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棋道-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蒋介石步步不跟趟
  “美龄号”徐徐降落、停靠,舱门开处,披着黑斗篷的蒋介石步下舷梯。站在舷梯下的傅作义立正、敬礼,然后向那只伸过来的手握去。
  这是10月27日,蒋介石此生最后一次来到北平。
  那张保养得挺好的61岁老人的脸上,看不出沮丧和惊慌失措的神色。从在舱门亮相,到与列队迎接的官员一一握手,直到钻进那辆林肯牌黑色轿车,都与以往一样,儒雅中不失威仪。
  那心头呢?
  这一刻,正是那个精锐的廖耀湘兵团,被林彪的“打乱仗”战术冲击得四分五裂、狼奔豕突之际。他没有看到那种兵败如山倒的场面,他看到了锦州的熊熊大火。11天前,他去沈阳督战西返时,“美龄号”路过锦州,还在塔山上空转了两圈。
  那个廖耀湘兵团几乎全是美械装备,而东北美械精锐部队在整个国军的比例,要占大半呀!
  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曾三度欲出兵朝鲜,准备派出的就是在辽沈战役中,从营口侥幸逃脱的只剩万把人的52军。这个52军,在东北国军中只能算得上二流部队,到台湾后竟成了国军的一流王牌。无论如何,能从那样的对手和战场上逃出来,除了海龙王照应外,也真得有点本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5)
毛泽东和林彪,将重兵投注锦州,这招棋果真厉害。两军搏杀,原本没有绝对的妙招。你想关门打狗,我就来个东西对进,两面夹击,到头来看谁是被关在门里挨打的狗?却谁知攻的攻不动,守的守不住,兵是精兵,将是名将,熊熊大火中都成了毛泽东的盘中餐。
  他知道失掉东北将意味着什么。
  “八?一五”光复后,许多舆论呼吁让张学良去接收东北。凭这位少帅和“东北王”的威望,应该说既名正言顺,又可应者云集,绝非熊式辉和杜聿明这样的外来户可比。而且张学良与共产党的那种关系,还将使共产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对其轻不得,重不得,或许东北就不会变成眼下这等模样。可果真如此,这个让他一辈子都恨恨不已的西安事变的“罪魁祸首”,不也是他蒋介石的一个烫手的山芋吗?
  没人知晓这一刻,乃至下半辈子,蒋介石是否曾为未能起用张学良后悔过。
  而稍微懂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失掉东北,国民党的华北防线就无遮无拦地裸露了。
  蒋介石在他的行邸圆恩寺,与傅作义进入此行的主题。
  蒋介石身着长袍坐在沙发里,望着傅作义:廖耀湘情况不明,东北不日尽陷,下一步是华北的问题了。是走?是守?宜生(傅作义字宜生),你说说看?
  坐在沙发里的傅作义,作沉思状。
  他不想把话说在头里,而且他的意见已在南京讲过了。
  去年11月4日,蒋介石要他去南京商讨华北作战方针时,通过国防部长何应钦转达老蒋的意见,委他为“东南军政长官”,要他率部南撤。他这个“华北王”,听罢疑虑重重。海运宁沪,优先考虑的肯定是中央军,他的殿后的察绥军,怕是只有被歼的份儿。沿津浦路南撤,几十万军队连同眷属、物资,要通过辽阔的解放区,还有黄河天堑,同样凶多吉少。西退绥远,那是他和部下的意愿,老蒋肯定阻挠,中央军也带不走。而固守平津塘,既可控制所有华北部队,又能直接接受美援。
  在南京军事会议上,傅作义主张固守平津塘,力陈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非不得已时,不可南撤。
  蒋介石觉得有道理。放弃平津,放弃华北,无疑是辽沈之战后对军心士气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国际观瞻自然也不用说了。内战伊始,空中海上,美国人运送国军那么卖力气,而今却不肯及时提供撤退船只了。除了不想继续浪费投资外,是不是也看他老蒋的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美国人是靠不住的,可他不靠美国人又能靠谁呢?
  撤退平津,加强江南防线,本是无奈之中的明智之举,蒋介石算是有眼光。可辽沈大战前,他不也是主张放弃东北,集中力量构筑华北防线的吗?
