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题富豪-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的2007/2008年中报显示, INVENTIVE集团向茂盛股份贡献的收费道路营业收入为558万港币,但是收费道路的总融资成本却高达万港币,是营业收入的十倍,显示了入不敷出的状态。2007/2008财年中报, 茂盛因此而亏损万港币。
  实际上,通过这一次简单的资本运作,刘根山完成了一次让壳退市,将当时唯一的一条高速公路资产北仑高速装入到刘根山的私人公司。刘根山从此可以隐没在公众的视线之外,并遗弃这个连年亏损的壳。
  而刘根山持有的INVENTIVE从茂盛集团以让壳方式退市以后, 茂盛控股就成为一家纯粹的旅游业上市公司。刘根山及其家族持有的是一家实际上由私人持有的、有稳定收益但是融资成本同样高昂的公司。除了北仑高速以外,刘其余在中国的资产未被装入INVENTIVE。
  【人物聚焦】
  刘根山现象的资金通路
  资金的腾挪,永远是公路大王们的核心秘密。
  查阅茂盛旗下近10家子公司财务资料会发现,在刘根山控制的这个涉及公路、地产、证券投资咨询等十数个行业的商业版图中,高速公路项目公司为其它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通过“长期投资”、大额借款、“预付账款”以及“委托贷款”等方式,高速公路项目公司的资本金和银行贷款,进入了茂盛旗下急需资金的相关公司。
  事实上,刘根山资金腾挪的手法并不复杂,动机亦不难以理解。茂盛最主要的资金通路、效益最好的沪青平公路,便是最好的例证。
  一方面是巨大的财务成本,不容许此等资金趴在账上。2004年,沪青平项目全年的财务费用达到1亿余元,2005年后,虽然沪青平项目每年贡献近3亿的现金流,但其每年的利息支出却高达约亿元。
  另一方面,刘根山本人亦有积极的扩张冲动,不仅是其它公路,亦有房地产,甚至证券等等。
  但这脆弱的链条最终仍不免崩塌。
  2000年前后,大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公路业、补充建设资金的不足,但那些自有实力不够的民营企业入局,成为刘根山现象的根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刘根山:公路大王的财富危机(6)
通道一:“长期投资”
  茂盛的资金操作手法并不隐蔽。
  其第一个操作手法是,以公路的项目公司为主体,进行“长期对外投资”。
  记者在沪青平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青平高速)2004年的账目上发现,其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投资亿元,用于收购“中广核电大唐置业有限公司”95%的股权。
  这家置业公司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下属全资子公司,注册在深圳。其为了进入上海地产界,成立上海大唐置业公司,并开发了位于浦东世纪公园附近的楼盘“大唐盛世”。收购完成后,“大唐盛世”一直是茂盛旗下最著名的楼盘。
  此后,这笔近5亿元的长期投资,连续三年都高挂在沪青平高速的账目上。记者手中最新的一份报表显示,直至2006年底,该笔长期投资仍没有减少。
  而根据上海市市政管理局的数据,直到2006年9月30日,沪青平公路全线尚有金泽立交市界段约公里没有贯通。
  换言之,在沪青平公路尚未全线竣工之前,该条公路的账上就有近5亿元的对外投资出现。与此同时,2004年,沪青平公路用于自身“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资金为8000余万元,不及对外投资金额的五分之一。
  通道二:“其他应收款”
  茂盛运作的第二个资金通路是,财务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科目。通过这个科目,其从沪青平高速公路的账上,借款给资金短缺的关联单位。
  2006年,沪青平高速的审计报告显示,其在1000万余元的其他应收款项中,借款410万元给甬金高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甬金高速)。而甬金高速则是刘根山在浙江范围内所剩的最后一条公路。
  在沪青平高速的2004年账目中,记者同样发现了类似情况。当年,“其他应收款”高达3000万元左右,其中最大的一笔借款为2000万元,借款方却是一家证券公司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中原证券地处河南郑州,成立于2002年,其业务都在证券领域,与公路无涉。为何沪青平高速会与一家证券公司有2000万的资金来往,至今不得而知。
  通道三:“预付账款”
  2002年,于刘根山控制下的上海南环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环高速”),其现金流量表显示,当年,公司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资金仅为万元,但却有亿资金列入预付账款,从账面上“消失”。
  直至2004年底和2005年底,南环高速的账面上,“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相加,依旧有6亿…7亿元之巨。
  通道四:“委托贷款”
  甚至,公路项目公司本身,也成为刘根山资金腾挪的工具。
  刘根山的第四项财技,便是质押“项目公司股权”以获得“委托贷款”。公开资料显示,在成立上海同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三高速)三年后,2003年5月,茂盛集团就将同三高速的股权质押给上海城建,以借入委托贷款2064万。
  同年,茂盛集团又同样将上海嘉浏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股权质押给上海城建,并由后者委托民生银行上海西支行向茂盛集团发放了4900万元委托贷款。
  在两个操作发生的2003年,这两条高速公路皆尚未竣工。在尚未有盈利的情况下,茂盛便将股权早早质押。

刘根山:公路大王的财富危机(7)
一位熟悉刘根山的北京人士透露,当时茂盛集团的资金链确实紧张,刘的“摊子铺得太大”,资金调配已经困难,所以,用委托贷款早些套取资金。后来,由于资金情况一直没有好转,2004年,茂盛最终未偿还贷款,而是直接把股权转让给了上海城建。
  【案例分析】
  刘根山与“丑闻季”
  在民营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继中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企业——飞跃集团传出破产申请的新闻后,又一个知名企业倒掉,有“公路大王”之称的上海茂盛集团董事长刘根山因挪用公司注册金及涉嫌骗贷而被警方羁押。
  刘根山事件的真相到现在还被云雾缠绕。这位在长三角地区拥有多条高速公路投资项目的民营企业家出现了资金链危机,从现在呈现出来的事实看,他被警方拘押的导火线是涉嫌抽逃绍兴市甬金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此外,还有骗贷、贿赂地方官员等多个
  资料显示,刘根山又是一个激进主义的牺牲者,仅在2002年一年中,茂盛集团先后以独资、合资的形式成立了多家以公路为名的高速公路建设公司。就单单注册资金一项来计算,就将近100亿元。在2004年的那一轮宏观调控中,他将一块地产项目出售给了国营的上海建工集团,套现数亿元资金而逃过一劫。2005年6月以后,刘根山再度提速投资公路建设,甚至还构想出了一个“路生路”的资本运作模式。自去年下半年的信贷紧缩之后,扩张中的茂盛显然发生了资金上的危机,于是,挪用、骗贷便成了刘根山自救的险棋。
  刘根山式的危机其实一点也不陌生,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每当宏观调控到来的时候——它出现的周期在四到五年左右,从事重化工业、基础设施产业以及金融业的民营企业肯定会出现资金链问题,它们一定是首先被调控和被抛弃的对象。在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资金的情况下,“短贷长投”、“民间非法高息融资”、“用毒药化解毒药”(德隆唐万新的检讨之语)便成了惟一的选择。一个可以预见的、可怕的景象是,如果在未来的三到六个月内,针对民营企业的紧缩信贷政策没有改变,将可能出现继2004年春夏之后的又一个此起彼伏的“丑闻季”。
  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即便是一直稳坐产业上游的国营垄断资本集团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要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它们的“好日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拜坚决的垄断政策之赐,二则是靠了“中国制造”和地产业的原材料渴求,而在这两个领域内,民营资本是最主要的力量。如果邱继宝、刘根山式的危机一再爆发,再加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地产崩盘,那么,下游需求萎缩,上游的利润空间就会迅速缩小。国营企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