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父亲的力量》
作者:郭涛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男孩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最普遍的现实问题,如何培养男子汉的气概?如何与成长中的孩子相处?
郭涛第一次全面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穿插儿子石头的故事以及与孩子们共处的趣事,分享每位明星爸爸教子的经验心得。书中讲述了明星家庭中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独到的教育理念。本书是郭涛的首本自传,也是和小石头(郭子睿)的一次“父子谈心”
作者简介
郭涛,中国著名影视及话剧演员。196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在《等待戈多》《思凡》《我爱XXX》《恋爱的犀牛》《堂吉诃德》等多部话剧作品中担当重要角色,反响热烈。2006年以电影《疯狂的石头》红遍全国。在影视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活着》《永失我爱》《黄金大劫案》《高兴》《白鹿原》《万有引力》《父母爱情》等。2013年,携儿子石头(郭子睿)参加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备受观众热议。
书摘正文
做合格的父母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倾听者,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很少跟父母讲自己的困惑。比如父亲,我有的时候压制着自己的叛逆,不愿意对他说一些不尊重的话。
结婚后说得就更少了,一旦没忍住,媳妇儿回来就会跟我说:“你干什么呀?老人都已经这么大岁数了,你顺着他点儿不就完了。”我心里也想:“是啊,跟爸较什么劲啊!那么大岁数,需要孩子们照顾、体谅。”现在我和爸爸可以沟通,但绝对不在一个很深的层面上进行全方位的沟通。
他现在老了,像老小孩一样,我大部分时间是逗他开心,永远在应付他。
我一直在思考,所谓真正的“父亲的力量”在哪里。对孩子来说,跟父母之间能够达到心灵的沟通,也就是有什么事情都能说,真的很难。
跟母亲是什么情况呢?母亲的情感比较柔软,会给我一个小小的温床,让我小憩一下。可是睡了一小觉,醒来后我发现这远远不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我有时候敷衍妈妈,说:“妈,没事儿,你放心吧。”可能在心灵思想最深处,我们不能达到互相的理解,她也不能给予我很多启发——而我特别渴望有这样的人出现。将来我一定给石头这方面真正的支持,给他心理的帮助,那种帮助是我们俩牢不可破的情感纽带,这点很重要。
第2节强势母亲+弱势父亲=拧巴孩子
强势母亲+弱势父亲=拧巴孩子
可能有人会说我对李燃的选择,理性因素太多。其实,这些还是和我的原生家庭体验有关。父母的吵架,乃至最后的离异,对我来说,除了在记忆中留下大段的空白外,仅剩的一部分也不太正常。
还曾记得,离婚这个决定是我妈先提出的,她说:“反正儿子已经上了大学,离开家了,女儿也渐渐长大,跟他们说一些事情,他们也能理解我。”于是我妈坚持要离。我父亲并不这样想,但他们除了吵架打闹外,也没有其他沟通方式,两人越来越疲惫。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促成他们离婚的事。当时我妈妈还在西安市话剧院工作,我爸爸虽然已经从西安市话剧院转到了西安市艺术学校当老师,但是工作关系还在西安市话剧院。那时人们还靠单位分房,我家原本有一所小房子,后来国家提高福利,盖了一栋新楼,又给我家分了一套新的。新房子装修好了,搬新家的时候我妈提出了分居,也就是变相离婚。那时我刚离开家,读大一,他们发电报通知了我这件事——我大学期间一共接到过两次电报,第一次是他们通知我要离婚,让我回家;第二次是爸爸告诉我他的腿骨折了。
我接到电报后,回家待了三天,三天都没合眼,一直与他们交谈。在旧房子里我跟爸爸谈了一天一夜,现在已经回忆不起谈话内容了。我只记得听他不停说,一包一包地抽烟,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及过去一直以来的积怨,满心苦闷一堆一堆倒出来。