  当断不断,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的蒋介石丢了东北,现在又轮到华北了。
  见傅作义不吭声,蒋介石有些激动,语音顿时高了几度:时令已是冬季,林彪部队进关,怎么也得等到明春化冻以后。就是说,我们还有4至6个月的时间,准备明年的大战。
  这回傅作义开口了:总统所言极是。
  见蒋介石听得认真,就继续道:隆冬严寒,部队难作远程行军、作战。从战争史看,一场大战后,通常都要休整3个月才能进行大战。东北###现正消化辽沈战果,没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难有大的举动。
  如果说华北###还能应付的话,东北###这支劲旅再涌进来,那是无论如何也招架不了的。那他为什么还主张固守呢?就是认定林彪不可能很快进关。
  历史的进程则是,在蒋介石和傅作义的这个一厢情愿的时间表里,共产党人早把华北收入囊中,四野大军已经南下中原,其先遣兵团直逼武汉三镇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蒋介石和共产党打了半辈子的交道,还未弄明白什么叫共产党人。
  以南京为起点,济南、沈阳、葫芦岛、徐州、北平,“美龄号”频繁起落。
  把济南忙活丢了,又把沈阳忙活丢了,再去徐州、北平忙活,到处告别——与那些永远不能再见了的城市、土地、河流、山川告别,与那些即将战死、投降、投诚、起义的部下告别。
  常言道:“一步不跟趟,步步不跟趟。”蒋介石则是步步不跟趟,用东北民间一句不雅的话讲,叫“吃屎也赶不上热乎的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狗皮帽子’进关了!”(1)
自1948年11月23日起,东北野战军主力纵队和特种兵(炮兵、坦克兵)、铁道纵队,陆续分头向关内挺进。
  5、6、7、1、12纵及特种兵,经义县、凌原,从喜峰口入关;3、10、9、8、2纵,沿北宁路西侧,经锦州、青龙,从冷口入关。其中1、2、12纵,是于24、25日随后跟进的。
  为了隐蔽战役企图,开头一律夜行晓宿。
  4、11纵是10月30日,即辽沈战役尚未结束时,就作为东北野战军的先遣兵团出击冀东,威胁北平,策应华北第二兵团作战了。
  12月初,先头部队3、5纵越过长城后,被敌人发现。为了加快速度,林彪即决定全部改为白天行军。
  古老漫长的长城线上,三路大军汹涌西进。数不清的山炮、野炮、榴炮和汽车、牵引车、骡马车、坦克、装甲车,烟尘滚滚,遮天蔽日。
  国民党惊呼:“‘狗皮帽子’进关啦!”
  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大军远征,“巩固部队”这根弦顿时绷紧了。
  从“林罗刘谭”到连队干部,都把防止逃亡摆上议事日程。
  3纵7师19团3营8连150多人,没一个开小差的。
  当年的指导员翟文清说:
  前面快到谁家了,班排连里都有数,几天前就得做工作。小张,要到家了,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呀?他说我是党员,决心书上写着的,打完老蒋再回家。赶紧表扬,班里表扬,排里表扬,全连军人大会上表扬。小李就说想回家看看,家里有个80岁的老娘呢。行军任务重,离家也远,就讲明道理,让他理解部队的难处。10里、8里的,几个小时就能回来,就派个人跟他回去一趟,即代表连队向家人介绍情况,也是一种监视。小刘去打饭,党员骨干就说,班长,我跟小刘一起打饭去。
  离休前为某军副政委的王玉兴,黑龙江省绥宾县人,当年是5纵14师炮兵营2连指导员。老人一头白发,米以上个头,质朴、文雅又不失幽默,没一句官话,久居西北仍是一口地道的东北话。
  老人说:
  东北地广人稀,一个村十几户、几十户人家,也稀稀拉拉扯出几里远。那时那人没文化,眼界窄,也不寻思别的,就是种地,吃饱喝足就是好日子。谁去趟县城,那世面就见大了。若说谁去关里了,那就了不得了,就觉得这人这辈子回不来了,扔关里了。
  我那连跑了个文书,就跑一个,可他是个党员,还是我介绍入党的呀。他是朝阳人,快到朝阳了,我说你回不回去看看,他说不回了。他是“国民优级”①毕业,有文化,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有老婆孩子的应该是巩固对象,可他表现一贯挺好,不然我能介绍他入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