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学位总数的80%。 中国MBA教育可以说是随着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国家教委于1987年开始筹办MBA学位教育,1991年开始在其所属的9所直属院校中试行。目前,全国有62所高校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展MBA教育,在读学员为万人。报考2002年MBA的人数为5万余人,但计划招生只有8 000人,录取比例为1 : 7。 《中国MBA》杂志对其前景论述:“中国MBA教育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据统计,中国市场需要35万名经理,按目前MBA在读人数万人,且假设其均为两年制教育模式,即每年有万名MBA学员毕业计算,要满足中国目前管理人才的供需缺口也至少要将近20年的时间。以目前中国现实情况分析,我国对管理人才的培养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小,而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加之加入WTO适应国际规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是相当可观的……中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必然会像二战期间美国企业大规模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结果一样…导致MBA教育的飞速发展。”要与美国商学院合作的意义在于,引进西方百年沉淀筛选下来的MBA办学经验与体系,同时借鉴他们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再与中国特定经济制度与环境下的国情结合,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创造自己的特色,紧跟世界的步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恶魔败在细节中(2)
中方海闻教授说:“初期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时,看到经济学的落后,同时也看到MBA管理方面的落后,尤其认识到管理学不是技术,而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意识,一种观念。经济学是一种操作的方式,管理学是一种具体的技能,这两块东西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选这个项目时,我们的出发点是:第一,合作双方一定要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地负责任;第二,学生的学位一定要由美方学校授予美国大学正式的MBA学位。 “其他大学来合作的很多,但是不会给你学位,原因是我们中国的MBA教育跟西方商学院还有相当差距。为什么一定要对方给学位?其目的是由他们帮助我们控制教育质量与水准,在我们达不到西方MBA教育水准的时候,由于学位由对方授予,所以它也有责任帮助你提高,达到西方教育体制下的MBA教育水准。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国外留学,当时已经深深感悟到:我们必须面向世界,这是中国的出路,不能关在自己的圈子里搞来搞去。”至于为何没与美国哈佛商学院这样的院系合作,海闻教授说:“我们要注重现实,中国的一切东西都要面对现实。比如说高科技,你现在做不了波音飞机你就先做别的,做到一定程度再升级。如果你为了攀附所谓最顶尖的东西,却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会做,我觉得这不现实。换句通俗的话来说:我们当然愿意找个城里又漂亮又能干的名门闺秀进门,可是在我们自己的水准没有达到时,选择的权力不在我们手上。当然,即使我们有美国名牌商学院的合作,如果他们不给学位,仅仅派几个教授来讲讲课,那么MBA项目的整体素质,还是需要相当时间和努力来提高。”美国方面的安东院长说:“美国教育体制下的大学有两种,一种研究与教学并存,甚至研究更重要;另一种不做研究,而全力专注教学,我们的院校属于后者。”通常美国周刊杂志做大学排名时,研究项目与成果是项目评选标准之一,这样的评比对于自身没有研究项目的院校,是没有优势的,而且任何研究项目除了需要大量经费之外,还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 安东说:“我们是由美国以出色教学为标准而联合起来的26所学院组成的,BiMBA项目,美国派出的教授是从千位教授中严格筛选出来的。我们的基地大,所以选择余地大,我们要做的是长期发展和结合,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可以与一个名牌大学合作,而大学里商学院的老师,不过一两百位教授,教授来一两次中国住上几个月还可以,但是如果每隔一年都要来教书,对于一所学院的资源尤其是对于一所学院下有限的教授,都是非常不容易解决的难题。所以即使有这样的项目合作,短期可行,长期就有问题。”于力仲说:“中国在变化,过去在外企工作的中国人讲中文时都会夹杂着洋泾浜,而现在他们中文里不再有英文,讲英文时也更加地道。这是否说明人员的素质更高了呢?许多选择BiMBA的学员,本身也在接受一种挑战,使命与危机感迫使每个BiMBA人努力在中美的双向教育下,与这所日趋成熟完善的中美合办的MBA项目一起成长。”   。。
毕业象征着新开始(1)
采访过程中,教授和学员几次提到王国维描写爱情的三句古词,代表了他们创办BiMBA的心路历程中的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种境界,指的是一种追求,一种对奋斗目标的寻找和定位;永不满足,总想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有了目标后进入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指人一辈子能碰到机会是不容易的,但机会对所有人是均等的,如果说不均等,也许是出现早晚的问题。为了抓住机会,就要永远不懈地努力。 永不言弃的精神,给第三种境界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成功这个词很难定义。回过头看,乐趣在过程,也在结果;过程中存在着希望,结果给你肯定和更大的希望。在希望中活着,在希望中向前走,BiMBA的成就也是由它的眼光和使命决定的。 从困惑到求索、到实现、到升华,再进入深层次的困惑,再继续求索,继续挣扎……整个过程仿佛一个正在拍打的篮球,拍的力越大,弹力越强,回弹越高,起起落落、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痴也好、傻也好、苦也好,就是那么一股劲儿。正如林毅夫教授所说:“感谢这个大时代给了我们许多机会,去想那么多干什么。去做吧,实实在在、一步一步,只要持之以恒,总会有结果。”没有不敢做的梦,没有不敢尝试的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干吧!这就是BiMBA的精神,也是当今中国企业家的精神!2002年5月18日,毕业的当天,00级张梅站在位于纽约市中心的福坦莫大学教学大楼前感慨万千,那天的日记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BiMBA给了一扇门窗,让我们看到天地之广阔,世界之精彩;BiMBA给了一把梯子,让我们攀向新起点时多了双“无形”的帮助的手;BiMBA改变了人生轨迹,毕业时分我们却说:“怎么真正的学习生活才刚刚开始?”附何谓美国顶尖大学校长?连续几个星期,跨越了数个季度,我一直逗留在朗润园中,未名湖是我天天途径和徘徊的地方。1978年先生在此读数学系,2002年开始,我又从美国回到了他的母校,昨天那个时代的学生与今天新时代的企业界学员,时空纵横交错之中,我被一个立体的世界感动着。北大的学府,让我想起2000年的春夏,作为美国大学巡礼电视片的策划、采访和撰稿人之一,直面并感受了数位“美国顶尖大学校长”,让我开始思索中国和美国的教育。 校长象征着大学的今天和明天面对诸位大学校长时,你立刻会被一股神秘的气度所吸引,那优雅的仪容,谦和的寒暄,谈笑风生的言语,谈吐的机敏,以及人文的思维方式。他们是平凡之人,但又不平凡;他们可以貌不惊人,却有非凡的魅力。 名牌大学的校长,不仅毕业于最优秀的世界顶尖大学,而且,他们在学术界也颇有造诣。加州理工学院的校长戴维·巴尔的摩教授,本身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但是,学历和著作只是申请校长位置时的第一块敲门砖,没有它,你进不了门,可是,进门之后,去掉金玉其外的装饰,就是他们领导才华的内涵。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前任校长田常霖教授,作为一位华裔校长,既没有高大的身材,也没说得一口地道的英文,但是,他身上的气质和精神,感染着所有与他共事的美国同仁,大家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在加州经济最艰难的岁月里,哪里出现田常霖教授,哪里就有希望。 为何校长的个人魅力如此重要?实际上,美国校长最重要的职责是为自己的学校募集捐款。美国政府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