我觉得他们当时已经无力面对现实了,婚肯定是离定了,因为两人之间已经鱼死网破。他们让我回去无非是需要宣泄,需要安慰,需要帮助,想对我倾诉。他们各自聊起过去的事儿,无非就是各自的不容易。我妈妈那时候基本上就跟祥林嫂一样,只要我一提“不要离婚”这句话,她就激动地不停说。有一次我太压抑了,听得心里十分难受,甚至跑到厕所就吐了。
我是他们的情感垃圾桶,他们可以全部向我宣泄,可是我装满了,向谁去倾诉呢?没有人。所以我不停地呕吐,直到再也吐不出什么。这件事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心里像拧毛巾一样拧巴着,一直生活在阴影中。还好我在外地上学,不必每天跟他们在一起。距离远了,我还好一点。只要一看见他们,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后来,我对感情的认识就有点不正常了,导致自己时常伤痕累累。
第二次接到家里的电报,是爸爸告诉我,他下雪骑自行车把腿摔折了,那时候他们刚离婚不久,我上大二。
我赶回家一了解,原来是一个下雪天,我爸要去医院给我在北京的亲戚拿药,他执意非要骑自行车去。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地上很滑,他刚骑上去就摔了一跤,正好碰见单位同事路过。
第3节
同事劝他:“郭老师,下这么大雪,您还骑自行车啊?多不安全,坐公交车吧!”
我爸应和道:“没事儿没事儿。”
他拍了拍雪,又继续往前走,骑着骑着,“啪叽”又摔了一跤。
路过的行人又劝他说:“老师傅,这么大雪别骑了,路多滑呀。”
他爬起来还是说:“没事儿,没事儿。”
拍拍雪又往前骑,第三次摔倒,腿就直接骨折了。
他断的部位很奇怪,居然是在大腿骨头最硬的地方,医生说这块骨头一般都是不会坏的,可见摔得有多重。
我爸打电报让我回来,但学校只允许请一个礼拜的假。我回去在病床前整整伺候了一个星期,后来我妹妹也偶尔过来帮帮忙,虽然她已经懂事,但毕竟还是太小了。那时我觉得父亲很可怜,在西安没有亲戚,离婚后妈妈也没去看过他,同时心里还有一股怨气——因为离婚带来的不愉快。
那几天,我在病床前伺候他,搬了两个小凳子躺在上面。晚上没事,我躺着听歌,看爸爸在一旁痛苦,疼、难受、不舒服,正好我听到一首谭咏麟的经典歌曲《爱在深秋》,于是拿给爸爸听,歌词大意是让人对回忆要放下。我先和他聊了几句。
我说:“爸,其实没什么,离就离了,你不是要跟我去北京吗?事儿过去了,该放下就放下吧!来,听首歌。”
我记得老爷子听完老泪纵横!看着他哭,我傻傻待在那,也没劝他别哭了。在当下,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老爷子可怜。
那是唯一一次父亲在我面前表现出来他脆弱的一面。
大学四年,两封电报,重新定义了我对父母亲关系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带来了一种持续性的思考:怎样处理夫妻关系,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第4节爱老婆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爱老婆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简单,不需要特别丰富的物质、特别多的夸赞,只要为他建立起安全感,使他确信父母是爱自己的,他就不会对世界怀有恶意。而很多时候,我们最常见的父母吵架,最容易让孩子怀疑父母是不是爱自己,会不会随时抛弃他;进而还会焦灼于父母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是不是因为自己,最终将矛头对准自己,会很痛苦。
我听过一句让我感触至深的话:一个父亲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爱他的妈妈。我想,这句话掰开来说就是,和谐的父母关系,是一个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我和小燃曾经有一次比较激烈的争吵,说到都快撕扯起来了(我跟小燃间从未动过手)。那时石头还小,大概四岁的样子,我们和孩子本来都在一楼,他趴在一边玩耍。说到激烈的时候,我俩下意识地感觉小石头好像看见了,于是赶紧默契地上楼走进书房关上了两层门,才继续说。吵架结束后,我们又各自冷静一下,等调整得差不多了再下楼。
据说,父母吵架位列孩子最惧怕的事情之首,对孩子影响极大。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