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赢在执行-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执行力要从最高领导做起(2)
简言之,领导人必须经营好三项核心流程,同时以全心全力投入其中。 
  3 建立执行构架,营造出执行的文化与流程 
  有执行力的领导人会建立起一个执行的架构,营造出有利于执行的文化与流程,奖励并擢升能迅速完成工作的员工。至于领导人对此一架构的参与,则表现在任务的分派与后续追踪上。也就是说,领导人必须确定员工真的了解事情的先后顺序为何,要做到这点,领导人必须对公司有透彻的了解,并且能提出犀刊的问题。通常,善于执行的领导人甚至无须告知员工该做什么;他只需提出问题,让员工去思索自己该做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指导员工,领导人不但能传授自身的经验,还能教育员工跳出过去习惯的思考方式。在这种领导风格下,不但不会压抑人才,反而可以协助他们拓展本身的领导长才。 
  案例 
  无论是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GE、山姆·华顿(Sam Walton)领导下的威名百货,还是克列赫(Herb Kelleher)领导下的西南航空,公司内部都可以强烈感受到这些领导人无所不在。几乎每位员工都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主张,也知道他们对员工有何期望。这是由于他们强势的人格特质吗?没错,不过仅有强势人格特质并没有用处。日光(Sunbeam)的邓洛普(Dunlap)因大刀阔斧削减成本而名声大噪,他也同样具备强势人格特质,但原本寄望经由他而起死回生的公司,却毁在他的手中。威尔许、华顿与克列赫是优秀的沟通者吗?答案同样是肯定的,不过沟通所发挥的效用可能会截然不同。重要的是沟通的实质以及沟通者的特质--包括倾听与谈话的能力。也许这些人是采行了“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by walking around),才成为优秀的领导人。我们都看过一些报导,描述克列赫或华顿如何突如其来地出现在作业现场,与行李输送或仓储人员交谈。走动式管理诚然有用也很重要一-但前提是到处走动的领导人要知道该说些什么,该听些什么。这类领导人之所以能在公司内无所不在而且深具影响力,乃是因为“他们就是企业本身”。他们密切留意员工与营运方面的状况,了解事实,并且不避讳讨论实情,这样自然能凝聚向心力。他们对细节知之甚详,对从事的工作兴致高昂,同时热切期盼取得成果。这些领导人不是靠谆谆告诫或公开喊话来激励贝工,而是以身作则,让人人都同样充满活力。 
  韦尔奇在GE担任CEO二十年,在最后一年任期中,他每周会花10个小时来审核公司各单位的营运计划,同时也密切参与员工之间的对话。即使在事业生涯的最后时刻,韦尔奇还是不尸位素餐,以主动参与的方式来领导公司。 
  点评:有执行力的领导人会营造出有利于执行的文化与流程,使公司内部都可以强烈感受到这些领导人无所不在。 
  

二、中国企业领导执行的误区
1 对“执行”的期望过高 
  当“执行”成为过热名词的时候,领导们仿佛从茫茫管理误区中了找到了希望的曙光,以为绩效不断下降的趋势和工作运作的效率迟滞的现象必然会随着“执行”的到来迎刃而解。其实,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更何况于“执行”这两个文字。 
  2 片面理解“执行” 
  有些领导只是表面化地理解了执行,并没有告诉员工们执行的意义和价值,更没有告诉员工如何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执行只强调结果。当结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就指责下属们执行不到位,而不去分析客观事实,也不对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各种原因造成了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信息脱节。 
  3 仍然保持原来的管理方式 
  在高度重视“执行”的今天,有些领导仍然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即使到现场也不深入调研,走过场,看表面,习惯性思维主宰了他们的工作行为。 
  4 缺乏辅助工具来考核“执行”成效 
  有些领导对执行者们的“执行”成效缺乏了解,没有及时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和明确的考核标准,整体管理跟不上,因而导致“执行”的激励缺位。有效执行者与无效执行者得到的回报基本一样,没有体现出差别,打击了有效执行者们的积极性。而且当初推行“执行”时奖励的口头承诺,也没有兑现的迹象,因而也让执行者们感到困惑。 
  5 没有及时完善内部用人机制和人才成长机制 
  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用人唯亲、用人唯资历和用人凭感觉与交情等问题,这也给执行者们积极的热情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6 没有意识到真正彻底的“执行”,其实是一场企业革命 
  有些领导推行“执行”的时候,并没有想从根本进行变革,而只是想在现行框架和组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而“执行”的真谛是人的思想和行为根本上的变革,要提升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就必须从整个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人员调配等各个方面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类似的分析还可以找出许多来。我们分析企业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因素,其实又归结到了“执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需要系统的配合,需要高层领导的坚定支持,领导对“执行”过程中的种种行为进行必须而坚决的“正强化”或者“负强化”,“执行”的本身就是一个“目标管理”项目,只不过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和速度问题,更直接,也更让人感觉到执行原来与自己是如此贴近,与自己工作行为中的种种方式关系重大。 
  

三、领导角色定位观念变革
想一下,公司领导每年要参加多少没有结果的会议?要制定多少没有被执行的计划?计划没有落地,该怪谁呢?是员工不得力?市场环境太艰难?还是其他部门配合得不好?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对此都抱怨过,但惟独没有指责过自己。一个领导不能只热中于制定所谓的“远景目标”,而把实现目标的任务交给他人。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跟进,要学会做执行型领导,而要成为执行型领导,就必须对领导的角色定位观念进行变革。 
  1 领导必须具备执行力 
  “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领导的角色定位。领导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领导必须具备执行力。如果某一领导认为从事管理工作不需要执行力,所谓执行就是下达命令后由下属去实施的话,那么说明这个领导角色定位有问题。企业执行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领导知识和技能层面上,更应着重于领导角色定位的观念变革。企业要培养执行力,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各层领导身上。领导的执行力能够弥补策略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策略也会死在没有执行力的领导手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我们就必须反思领导的角色定位——领导应该不仅仅制定策略,还应该具备相当的执行力。 
  2 领导需要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 
  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因此,作为领导必须既要重视策略又要重视执行力,做到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两手都要硬!策略和执行力对于企业的成功来说,缺一不可,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策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南,由策略再去导出各式各样的执行方案。 
  领导不应将执行力和策略割裂,把它们看成完全对立的部分。一方面,领导制定策略时应该考虑这是否是一个能够切实得到“执行”的策略。无法执行的策略形成以后只能束之高阁,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另一方面,领导需要用策略的眼光诠释“执行”,也就是说不要陷入“执行”的泥潭,执行是需要策略来指导的。因此领导在制定策略的时候必须考虑执行力问题。好的策略应该是与企业的执行能力匹配的。 
  3 领导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 
  许多人认为领导就是制定策略,而执行属于细节事务的层次,不值得领导费神。这些领导认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就在于描绘企业远景,定好策略,至于执行嘛,那是下属的事情,作为领导只需要授权就行。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相反地,执行应该是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实际上,真正优秀的领导必须脚踏实地,深知自己所处的大环境、认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