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思恩几个人一进郝姐的家门,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满客厅一片雪白,像是进了灵堂一样!换了鞋,定睛一看,则又是一身冷汗出来:墙壁是新刷的涂料,白色的;沙发、桌椅是新换的,也是白色;所有的墙壁上,都挂着郝姐独自一人照的巨幅婚纱照片,坐着的,站着的,躺着的,千姿百态;镜框是白色的,婚纱是白色的,背景多为雪天室外,自然也是白色的!他们几个不约而同地转身看着郝姐,还好,她今天没有穿白色,但却是一身黑色!
上海今冬还没有下雪,她这是在何时何地照的呢?
三
关于罗青松的死,第二种说法是他杀,或者说是被迫自杀,有意谋杀。
股海别梦 罗青松自杀(8)
公司主要领导起用罗青松,主要是看中了他的一根筋,希望他能把正派、坚持原则、保护公司资产不受侵蚀的劲头,一根筋地用在投资公司的资金管理上,以制衡梅海生和黎萼。但是总裁大人却忽略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第一个方面的重要因素是,梅海生和黎萼虽然年轻,但却是资本运作的老手;罗青松虽然年长,但却是资本市场的新兵。让罗青松看着梅海生和黎萼,他是看也看不住,斗也斗不过的。而且,黎萼也是财经院校出来的,虽然没有当过会计、玩过账本,但财务上的那些套路她都是懂的。梅海生更是如此。他是搞自营的,读不懂财务报表怎么可能搞自营投资?他对公司财务的理解要比罗青松更深,更全面。所以,让罗青松对付这么两个人,简直就是让小鬼看着阎王爷,让孙猴子和如来佛斗法。尤其是在心理上,罗青松一开始就居于弱势地位。总裁打击他的时候,梅海生和黎萼也照着总裁的意思,跟着往井里下石了,在他背上踏脚了,现在突然让他们对罗青松产生畏惧感,他们一时还很难找到那种感觉。
第二个方面的重要因素是,罗青松这个人不善于交流和与人沟通,尤其是不愿意和不善于与最高领导沟通,遇事总是自己坐在那里瞎揣摩。这种性格缺陷,构成了罗青松事业和人生的败因,也是在倒霉的时候,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对自己的这一性格也十分清楚,并且痛恨之,但就是无法改变。所以自杀时他才对自己下手那么狠,他恨自己活得窝囊。
梅、黎两人不愧是股市中的高手。在他和她的主持与指挥下,投资公司战绩不凡,第一个月就赚了20%!20%的收益率可不得了,那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是要3年甚至是5年才能实现的;就是在股市上,面对香港回归后的熊市,一个月能赚到20%,对于这么大的资金量来说,也是不容易的。而更不容易的是,在第二个月,他们的浮动盈利又增加了20%!这一次董事长亲自打来电话祝贺,并且要重奖他们俩。梅海生立即表示谢绝,说还没有笑到最后呢,这点小胜不算数。他越是这样谦让,董事长就越是坚持要奖励他们。最后董事长提议,公司给他们俩在浦东各买一套房子。这回梅海生没有拒绝,但他却回答说:“谢谢公司领导的关怀与鼓励,我们一定会更加玩命地干好工作。奖励给我们房子真是太好了,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们几个晚上经常不能回浦西,住饭店吧太浪费,睡办公室呢又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所以工作和生活上确实需要在浦东有套房子。但是如果只给我和黎萼买,我们不能接受。要奖,就奖给老罗我们3个人!”这话,老罗在他的座位上听得清清楚楚,并且非常感动。他们3个人在一间大办公室里联合办公,每人占一面墙,这是梅海生主动提出来的安排。
1998年9月,投资公司经过一年左右的运作,取得了收益翻番的惊人业绩。
