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连线-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佳能机器的第一批产品。     
  海德伯印刷机让《连线》展现出明艳的光泽和具有金属感的墨迹。幻彩发光的色调,一方面有意识地表现出上个时代那种乐观主义,另一方面则是以未来派的方式庆祝印刷机的超凡能力,庆贺约翰将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至。极端的色彩、大尺码、目不暇接一页接一页的设计,所有这些让《连线》改变了人们由大众杂志培养起来的阅读预期。在第一期封面上,约翰创造了一个闪烁着橙色和绿色光芒的徽标,而衬线字体和非衬线字体的交替出现则代表着数字化革命的二进制基础。杂志的装订非常完美,所以书脊很平。沿着书脊,约翰放置了色彩交替的鲜明方块,看起来就像一排发光二极管。即便只露出很窄的一条边,《连线》也能立刻被人认出来。     
  到11月时,他们的钱差不多花光了。虽然约翰从丹勃利印刷公司争取到最优惠价格,但印刷12。5万册也要花费大约13万美元。比尔·杰西说钱马上就到,但事情的进展没这么顺利。     
  现在到了由他们的银行家来共担风险的时候。杰西已经安排他的公司和投资人接受《连线》15%的股份,以100万美元作为交换。当他作出这个承诺时,《连线》还是一片空白,只有一本样刊,以及查理·杰克逊和尼科拉斯·尼葛罗庞帝提供的那些现金的一点结余。不过,到感恩节时,《连线》差不多可以出版发行了。他们甚至卖出了一些广告:简招募了Ziff…Davis一名老练的销售主管,这个叫凯瑟琳·莱曼(Kathleen Lyman)的人获得了公司2%的股份,她是从澳大利亚飞过来的,几个礼拜就卖出了十来个整版和双页广告。《连线》看起来有了点成功的迹象,它花了不到15万美元(印刷费加上一些杂费)就证明了这一点。比尔·杰西向丹勃利公司提供了一份个人担保,如果杂志失败,他个人将承担所有印刷费用。     
  路易斯和简用最后一点天使资金做了一个小型的市场推广,他们在几个城市(包括曼哈顿)的公共汽车上做广告,还在墙上张贴海报。公共汽车在麦迪逊大街上来回行驶,广告上写着“《连线》吧”(GET WIRED),色调明亮。迈克尔·沃尔夫看到这些广告都惊呆了。     
  12月,第一期杂志上了印刷机。《连线》杂志开头几个页面都是广告,包括Origin(艾卡特·翁增的公司)、希捷(Seagate)和苹果的跨页广告。接下来是一个以视觉形式出现的宣言。通过这个宣言,约翰和路易斯希望能把《连线》理念烙印在第一批读者脑中。宣言一共占据六个页面,所有图像由旧金山设计公司M。A。D。的埃里克·阿迪佳(Erik Adigard)创作,这些图像引入的动机很快将成为技术广告领域无法磨灭的标志:高举的手臂、图解的大脑、明亮圆圈上叠加的放射状字体。在阿迪佳创作的图像上面,是杂志的第一篇文字。它摘自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箴言“媒介即信息”,一共跨越四个页面:     
  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介,或过程——电子技术——正在重新塑造和重新构建人们相互依存的方式,以及我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迫使我们几乎要重新思考和重新评估此前被视作理所当然的一切思想、一切行为和一切制度。所有事物都在变化:你的教育、你的家庭、你的邻居、你的工作、你和‘他人’的关系。它们都处于剧烈变动之中。     
  在第五页上,路易斯陈述了他的任务。“为什么《连线》?”他写道:         
虹←桥书←吧←。←  
第27节:着迷(6)       
  因为数字化革命就像一场孟加拉台风,它裹胁着我们的生活——而主流媒体还在昏睡中,听到闹铃后胡乱地摸索赖床钮。而计算机‘媒体’正忙着制作最新的‘电脑信息计算机公司世界’这类循环往复的消息,忙着刊登广告促销套话,他们没功夫讨论这场深刻的社会变化的意义和背景。其实,与这些变化可以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火的发明。     
  路易斯终于创造了一个平台,可以让他发出普罗米修斯般的声音。1993年1月2日,他的讯息找到了一小群以技术为导向的读者,他们热切盼望着这样的声音。当这个国家正从经济衰退中走出,当冷战的结束为另一种未来提供了可能性时,《连线》宣布,一种积极的全球转型已经起步。     
