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题富豪-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小弟这样的人物,在章友德看来其实很有普遍性,这批人没有接受过规范教育,周小弟自己办了一个大学,但是他自己受过多少教育,现在没有具体讲,只是说文化不高,不高到什么程度不知道。

周小弟:“土地倒爷”的落幕(7)
章友德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目前,出现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因为现在还没有道德、法律规范的环境。
  上海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示范模式。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首先是道德,社会经济主体要有道德意识。以暴力形式解决经济纠纷的现象近年来呈现抬头趋势,正说明现在市场经济主体还没有学会怎样处理市场经济的利益矛盾。
  “走规范化道路是周小弟案给我们留下的启示。”章友德说。
  【案件分析】
  周小弟案:警惕资本由暴利走到暴力
  在一个资本的年代,警惕资本背后的沦陷,实在是正义的本能。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名言——“证明有没有泡沫是很难的,而在泡沫破灭的时候再去证明有没有泡沫,那是很简单的”,精通经济与资本的格林斯潘此言,同样适应于资本所催生的暴力:证明有没有资本暴力是很难的,而在资本暴力破灭的时候再去证明有没有暴力,那是很简单的。
  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亿万富翁袁宝璟雇凶杀人一案轰动一时之后,尘埃落定,袁宝璟被执行注射死刑。袁宝璟的前车之鉴,基本勾勒出了资本的暴力史:袁在四川成都炒期货时损失9000余万元,怀疑是刘汉与证券交易所修改规则所致,袁通过汪兴雇凶枪击刘汉(未遂)。1997年以来,汪兴以举报其犯罪事实为要挟,对袁进行敲诈,2003年袁宝璟与其兄弟共同预谋雇凶杀害了汪兴。在此过程中,2001年初,袁宝璟说起汪兴的恐吓威胁,其兄弟袁宝琦则应声提出:“不行找人给他办了,花两个钱呗。”袁宝璟表示:“行”,并提供30万元资金。汪兴在2001年11月被袁雇凶扎伤之后,仍不断威胁、恐吓袁宝璟,袁于是再次向袁宝琦提到此事,并说“不行就办了他”。
  资本对于法律与道德的蔑视,如此简单,而对于暴利的追逐,却十分大胆。周小弟雇凶伤人,其动机源于暴利。2001年,周以一纸批文获得“懿德居住区项目”2600亩土地开发权,因缺乏资金实力,只得引入多家合作方,其中包括尹明华所代表的杭州西子电梯集团。将于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使得“懿德居住区项目”土地近年来骤然升值,周随即后悔卖价太低,试图毁约赶走合作方,坐享项目半数利润。但几番运作,变相炒地的周小弟却在压力下只得拱手交出项目控制权,其所获利益并未多过当初的“合作开发”,于是,周迁怒于被害人尹明华,铤而走向暴力。
  资本由暴利史而走向暴力史,大抵如此;暴利勾画暴力,大抵如是。资本催生暴利,暴利制造暴力,沦陷之路,让人深思。今年11月底,曾经的“上海首富”*,以单位行贿罪、对企业人员行贿罪、行贿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挪用资金罪二度领刑,对照农凯集团风光无限时的资产膨胀速度——暴利背后,往往是资本的沦陷,不沦陷于暴力,即沦陷于*,而权力的*,恰恰是资本更普遍的暴力形式。不道德的资本,不难按照资本主义暴利模式的发展步伐而发展。周小弟案的发生,同样是对200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暴利模式无往而不胜所建立的财富神话的打破。
  警惕资本由暴利走向暴力,正是这个时代的清醒。作为民建中央委员周小弟,大概忘记了民建第八届中央主席成思危在今年1月已说过的:“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那种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以不仁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不仅国际社会难以接受,中国社会也已经不能容忍”。
   。 想看书来