一天,梅海生招呼黎、罗两人,三人一起走到大办公室中间的一个小圆桌旁坐下,商量一项重要决定。梅海生说,投资公司运作至今,我们已经可以实施总公司安排的第二步战略了,即回购两家高科技公司股东所持的首诚证券的股份。按照投资公司与他们两家达成的协议,一部分回购款走正账,一部分资金即净资产之上的溢价部分,根据对方的要求走账外,以形成他们的小金库。为了不使我们的投资公司承担太大的风险,我提议,这后一部分款项不能直接从投资公司划给他们,我们不能留下任何有可能把我们投资公司牵扯进去的痕迹。为此,我建议以证券公司韩董事长个人的名义,单独开一个证券资金账户,账户的取款密码由董事长个人掌握,账户管理由黎萼负责,资金存取由罗总一人负责,不得让公司任何人参与,我则负责下达从哪些账户取款、取划多少款的指令,但不参与具体操作。一旦回购工作完成,黎萼负责立即销户;在此期间,无论公司内部还是外部,若对该账户产生疑问,都会危及到董事长的声誉,我们三人届时一定要出面为董事长作证。你们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吗?罗青松和黎萼几乎同时响应:“愿意!”就像是要为了祖国去献身一样,自豪,激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股海别梦 罗青松自杀(9)
从那一天起,罗青松就按照梅海生当着他和黎萼的面下达的口头指令,开始从投资公司分散开在不同证券公司的股票投资账户里取现金,用大编织袋甚至麻袋偷偷地往回拉,然后秘密地交给黎萼,由她再操作下一步,即往董事长的账户里存入,这样就割断了投资公司与这个临时账户之间的关联痕迹。罗青松有个爱记小账的毛病,每次倒钱,他都一笔笔地详细记下。根据他的记录,截至最后一麻袋,他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总共取出了28800万元,一个挺吉利的数字。
10月中旬,一个周末过后,梅海生和黎萼都没来上班。第二天,有几个投资小组打电话上来,都说要找梅总和黎总。他们说有几只股票跌得很厉害,想紧急请示执行止损,但打他们两人的手机都“无法接通”。罗青松知道,在手机开机状态下取出电池,打进去的电话就会被告知“无法接通”,不愿接电话的时候他也这样干过,所以他也没有在意。但是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三早上,梅、黎二人还是没有来上班。罗青松这天也有事要找他们,他独自在办公室里打遍了所有他知道的电话,试遍了所有他知道的联系方式,都没能找到这两个人。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他们俩以前曾经跑过上市公司调研,或者出去开过会,但都跟他打招呼,他都知道,每次都掌握他们的大致行踪,但这次怎么了?不正常啊!
周三的晚上,罗青松去敲梅、黎两家的门,浦东浦西的家竟然都没有人!罗青松这下可有点慌了,财务人员所特有的敏感这时也开始飘回来了。他在梅海生的家门外拨通了董事长的电话,问:“您知道梅总和黎总到哪里去了吗?”“不知道!”又问:“他们以您的名义开立账户并往账户里存了28800万您知道吗?”“不知道!”罗青松差点没当场晕过去,哀号一声:“完了,他们卷款逃跑了!”说完,手机和人就都出溜到了楼梯下面。
他们确实是卷款外逃了。以董事长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并不是证券公司的决定,而是梅、黎两人的阴谋。罗青松背的一麻袋一麻袋的人民币,都被他们流水线似的换成美元,然后汇入了他们自己的海外账户。后据证券公司私下通过海关的关系核实,他们一家去了加拿大,一家去了澳大利亚,都是享福的地方。事情过去很久很久之后,梅、黎二人往日过从甚密,后来也陆续离开首诚证券的部下吐露,他们两家在国外都已拥有了自己的农庄和牧场,还有带室内游泳池的乡间别墅。
但老实、正派的罗青松可惨了,他会怎样面对审问呢?谁说将近3亿元的巨款是梅、黎二人卷走的?人证物证呢?没有任何手续可资证明。但款项却千真万确都是他一个人取的,证据确凿,赖都赖不掉。那么取的款呢?你罗青松没独吞或者与梅、黎二人分赃?鬼才会相信!
罗青松善于从报表、账簿和原始凭证中发现蛛丝马迹,事后检查与监督;但对于只有口头指令、死无对证的东西,他却无计可施。现在他自己就是当事人,他更没办法了,只有死这一条路了。死了可以免除羞辱和窝囊罪,死了可以一了百了。所以说罗青松是被迫自杀的,是阴谋致使这么一个无辜的好人自杀了。
说罗青松是蒙冤自杀,线索还有一个。不是有个服务员曾看见他于入住后的第二天去过一次商务中心吗?对!去商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