  路易斯和简决定,杂志将在MacWorld大会上出现,他们要召开一个聚会来庆祝它的诞生。他们向比尔·杰西要了300美元支付乐队的费用。在大会当天,一箱箱杂志搬到现场。当维尔和克里斯顿把杂志带入大厅时,杂志被一抢而光,谁都想要。     
  对他们的成功的最好承认,也许是来自吹毛求疵者的攻击,他们痛心地抱怨,《连线》让人看不懂。有些读者在电子邮件中表达了对美术设计的不满,路易斯喜欢把这些信转发给约翰,轻微地折磨折磨他。当然,他基本上还是非常尊重这个工作伙伴。路易斯熟知他的受众,他们都是自学成才者,都是万事通。如果有什么东西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他们只会更加渴望弥补这个差距。约翰讨厌听别人说他的设计看不懂,但他知道,这样的反应恰好说明,他们的挑衅击中了目标。      
  当人们满腹牢骚地回顾第一期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竟然有这么多单词是印在白纸上的黑色字体。那些极端色彩主要用在标题和插图上。的确,约翰给自己留下了试验空间,他让一些文章穿越鲜艳背景,把一些短文章放在多色调的插图上。不过,《连线》第一期之所以难以看懂,倒不仅仅是因为有些页面的色彩互相冲突,或采用了不寻常的字体。路易斯坚持把那些登在杂志上的技术人物弄得跟明星一样,坚持一种随意而充满典故的文字风格,好像里面蕴含了大量知识似的。这一方面抬高了读者,但这种挑战也让他们颇有挫折感。     
  “每个人,即便是和电脑稍微有点关联的人,都赞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是未来的浪潮,”斯蒂夫·斯坦伯格写道。这种被称为“高调列举”的文风将成为《连线》的一个特点。但它说的并非事实。许多和电脑有点关系的人,其实从未听说过“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这只是程序员的一种激情。其实程序员们也许认为,面向对象的编程已经落伍,但他们还得忍受横穿许多页面的窄边字体,那是社会新闻和流言蜚语,语气亲密、但充满小圈子术语,还以编辑的集体声音写作。这个向读者传递讯息的栏目叫潮汐(Flux),内容五花八门,有业内人士介绍新光纤系统;有《花花公子》杂志与非法复制其内容的涩情社区的法律纠纷的新闻;有对“我们最爱的无政府主义黑客”约翰·吉尔莫(John Gilmore)的礼赞(以此刺激美国政府公布过去的密码档案);有对版权法意义的分析(比如面对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城两家相互竞争的墨西哥玉米卷小摊之间的法律官司时,版权法有什么意义)。     
  微软技术总监内森·麦佛德(Nathan Myhrvold)以为自己挺时髦的,但这样的人看完《连线》后都觉得自己被甩在潮流外了。“时代变了,我竟然还在睡觉!”他第一次看到《连线》时就这么说。这也恰恰是编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     
  路易斯在他的宣言底下付上了他的电子邮件地址,很快这个邮箱就被读者来信撑爆了,有成百上千封信。在Well社区,讨论《连线》的帖子在屏幕上滚了一屏又一屏。理查德·索尔·乌尔曼给每位参加TED(技术、娱乐、设计)大会的人发了一本杂志,并付上提示,把《连线》第一期和《生活》杂志的处女秀相提并论。     
  但所有这些都是颂歌,没有谁证明过路易斯的路子是对的、出版业的规矩错了。《对开》(Folio)是杂志行业领先的商业期刊,《连线》创刊后它采访了一些很有资历的分析人士。路易斯和简终于让他们的杂志从大脑中的概念走到复印店、印刷厂,再到MacWorld,这个事实也许可以为他们赢得A等评分,但这毫无意义,就商业而言。     
  “一本好杂志的定义是它可以赚钱,”彼得·克雷格(Peter Craig)说,他是洛杉矶“杂志咨询集团”的总裁。“我的印象是,人们需要服务和信息——他们对电脑呆子们的生活方式不感兴趣。”     
  纽约“期刊研究所”主席丹·欧露(Dan Orlow)的观点也一样直白。“我并不把它视作未来的浪潮,”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