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题富豪-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雏军:资本大鳄梦碎顾氏传奇(6)
一周后,深圳科龙采购有限公司向天津立信支付了万元,天津立信当日将这笔资金转至深圳格林柯尔采购中心,随后这笔资金再通过深圳格林柯尔公司转至江西格林柯尔。
  与此同时,4月26日左右,天津祥润与格林柯尔采购中心、广东科龙配件有限公司也签订了一笔与上述交易类似的合同。签订合同后的两日内,广东科龙配件有限公司向天津祥润支付了万元,天津祥润当日将这笔资金划转给格林柯尔采购中心,其中9450万元经深圳格林柯尔划转至江西格林柯尔。
  在获得两笔合计亿左右资金后,格林柯尔采购中心分别通过天津立信和天津祥润向科龙公司提供了吨和200多吨的钢材,但总价不足千万。该案的司法材料显示,作为走账“中介”的天津立信、天津祥润的法人代表后来获得了20万元的报酬。
  2006年2月,ST科龙全资子公司广东科龙配件公司就上述情况起诉广东格林柯尔、顾雏军及其旗下公司损害ST科龙权益。
  2008年10月23日,ST科龙(000921)发布公告,法院判决顾雏军及“格林柯尔系”的多家公司赔偿ST科龙亿元。
  这起“资金转移”案是在当时证监会已经对科龙公司立案侦查的背景下发生的。司法机关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审计署就开始留意顾雏军控制下的科龙公司,并于2005年1月向证监会转交科龙2003年虚增利润亿元的材料。
  参与顾雏军案调查的人士回忆,顾雏军当时曾向证监部门表示:“2004年我们盈利2个多亿,就算扣除审计署发现的亿虚假利润,还有几千万元的盈利。我们从不炒作公司股票,没有必要去做虚假利润。”
  科龙公司与“格林柯尔系”之间的资金转换之频,连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的证监会工作人员都为之吃惊:科龙公司在银行竟设有500多个账户,连不起眼的公司内部工会组织的账户,都被借来转移资金。
  2005年3月顾雏军召集多位高管在广州开会,称江西科龙当时有6.37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在4月30日之前填平。
  准备以预付款的方式通过天津立信、天津祥润等公司走账。再将这些资金经由深圳格林柯尔系公司及江西格林柯尔,最终划转至江西科龙。
  媒体报道,在2002年至2004年的年报中,科龙电器年报累计虚增利润近4亿元。而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顾雏军等人涉嫌挪用、侵占科龙电器财产累计发生额为34.85亿元。
  此后,这样的挪用资金行为,不仅没有收敛,甚至更为加剧地频频上演:
  为收购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顾雏军2003年6月20日在扬州注册了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注册验资过程中,涉嫌占用科龙电器2.9亿元,且科龙电器未予披露。此后,扬州格林柯尔为筹集要约收购亚星客车股份的专项资金,于2003年12月10日至15日期间占用科龙电器1.65亿元资金,科龙电器未予公开披露。
  “科龙”与“格林柯尔”好似共生体,两者之间资金频繁转让,有时还共同投资,关联交易。其实,对于格林柯尔而言,科龙只是一个跳板,它要做的是借科龙横向并购、利用科龙的*络,大肆赚取利润。
  经查证,2002年5月,江西格林柯尔资本有限公司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协议。2002年10月,江西格林柯尔作为投资主体兴建厂房,江西科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述厂房内投巨资兴建12条空调生产线,并于2003年11月投入试生产,当年产量4000多套,2004年产量达30多万套。

顾雏军:资本大鳄梦碎顾氏传奇(7)
对上述事实,科龙电器2002年、2003年年报未披露江西科龙与关联方江西格林柯尔共同投资的事项,2003年、2004年年报也未披露使用关联方巨额资产的事项。
  2003年9月24日,珠海格林柯尔公司成立并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青湾工业区内修建厂房,珠海科龙在此厂房内投资建设冰箱生产线及相关设备。科龙电器也未在2004年年报中披露上述事项。
