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创业者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毫无疑问,马云所说的成功是一种坚持的成功。正如马云所言,放弃就等于失败,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虽说在外界看来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非常成功了,但是马云仍然不忘告诫公司员工,要对外界的赞誉置若罔闻。
因为我们要做102年。有一天如果你上了什么封面,你就把自己当作上了一个娱乐杂志一样。不要认为那是成功,成功是很短暂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很大的。
马云一直在试图告诉创业者们一件事: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但有一天一定会到来。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要面对困难。
虽然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但马云认为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有机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因为: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现任CEO斯蒂夫·乔布斯20岁时就开始创业,使“苹果电脑”在10年间从一家只有两个小伙子的车库公司扩展成了一家员工超过4000人、市价20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乔布斯30岁时被自己所创办的公司炒了鱿鱼。乔布斯说:“就这样,曾经是我整个成年生活重心的东西一夜之间就不见了,令我一时愕然,走投无路。随后几个月,我实在不知道要干什么好。我成为了公众一个非常负面的示范,我甚至想要离开硅谷。”
我们相信,创业者既然选择了创业,他就一直在创业的路上,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虽然乔布斯被董事会否定,但是他一直热爱的事业并没有否定他,所以乔布斯决定一切从头开始。在接下来的5年里,乔布斯开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和一家叫做Pixai的公司。Pixai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之后,这家公司阴差阳错地又被苹果电脑公司买下了,乔布斯于是又回到了苹果电脑公司。而NeXT发展的技术居然成为了“苹果电脑”后来复兴的核心。
乔布斯曾说:“我敢肯定,如果苹果电脑公司没有开除我,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服药虽然很苦,可是它成为了苹果电脑公司——这个‘病人’起死回生的神药。”
失败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从头再来未必是坏事。成功也未必是最终结果,创业者们需要警钟长鸣。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不能再回头,创业者一辈子都在创业。
就像马云所说:“请创业者不要低下高贵的头。”
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
一个伟大的事业绝不是一个人能干得出来的。这点从诺贝尔奖的获得情况就可以看出。如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越来越多的是一些团队。创业过程更是如此。人类发展到今天,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要解决的难题也越来越复杂,于是就需要人们集中智力和体力来形成团队,共同完成一系列工作。所以要使事业持久成功,拥有一个互补性好的、执行力强的团队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创业是一件非常美妙而又充满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选择合作伙伴一定要非常谨慎。
1999年,26岁的邵亦波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于同年回到国内。当时,正值互联网最热的时候,邵亦波与哈佛校友谭海音一起创立了易趣网,希望做成中国的eBay,建立一个适合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不久,和多数刚成立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易趣网遇到了互联网的冬天。2003年,易趣被美国eBay收购。
蛰居美国3年,邵亦波再次回国开始二次创业。显然他对最初的梦想一直不能忘怀,在谈到易趣的时候,邵亦波说:“如果让我重新做易趣的话,我肯定要找一个做技术的人一起来创业。”邵亦波给了创业者这样的建议:在创业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企业所需要的组成部分,而自己拥有什么,需要找哪些人才作为合作伙伴,总之创业团队必须资源齐备。
今天,与邵亦波的易趣同一年建立的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是eBay易趣所能企及。这一点,作为易趣创始人的邵亦波无限感慨。或许阿里巴巴以后会遇到更大的风险,但现在,马云这个苦行僧并不孤独,他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伴随着阿里巴巴走过了难忘的风雨征程。正是这些和马云有着共同梦想的创业者们推动阿里巴巴不断发展、壮大。
这帮人是跟我从杭州到北京的。到了北京,我们在前14个月里干得那么出色,到(第)15个月的时候,方向不一样了,很痛苦,我决定回家。他们一开始很震惊。我给他们3个选择权:第一,你们去雅虎,我推荐,雅虎一定会录取你们的,而且工资会很高;第二,去新浪、搜狐,我推荐,工资也会很高;第三,跟我回家,只能分100块钱人民币,你们住的地方离我5分钟以内,你们自己租房子,没办法打出租车,没办法上下班,而且必须在我家里上班。你们自己做决定。我给你们3天时间考虑。这些人出去,3分钟后又回来了,说:马云,我们一起回家吧。
这支在困难之中仍对马云不离不弃的团队,成为了马云创业道路上最有力的支柱。平时,马云说到他的团队时总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在我身陷困境的时候,总能遇到好人。这一切都是人际关系,是友谊,是合作伙伴关系。我很开心,因为我有一个优秀的财务总监蔡崇信和LiChee。我们在一起合作已经很多年了。没有他们就没有阿里巴巴。而没有我的话,还会有另一个阿里巴巴。
200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团队荣获“2007年最聚人气团队奖”,马云作为代表上台领奖时,作了领奖感言:
阿里巴巴可以没有马云,但不能没有这个团队。8年来,各种各样的压力很多很多,但是每次团队都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很多鼓励……
同样是给创业者建议,马云更加强调的是: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
创业时期不要找明星团队,不要把一些成功者聚在一起,尤其是那种35岁、40岁就已经有钱了、成功了的人。已经成功过在一起创业很难,创业初期要寻找那些没有成功、渴望成功、团结的团队。等到事业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请一些人才。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具体标准,要根据企业而定,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则是必需的。
(1)人品好
这是合伙人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前提基础。刚开始创业,没那么多经验或精力去规范和约束,更多的是激情和自发。选择人品好的合作伙伴可以使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2)互补性强
进行团队选择的时候,必须要看清楚每个人的长处,而对于一些小的缺陷要学会包容。
选择互补性强的团队并非只是说性格上的互补,而是每个人的长处的互补,因为这涉及分工的问题。
(3)善于沟通
企业是个利益共同体,因而双方都有责任主动去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强大的执行力的前提。只有把每个人的想法理解到位了,才会获得好的执行效果。而理解的前提则是有效的沟通。
(4)能共同承担责任
创业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一个不断犯错误、不断学习改正的过程。总结错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每个人都要为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互相指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而对于领导者应如何认识自己的团队,马云在点评一位《赢在中国》的选手时说道:
我刚才比较欣赏,你说你的合作伙伴比你更聪明,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品德。一个领导者和一个经理人的区别(就在于),优秀的领导者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经理人往往看到别人的短处,永远要相信(你)边上的人比你聪明。一个相信边上的人(比自己)聪明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相信自己比别人聪明,麻烦就会来,这是我给你的建议,也是我比较欣赏你的一点。
创业者不需要好话
别人认为我讲话比较狠,比较钻,下笔比较锋利一点,因为我觉得创业者是不需要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