严晓群:“金手指”沉迷资本扩张(1)
2006年1月4日,新年首个交易日里,股市全面飘红。股市终于出现了全面复苏的迹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新修订的《证券法》和《公司法》顺利颁行,在漫漫熊途中苦熬了三年的股民们,也许真的会在2006年股市能有所不同。
  但是在2005年末,资本玩家严晓群所领导的斯威特系在资金链断裂,银行逼债的四面楚歌声中,陷入了全面的危机。这让2006年的故事变得忧心忡忡。
  命运有时候就是无法揣测。
  2004年,当“新疆德隆”崩盘、“哈里系”遭重创、“淮海投资”曝出丑闻、“北大明天”悄然隐身后,一贯行事低调的严晓群迎来了他的辉煌,因为……而在资本市场一贯行事低调、出言谨慎的严晓群似乎稳如泰山,一度被评为股市“金手指”。
  2005年9月27日,一向低调的严晓群再也坐不住了,这一次他来是拯救一手创建的“斯威特系”。他做的,不仅是关乎一个人的命运,还有一个跨系集团的命运。他不甘于成为顾雏军第二,他要努力摆脱顾氏噩梦。
  谋生,不甘束缚
  南京市最南端的溧水县,是南京所属郊县最穷的县之一,直到2005年严晓群的产业衰落以前,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溧水县会出现一个盛极一时的资本巨鳄。尽管他早已被编入“溧水县名人录”。严晓群的老家是溧水县和风镇张家村,和风镇由于地处偏僻的西南角,是溧水县最落后的镇之一,从出生到上小学、中学,严晓群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严的父亲叫严精志,被同事们称为“老严头儿”,原本在县里银行工作,后来被下放到了和风镇银行。
  严晓群是家里最小的,上面有6个姐姐,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自然备受呵护和宠爱。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清苦,他从小就被寄养在生活相对富裕的罗山头村的姥姥家。
  严晓群的老师对严的印象依然深刻:用功,聪明,不顽皮,不活泼,不爱说话。严晓群低调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后来,很多人对严晓群的印象就是不爱说话,即便说了,也很少有人能听得懂。因为严的老家溧水县和风镇紧邻江苏省高淳县,那里的人都说一直是一口纯正的高淳话。在江苏有句俗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高淳人说‘鬼’话”。因为这种方言发音轻,语速快,多用浊音,外人很难听得懂。严晓群走南闯北,没办法改变的就是这口高淳话。这也让他几乎无法与周围人交流。
  高中毕业后,16岁的严晓群考到了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学校。198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南京市的土壤仪器厂,这是一家隶属于南京市电子工业局的市属国营企业,现在叫南京土壤仪器有限公司。
  毕业后的严晓群依然保持他的个性,内向,不爱张扬。但这个时候严的低调已经无法掩饰他的才气的显露。当时的一位厂长曾经在全体职工代表大会上当众宣布,严晓群就是厂里面向21世纪的人才。
  正式基于这样的认识,1985年,进厂才两年的严晓群就得到了半脱产学习深造的机会,工厂出钱培养他去读华东工学院应用电子专业的本科夜校。
  第二年,21岁的严晓群被提拔为厂里最年轻的技术科长。1988年,他完成了本科课程学习,并在这期间娶妻生子。毕业后不到半年,严晓群先后就有两项发明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专利,被称作“小小发明家”。

严晓群:“金手指”沉迷资本扩张(2)
尽管有厂里的培养和重视,但严晓群始终感觉怀才不遇,在一些新产品开发以及企业经营理念的问题上,比较超前的严晓群与厂领导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当时他在厂里搞过一个风力发电机的发明,后来由于资金等原因,没试验成功,也就不了了之了。
  国企机制无疑约束了严晓群的发展,他自觉才华受到了压抑,对国企机制也越发失去信心。随着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头脑灵活的严晓群开始不安于土壤仪器厂这块方寸天地。
  1989年,严晓群私自将自己的一项发明拿出来与常州一家企业合作,生产与厂里产品相关的竞业产品,这让厂里感到很愤怒,于是勒令他停止与常州企业的合作。领导也知道严晓群是个人才,对这样的事情也打算大事化了。
  但此时的严晓群的耐性已经被压抑到极点,随后就开始故意旷工,几个月后,已经决心自己创业的他和工厂彻底闹翻,被厂里开除了。
  创业,发展实业
  被厂里开除后,严开始寻找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