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的提示,《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中国人“伪造”的一本“中文假译著”。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我们搜索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网站。搜索的结果是: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确有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这本书,有英文版和德文版,但没有Carl Weter’s Educational Law。
这说明,“编译”者本人可能没有看过该书的英文版。如果“编译”者本人亲自阅读过该书的英文版,是不会出现那么滑稽的错误的。如果“编译”者看过该书的英文版,就不会把The Ed u ca tion of Karl Witte写成Carl Weter’s Educational Law。
既然“编译”者没有看过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这本英文书,那么,“编译”从哪里获得那么多有关《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资料呢?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说:“我们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里转述了《早期教育和天才》里介绍的德文书《卡尔?威特的教育》。” 又说:“读者若想更多地了解卡尔?威特的早教方法,请直接参阅河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的《早期教育和天才》。”
根据这条线索,我们开始跟踪阅读《早期教育和天才》这本书。我们对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和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早期教育和天才》这两本书做了比较。
比较研究的结果是:正如《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所言,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编译者”实际上只是“改编者”。这本书的“改编”的过程如下:
后记(5)
第一,以日本人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和天才》这本书为蓝本,将《早期教育和天才》中有关“威特的教育”介绍全部复制下来。《早期教育和天才》的作者木村久一对卡尔?威特的故事有一个质疑,以“附注”的方式提出来:“上述数学题可能有误。图的比例源于英译本。如果没有错误,此题是不成立的。因为无须用数学公式来证明,只要按图做三个纸片互相组合,即可看到,无论怎样组合也决得不到上图那样的形状。因为这是不可能的。由于英译本上用的是similar一词,其词义也可能不是“相似”,而是“更广义的类似”。但如果是类似,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欧拉也用不着考虑三天了。这到底是原著的问题,还是英译本的问题不得而知。总之,这个题是有错误的。但是由于这个问题不是为了证明威特的学力,而是用以证明威特并不骄傲,所以我认为这个例子的错误是无关紧要的。”《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改编者”把这个“附注”也完整地抄下来,俨然是自己的质疑。
第二,由于《早期教育和天才》除了介绍“卡尔?威特的教育” 之外,同时还介绍了斯特娜夫人教育她的女儿的“自然教育”。于是,《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改编者”将斯特娜夫人教育女儿的故事移花接木,嫁接到卡尔?威特的身上。嫁接的过程并不简单,必须谨慎地将所有称呼斯特娜夫人的女儿的“她”换成称呼卡尔? 威特的“他”。此外,还需要把斯特娜夫人教育她女儿的故事尽可能不显山不露水地插入到卡尔?威特的故事中。
第三,除了介绍“卡尔?威特的教育”和斯特娜夫人教育她女儿的故事,《早期教育和天才》还介绍了塞德兹博士教育他儿子的故事,另外,作者木村久一本人还提出了自己的议论。为了尽可能利用资源,《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改编者”细心地将塞德兹博士教育他儿子的故事以及木村久一本人的议论也一并偷梁换柱,全部收入卡尔?威特的故事中。
这就是“改编”《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基本程序。
不过,尽管这是一本“改编”的书,中国家长依然愿意把它当作值得阅读和珍藏的“家教宝典”。是中国家长的头脑简单、甘愿受骗吗?当然不是。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的编者确实煞费苦心,它回应了当代中国家长的需要和期待。
第一,这本书提到了不少人受过《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影响,这些人借鉴卡尔?威特的方法,成功地教育了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后来出了书,在自己的书中提到了自己对卡尔?威特的感激和敬佩。比如美国的塞德兹在《俗物与天才》中,美国的斯特娜在《M。 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中都提到了自己如何受卡尔?威特的影响,借鉴卡尔?威特的方法,成功地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出于某种原因,这本书倒没有提到《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受这本书的影响。
第二,这本书“讲故事的语言”很特别。它与中国人讲故事的风格完全不同,有“异国情调”。这种奇特的讲故事的语言容易让读者相信:这本书的作者生活在遥远的国家而且生活在比较久远的时代,它是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当然,这种奇特的讲故事的语言是日本人木村久一精心制作出来的,或者说,是河北大学日本问题研究所教育组精心翻译的结果,《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改编者”只是比较完整地维护和传递了这种奇特的讲故事的语言风格。
第三,《早期教育和天才》介绍“威特的教育”时总共有20个条目,《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改编者”将它整理成17章,并为每一章配上了标题,大标题下面又配上了小标题。这的确是一个贡献,它更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2006年,京华出版社重新推出《卡尔?威特的教育》,由丽红翻译,为了表明这本书的“正宗”,该书的后面附有英文原文。但是,如果把《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改编版”与丽红译的《卡尔? 威特的教育》的“正宗译文版”做一个比较,“改编”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倒更具有可读性。丽红译的《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正宗译文版”很可能会使一般家长失去阅读的耐心和信心。
可见,若家长想了解真实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完全可以去阅读丽红译的《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正宗翻译版”或直接阅读英文或德文版。“伪造”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也可以拿来阅读。只是阅读的时候,把这本书当作虚构的“教育故事”和虚构的 “教育小说”就是了。
我们的建议是:鉴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正宗译文版” 和外文原版过于繁琐,一般家长会失去阅读的耐心,“改编”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又充满了太多的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改编,家长们可以直接阅读木村久一著的《早期教育和天才》。
六
本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的立项课题“1+1新父母学校系列丛书”的成果之一。北京文海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本研究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本研究同时得到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的资助。
在“新父母学校”讲稿的开发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给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建议。感谢华南师范大学刘朝晖教授、迟毓凯教授,广东教育学院施铁如教授、熊焰教授、高慎英教授,中山大学张建奇教授,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刘向红教授、朱宏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王鉴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的熊箭和中山大学附小的方大维两位以“青少年”和“儿童”的身份为讲稿提出了特别的修改意见。
张文质老师、徐莉老师、沈旎老师、高向英老师、彭荣辉老师、陈道龙老师、黄绍波老师、仲丽娟老师、陈开玖老师、潘险峰老师诸位为讲稿的修改提供了多种帮助。谨此致谢!
刘良华
2009年1月1日 广州?南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