  科龙空调在2004年10月与关联方江西科盛工贸有限公司签订购买95吨制冷剂协议,此后科盛工贸将95吨格林柯尔R411C制冷剂送达科龙空调仓库,2005年4月科龙电器支付货款1282.5万元,科龙电器对上述事项并未披露。
  据参与科龙案调查的人士称,处罚决定书所公布的“科龙与格林柯尔”的关系内容,仅为冰山一角,科龙与格林柯尔之间上演过无数“左右手”互换的把戏。而顾雏军在顺德、扬州设立格林柯尔公司时,也都曾通过各种方法挪用科龙公司的资金。
  昔日公司高管在会上指称,顾雏军本人进入科龙后,采取了“阳一面阴一面”的手法,表面上公司有各级负责人,其实背后顾本人成立了一个“董事长办公室”,设有多个权力很大的董事长高级秘书,负责整个公司的经营和重大决策。
  如此一来,产品在市场上赫赫有名的科龙公司,就演变成顾氏团队的操控工具,并继续以此来打造融资和拓展平台。
  【人物聚焦】
  顾雏军的“致命错误”
  李肃,和君创业执行董事长、科龙公司顾问。2005年,顾雏军出事后曾经与顾深谈一次
  在顾雏军看来在全中国的家电行业中,自己真正是站到了所有的潮头和制高点了,并已把所有的棋子都摆好了位置。“可是,*跳出来掀翻了棋盘。”顾雏军念念不忘*。
  李肃评析,顾雏军这个人身上具备三大文化特质:一是技术文化;二是大规模营销文化;三是资本文化。综合起来看,顾雏军绝对是有产业文化素质的人,这几年正在积累制造文化。顾雏军希望有格兰仕这种大规模制造的基础,然后去全球市场上以他的技术长项、国际营销长项、资本运作长项,去创造奇迹。
  李肃向顾雏军发问:这么好的局你都布完了,为什么你却“死”了?*与你战争了一场,你为什么就脆弱地倒下了?你到底是怎么“死”的,有没有过反思?
  顾雏军长叹:“我有九大教训啊……日后会认真反思。”
  但是,眼下的顾雏军并没有说出这九条教训究竟是什么,只点出了他的三大致命错误。
  一、对银行与企业的共生考虑不周
  顾雏军进入科龙后,始终认为把科龙做好就不怕任何人。所以,他从来不求银行,都是银行求他。从科龙的销售收入看,科龙的负债水平是很低的。但是,他却拿了大量的短贷去长投,拿了很多流动资金去做并购的事。在科龙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却没有做好和银行关系的准备。如果他真从银行借出50亿,谁都没法“治”他。但就因为他的格林柯尔才借了6个亿,科龙公司才借了20个亿,就因为他借得太少,市场一有点风吹草动,银行就倒过来追他还债。顾雏军醒悟到: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是,如果你真敢借,最后就变成银行求你。如果你真不敢借,一旦资金有什么问题,你就求他们。他没有考虑到在中国资本市场,银行与企业的这种共生关系,没有考虑到企业的负债率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最合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顾雏军:资本大鳄梦碎顾氏传奇(8)
二、对国内环境没把握好
  顾雏军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像*这样只为自己出风头的学者,就能把众多社会资源都调动起来。他曾给各级政府高层写信呼吁:如果政府肯支持他一把,放给他10个亿的信贷额度,他就过去了。但就因为*看似忧国忧民的说辞,弄得没有人愿意或者敢帮他。他没有想到的有很多……
  三、低估了社会对资本运作的歧视
  顾雏军还低估了中国民众和社会舆论对资本运作的歧视。媒体一边倒地骂他,很让他感到伤心和悲哀。
  他认为中国民众缺少最基本的金融常识。在美国进行杠杆收购,一点资本金都没有也不要紧。如果要收购,可以先发垃圾债券进行收购,那拿什么做保障?就拿要被收购公司的身家做保障!这有什么丑恶的?
  五月花的管理层是怎么打败他的?不就是依靠民族情绪贷出90亿英镑打败了他,玩的同样也是空手道。
  李肃评价说:“中国整个社会的金融意识落后世界20年。因此,人们把没钱干有钱的事都当成洪水猛兽,认为这是欺骗。按理论上说,劳动者借资本的钱去做事,最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这个时代本来就是有智力能力的人能调动资本,因为资本是过剩的。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