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物质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多、人的欲望不断提升和强化,这就是现代化的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美国进入现代化的时间比我们早大概三十多年,所以施瓦茨所讲的美国智慧,其实也是对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借鉴、一种启示:能不能不走美国人走过的弯路?发展是不是可以有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中国现代化可能面对的一些问题。这是《选择的悖论》一书很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所在。
我认为这本书不应仅作为一本心理学书籍来读,它更多地讲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个人的体验。施瓦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通俗心理学家,能够把心理学的知识用最直接、最明白、最穿透人心的方式告诉普通读者和听众,非常了不起。这本书值得一读!
'书评一'谈“选择”的书,值得选择去读
'书评一'谈“选择”的书,值得选择去读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
20多年前,我在长春刚刚开始学习心理学。那时候专业书籍少得可怜,只要是冠名“心理学”的书,我见一本买一本,“求书”若渴;
10多年前,我在广州读心理学博士,选定了研究方向,却找不到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一进图书馆阅览室就感觉火大……
而现在,我很多时候,面对书店里种类繁多的心理学著述,不知道选择哪一本来看;搜索着电子数据库里浩如烟海的心理学文献,不知道选择哪一篇来读?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困境。在一个信息匮乏的社会,我们去追求刺激;在一个刺激丰富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学会选择。然而选择并不容易,选择的前提是有自由,但诸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自由地选择却并不意味着都快乐。
精神分析学者弗洛姆认为,文艺复兴高呼人的解放,但对于广大群众,得到的却是不安全和孤独的自由。他们的真实感觉是:“天堂永远地失去了,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个世界——像一个陌生人投入一个无边际而危险的世界。”所以,规避痛苦之道便是“逃避自由”,把选择之权交给他人。
那么,自由的选择究竟能不能快乐?在如今这样一个丰富刺激的时代如何决策才能提升自我幸福感?这恰是美国著名心理者施瓦茨的畅销作品《选择的悖论》所要探究的主旨所在。
与弗洛姆当年基于精神分析来分析自由之痛不同,施瓦茨的这本著作与时俱进,围绕“选择”这一核心主题,系统梳理了当前决策研究、幸福研究的精彩发现,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探讨完哪些因素影响了选择,选择又如何影响了幸福之后,作者又给出了具体的11条关于面对选择时的具体建议,很明确,也很实用。
例如,其中的一条建议就是去做“无法回头的选择。”作者认为,在重大决策时应采用不可逆选择,选择爱侣和选择可供退货的商品不同,“挣扎于你和你伴侣的爱是不是真的,和苦恼性生活的质量和数量是否达到平均水平,以及总是在想你还能否做得更好、找到更好,皆是痛苦之源。知道你做了不可逆的选择,你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善已有的关系上,而不是总在进行无谓的猜疑。”爱他,就选择他;选择了他,就要爱下去。
可以说,对于现代人面临的“多选择、难抉择”人生困境,施瓦茨教授不仅谈了why,告知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什么会这样;而且讲了how,告知大家如何真正地利用心理学去提升选择时的幸福感。
“鱼和熊掌不能得兼”,选择意味着责任与放弃,选择一片树叶有喜悦,但可能要面对丧失一片森林痛苦。
当你在购物商场里,面对玲琅满目的商品挑来拣去,不知道选择那一件;
当你在人才市场上,面对多个行业多家单位踌躇犹豫,不知道去应聘哪一家;
当你在爱情生活中,面对爱你的、你爱的多个异性难以抉择,不知道去爱哪个人;
……
一本经典的谈选择的心理学著作就在你面前,你可以先选择读一读它。
s米s花s在s线s书s库s ;book。mihua。net
'书评二'选择之爱,选择之痛
'书评二'选择之爱,选择之痛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欣悦
我们从骨子里热爱选择。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是这样,你叫一个玩得正起劲的孩子吃饭,他会断然拒绝,“不要吃饭!”。但是你如果说,“今天吃饭你要用绿色的勺子还是红色的勺子。”他极有可能屁颠颠的跑过来做出选择。选择让我们感受到自由意志,感觉自己可以操纵自己的生活。
选择还可以帮助我们抵御消极的负面的东西。一个日本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人随机分为三组让他们完成一个任务,第一组和第二组人时不时会听到一个嘈杂的噪音,第三组人没有噪音。你大概可以想到,噪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表现,因此按理说第三组人应该表现更好。有趣的是,实验者告诉第一组人,如果他们实在受不了这个噪音,那么他们可以选择按一个按钮,噪音就会停止。但是,实验者希望他们最好别按这个按钮,除非万不得已。这些人也的确非常配合,虽然噪音很难听,但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按这个按钮。实验者故意没有告诉第二组人这个信息,也就是说,第一组人有选择可以停止噪音,但是第二组人没有这个选择。因为第一组人都坚持住了没按按钮,因此他们跟第二组人听到的噪音一样多,但是他们的工作表现却有天渊之别。事实上,有选择的第一组人的表现跟没有听到任何噪音的第三组人一样好,没有选择的第二组的表现更差。当你知道自己有选择可以停止噪音的时候,噪音就不再影响你了。这就是我们说的“选择幻觉”。∩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遗憾的是,在人生中总有些事情让我们感觉别无选择,总有些坏事情无可避免。当然,我们最无法选择的就是,衰老和死亡。当我们步入老年,直面死亡,在这样消极无助的时候,如果在一些小事情上给我们选择会不会改善我们的生命质量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个研究者在一个老人院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给一半的老人一些生活选择,让他们自己选择要种什么花,让他们自己照顾这些花,还让他们选择看什么录像,哪天看录像这样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另外一半的老人,由护士给他们选择种什么花看什么录像。一段时间之后,前一组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活跃程度明显更好。这就算了,惊人的结果在18个月之后,有选择的那组老人死亡率是15%,而没有选择的那组老人死亡率是30%。
由此可见,选择有多么强大的力量。我们热爱选择,从选择水果到选择总统,我们都想要自己做决定。我们被选择所吸引,选择让我们有了一种可以控制人生的幻觉。这也就是为什么,商人充分利用了我们对选择的热爱,制造出几十种上百种选择来诱惑我们。渐渐的,我们又开始发现选择的恶果。
选择过多,我们反而无法享受我们的选择。物质贫瘠的时候只能从两种冰棒里选择,普通的糖水冰棒也象是天堂。今天,站在哈根达斯店里,我们从十几种口味的冰淇淋里选择,却再也吃不到那种喜悦。心理学家发现,从大量的选项中选择之后,人们更不喜欢自己的选择,也更容易后悔自己的选择。就像是美女,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选择一个结婚之后,婚姻反而更不幸福。这就是选择的恶果,过犹不及。
我们无法摆脱选择,但选择到底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表明了这一点。在这样一个矛盾的时代,有时候我们觉得太多选择,有时候我们又觉得别无选择,有时候太多选择又让我们感觉无从选择。没有选择让我们感觉像囚徒一样失去自由,而太多选择又会将我们淹没喘不过气来。人生中有些重要的选择,一旦做出可能影响我们的一生。在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我们选择读这本书,就了解了选择的本身。
中文版序 在多变的世界里探寻新智慧
中文版序在多变的世界里探寻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