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到美国次贷危机环境下中国经济下行的巨大风险。
人民币困局:橘子不是苹果(2)
A。“升息”变“降息”,周掌门黑发变白发但欧洲央行2008年10月8日突然宣布五年来首次降息,拉开了全球各国降息的闸门。10月13日,接着就是全球各国央行第一次联合降息的浪潮,先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后是包括中国、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在内的六大央行集体宣布降息。之后,全球金融货币的降息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世界第一次进入各国货币需要协调一致降利息的时代。
自2007年到2008年9月,中国央行进行了7次加息,中国央行就是为了把货币的“流动性过剩”打下去;而2008年9月之后至年末,中国央行五次降息,前3次采取了“小步快跑”的模式,而后第4、5两次都采取双降(贷、存款利率都降)的大幅降息。中国已经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刺激内需、“扩展流动性”保经济增长的方向急转。2008年末最后一期的《华夏时报》发表年度报告称《周小川白发验 证:中国货币政策两难推理》,让满头黑发的周小川变成“满头白发”,周小川向全国人大报告承认“有四大不足和失误”,到2009年2月,中国货币依然是全球之最——货币流动性最窄的国家,货币利率之高依然是全球主要国家之最: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16%左右而有著名资深学者、经过十数年跟踪研究后震惊地发现,仅“存款准备金率”一项,中国十数年来就冻结“流动性”货币高达100万亿人民币之巨(数据资料显示,中国每调整存款准备金率1%,将释放或冻结货币2000亿元)。这就是说,在2008年9月15日的全球金融海啸之后,中国与全球各国的货币都业已存在的“流动性匮乏”,依然有天上与地下的巨大差距。怎样让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流动性充足”不阻碍融通、怎样更好地扩展货币“流动性满足”,是中国与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未决的重大新课题(中国是由强制“计划经济”转轨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国略,需要将上100万亿现金货币压在国库而呆滞货币流通吗?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极力扩展“流动性扩涨”货币的所有渠道,中国却呆滞、阻挡货币堆积,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该有的国略大向吗?长期呆滞货币超100万亿,这是中国需要重新审视、解决货币“流动性”紧缩或扩张需要源头调整的国略——这一策略已经完全与国际货币体制冲突。中国走向世界需要中国自己的货币利器更锋利,更游刃有余。
B。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变“流动性扩张”2008年下半年后,随着中国CPI的大幅下降至11月的新低点,中国宏观经济正在快速下行、通胀已经不能构成任何威胁的背景下,在短时间内大幅降息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刺激微观经济、宏观经济改善,对整个宏观经济有重大利好。贷款利率下调后,企业从银行借贷的资金成本降低,有利于维护经济的平稳增长。
早在2007年10月份,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刚刚出现明显通胀苗头、出现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时就曾深刻提醒:“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不足的 变化只在一夜之间。”这句话最终在2008年9月成为中国央行金融国略、中国经济大势、国家货币政策难以改变的现实,全球金融海啸成就了中国货币当仁不让的急转弯,而从“酷暑”直入“惨冬”。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人民币困局:橘子不是苹果(3)
作为判断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重要数据,统计显示,在上半年,中国央行M2一直在17%—18%的位置运行,而2008年7月份开始急转直下,迅速回落至16%左右。
2007年1月到2008年9月之间,为了收缩中国银行间“市场过剩”的流动性,中国央行曾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08年前6个月,上调了5次,共计上调3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一跃达到的历史高点。中国中央政府制定的2009年“金融30条”将货币投放预订在18%的最高水平,为的就是要保持中国经济有8%以上的增长速度。
C。释放货币流动,让金融之水通达天地自2009年9月中旬开始,中国央行终于结束了利息上调、准备金利率的上调周期,开始全面下调货币基准利率,同时也更加注重不同机构的结构性调整力度。2008年11月26日,更一次性下调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中小型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为了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中国央行票据的发行频率也大幅度减少。
近几年以来,中国“贷款难”一直成为非大型国家企业异常热门的话题。
不过,2009年随着货币政策有所转向,信贷投放形式也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重大变化。中国中央政府加大投资4万亿、地方政府投资18万亿,这几乎相当于中国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25万亿的总和,而在未来2、3年时间内投资近25万亿元,中国60年绝无仅有。100万亿人民币被长期呆滞,这意味着什么?值得我们对所有市场经济、货币流动性扩张或收缩来进行深刻研究。
2008年11月初,中国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规定硬性结束。李超说,央行在年初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对防止产能过剩、信贷扩张过猛等问题产生了积极效果。但从年终开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快速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取消信贷管控,是央行根据新形势进行的适时调整。
D。人民币对全球主要货币大幅升值自从2007年7月美国信贷危机爆发、蔓延以来,各国央行决策层多次采取集体行动,以化解短期货币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压力,到2008年10月,再也熬不住经济拖累压力的欧洲央行、澳大利亚央行突然率先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紧随其后,以色列央行也紧急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之后,全球各国央行如溃堤之水,掀起一轮大似一轮的降息浪潮,就是要更大地注入货币的流动性。紧接着,10月8日,美联储未能等到月底例行议息会议举行之日,就迫不及待地宣布降息个百分点,其联邦基金利率从2%下调至,同时把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贴现率从下调至。同日,欧洲中央银行以及英国、瑞士、瑞典、加拿大等多国央行纷纷步调一致地下调利率50个基点。12月10日前后,各国央行再次联合出手降息,到12月20日前后,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额超过40%的美国、日本的货币利率已经到达历史上从未有过“0利率时代”……到2008年12月31日年度最后一日,人民币对主要国际货币欧元、美元、英镑、港币等都大幅升值。人民币对英镑汇率中间价大幅上涨1496个基点报,首次突破10元的整数关口,迈入“9”时代。至此,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英镑累计升值幅度高达,英镑对美元贬值了30%,英镑对日元贬值超过40%。据计算,往年英国研究生费用为每年30万—35万元,经过2008年一年的强劲升值之后,目前去英国留学一般每年20万—22万元人民币就足够了。2008年上半年,中国去英国签证申请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0%。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经济不断呈现疲弱,投资者看空英镑,英镑汇率惨烈下跌。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民币困局:橘子不是苹果(4)
人民币微妙升值,相比英镑,美元、欧元等同时也出现了深度贬值。2008年以来,英镑对美元的跌幅大约达到30%,为1983年以来最大跌幅,对欧元跌幅达到30%,创英镑欧元有汇率交易以来历史之最。
由于人民币采取盯紧美元的国际策略,当美元反弹并出现走强行情后,人民币对主要非美货币均出现升值行情。截至2008年的最后一日,除去对英镑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和,兑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出现超过10%到20%不等的大幅升值。但对日元则贬值了。
E。没有结尾:“融入世界”不过,进入2009年以后,中国各商业银行一直紧俏的信贷放款规模还会遭遇“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迷局吗?中国金融货币大略,依然是原“计划经济”时期的底模,与国际市场经济国家的差距依然天壤之别;中国央行在驾驭“市场经济”这匹全球最快的快马之时还没有形成新的适应机制;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正向整个世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