、哥斯达黎加等)。
(3)浮动汇率类型的汇率制度安排。
1)没有事先宣布路径的管理浮动。这种汇率制度安排是指货币管理部门直接或间接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变动,但没有明确的干预目标,也不事先宣布干预方式,管理汇率所依据的指标很宽泛,调整可能是被动的(代表国家包括新加坡、泰国、蒙古、印度等)。
2)独立浮动(Independent Floating),又称单独浮动(Single Floating),是指本国货币不与任何外国货币发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单独调整,汇率由市场决定,任何官方干预旨在缓和汇率变动以及防止过度波动,而不企图将汇率稳定在某一汇率水平(代表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挪威、墨西哥等)。 。 想看书来
4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正负效应
(1)浮动汇率的正面效应。
1)可以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浮动汇率制下,如果发生国际收支临时性或周期性失衡,可以通过汇率进行调节,一定时期内的汇率波动不会立即影响国内货币流通,货币政策不必为换取外部平衡而牺牲国内经济平衡。
2)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根据市场供求上下浮动,如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本币汇率下浮可刺激商品出口和抑制进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反之亦然。
3)减少对国际储备的需要。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管理部门没有义务维持货币的固定比价,当本币汇率下浮时,不必动用外汇储备去购进被抛售的本币,相应地可以减少一国的外汇储备量。
第三节 与时俱进话规制:汇率制度及其发展演…
(2)浮动汇率的负面效应。
1)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频繁地无规则波动,增加了进出口企业的结算成本和风险,使人们不愿签订期限较长的贸易契约和进行长期投资,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2)助长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频繁而剧烈地波动,为高抛低买的外汇投机者提供了条件,这种为牟取暴利而频繁倒腾的投机活动,可能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3)不利于各国政策协调和国际经济合作。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汇率下浮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因此一些国家以货币贬值为手段,以牺牲他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来扩大本国出口。如果其他国家也以此道反击,则可能引起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恶性循环,助长各自为政的贸易保护主义,加深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1978年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
1950年7月8日,国家取消了在天津、上海、广州三地分别挂牌公布人民币汇率的做法,在全国实行统一的人民币汇率。此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内物价日趋稳定,人民币不断贬值的状况得到遏制。与此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则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根据此种情况,国家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上调)。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以“物价对比法”为基础,并配合国家相关政策来确定。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各国之间的汇率变动频繁,人民币汇率的定值方法也相应改革,采用钉住“一篮子货币”浮动的形式,所选定的一篮子货币都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经常大量使用的货币(如美元、英镑等),每种货币按照其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权重。采用一篮子货币计价原则,虽然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但它脱离了直接的物质基础和货币购买力平价,反映的只是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的相对变动情况,使我国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分离,导致人民币汇率高估。 。 想看书来
(二)1978~1993年:双重汇率时期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贸易经营权下放的外贸体制改革,出现了一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为了鼓励出口和抑制进口,必须降低人民币汇率。然而,非贸易汇率却处于与贸易汇率完全相反的状况。针对贸易和非贸易汇率存在的上述矛盾,国务院于1979年8月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决定从1981年1月1日起实施双重汇率制,即公布的牌价用于非贸易项目结算,而进出口贸易的结算采用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当时公开牌价为1美元兑154元人民币,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为280元人民币。双重汇率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鼓励出口和抑制某些进口的效应。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由于国内物价水平的逐渐上升,人民币的价值不断下降,而同期美元日益坚挺,人民币高估的现象更趋严重,阻碍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正常发展。有鉴于此,我国于1985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变公开的双重汇率为单一汇率,进出口贸易和非贸易活动的外汇收支采用相同的汇率。与此同时;基于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和促进出口的需要,继续下调人民币的汇率。由1985年1月1日的1美元兑28元人民币,逐步调整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兑522元人民币。
第三节 与时俱进话规制:汇率制度及其发展演…
为配合承包制改革和取消财政补贴的政策,我国于1988年3月起在各地先后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从1991年4月9日起,对官方汇率的调整由以前大幅度、一次性调整的方式,转为逐步缓慢调整的方式。同时,放开外汇调剂市场汇率,让其随市场供求状况浮动。
(三)1994年以来: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1994~2005年:钉住汇率制度
为了适应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要求,以及符合IMF和关贸总协定对成员国汇率安排的规定,1994年1月1日,我国政府对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该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②实行银行结售汇制,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实现有条件的可兑换。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为了保证结售汇制度的正常运行,使银行间的外汇盈缺能够及时调整, 1994年建立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各外汇指定银行作为会员单位进入该市场解决外汇盈缺。④人民币汇率确定方法采用供求定价法。这种方法是指在考虑以往汇率水平、各种其他汇率决定方式的基础上,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汇率水平。
虽然上述新的外汇体制较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合理,但此种体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汇率形成机制仍然不健全,人民币兑换外汇在很多方面仍受到限制,结售汇制度削弱了供求力量在汇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002年后,人民币逐渐向资本项目下的有条件自由兑换过渡,但人民币汇率仍然以钉住美元为基本汇率政策。
22005年至今: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和外贸总额不断增大,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瞩目的问题,很多重要的贸易伙伴要求中国采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为了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缓和与某些国家的贸易摩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