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ured clear distance)。
给我们造成错觉的另外一种因素是浓雾。当公路上聚集起浓雾时,常常发生严重的多辆车连环相撞事件。1998年发生在意大利帕多瓦市的一次事故,共有250多辆车(4人死亡)相撞,这是常见现象的极端表现。这种事故的原因一定是能见度很差吗?不是吗?显然,我们在雾天看不清楚。不过真正的问题是能见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差。因为我们对速度的感知受到对比度的影响,心理学家斯图亚特·安斯底斯(Stuart Anstis)很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两只箱子,一只为白色,另外一只是黑色,同时移过一片黑白相间的路面,黑箱子在穿过白色区域时移动速度看上去很快,而白箱子在黑色区域移动时也是如此。对比越明显,移动速度看起来越快。所以即使两只箱子以同样的速度运动,在穿过双色线条时,二者看上去是在〃交替前进〃。
BOOK。←虹←桥书←吧←
第57节:在路上,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如何背叛了我们?(15)
在雾天,暂且不提周围环境,汽车之间的对比不够鲜明。我们周围一切物体的移动速度看上去比实际速度要慢,我们也在这个环境中慢速移动。研究表明,我们感受不到差异性,当司机在雾天稍微减速时,他们其实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安全限度…即便有临时性的特殊警告标志。说来好笑的是,和前面的车辆距离越近,司机就认为自己越安全…在雾天不会〃跟丢〃别人。可是如果我们的感知是混乱的,那么这种做法也完全错误。在一片银白的雪天,司机们很容易撞上前面闪着车灯的橙色扫雪车。造成这种过失的原因并不是路滑,而是因为对比不明显。司机可以〃及时〃看到卡车的车尾,可是由于他们认为卡车的速度比实际速度快,所以他们没有及时踩刹车。
车身侧面的后视镜十分常见,每个人的车上都有。在路上我们实际看到的物体和我们认为自己看到的物体之间进行复杂的作用,在后视镜中反映出来。这种设备本身很奇怪,同时没有得到重视。我们原本认为这是一种安全装置,但并不清楚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撞车几率。而且研究发现,很多司机变换车道时不看后视镜,在它最能体现用处时,司机反而不用,只是回头张望。那么问题在于看后视镜时,我们可以确切地看到什么。不管你在什么地方,车的两个侧后视镜或者是右侧后视镜都是凸面镜,或者镜面向外突出。因为在任何车镜的边缘处都有一些天然盲区,所以20世纪80年代通过了一项决定:扩大后视镜上的可视范围,即便这样司机也无法准确判断车距。虽然看不清楚,但是能够看到车辆总比看不到要好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常常凸面镜上会有警告:镜中物体比实际距离要远。
不过迈克尔·弗莱南根(Michael Flannagan,密歇根大学道路研究院的研究员)认为:我们在看后视镜时会发生一些怪事。镜子的一些条纹常困扰着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在浴室模糊的镜子里看自己头部的轮廓,人们认为看到的是实际尺寸,而实际上,看到的轮廓只有实际尺寸的二分之一。这种车身侧面的凸面镜照出的图像是失真的,甚至是〃损坏〃的。通过很多典型的视觉提示,我们认为外界多多少少都有些模糊。弗莱南根认为:唯一能够反映真实距离的是视线中的车辆反映在视网膜上的尺寸。而车的体积,就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通过凸面镜看过去已经缩了水。镜面是弯曲的,说明实际上观察者看到镜子中的一切都被拉近。这就是为什么镜子中的物体看上去比实际距离远。
不过还有更微妙的事:利用测量观察角度和镜子的几何形状,研究者可以预测到镜中图像的失真程度(右面后视镜比左侧后视镜失真更多。因此弗莱南根指出:在美国我们不允许在车辆左侧放置凸面镜,这让人有些费解)。然而在很多调查中,弗莱南根和同事们发现:人们估计的物体距离并没有实际距离那么远。他说:〃因为你身后的车辆是缩小的图像尺寸,看上去没有那么远,似乎我们人为地做了纠正。车辆的尺寸并不只有视网膜的那么大,有些办法可以让它们在纸上不轻易发生变形。〃
这些困惑使弗莱南根和他的同事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用它来作警告标签很不错:〃镜中物体比看上去更复杂〃。同样,和驾驶相关的还有我们驾驶的能力,或许还有我们自己,这都比看上去要复杂得多,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驾驶。
§虹§桥§书§吧§BOOK。
第58节:为什么蚂蚁不会遭遇交通堵塞(1)
第四章
为什么蚂蚁不会遭遇交通堵塞(而人类会):
通过合作应对堵塞问题
见识世上最棒的通勤者:我们可以从蚂蚁、蝗虫和蟋蟀那里学习什么?
为什么在交通上昆虫可以遵守规则,人类却做不到?
…印度班加罗尔的一处路标
你可能觉得自己遭遇了世上最差的交通状况:车辆堵在路上,有气无力地向前蠕行,你不停地在离合器和油门之间变换,就像在实验室里,无聊的猴子努力想争取到一块饼干;有的司机驾驶技术不高,因此妨碍到你;按习惯你提前45分钟出家门,结果却迟到了10分钟,于是老板会不高兴,想到这些你就渐渐心如死灰。
然而,尽管你承受种种精神上和体力上的双重痛苦,起码你每天在路上经历艰辛时,还可以感到些许慰藉:一同开车上班的同行们不会有吃掉你的想法。
想一想摩门蟋蟀(Mormon cricket,又名Anabrus simplex)简短却凶残的一生,这一物种因为对犹他州摩门地区的居民进行了疯狂袭击而得名。这就是发生在1848年的〃蟋蟀大战〃。队伍达几英里长的迁徙的不会飞的蟋蟀体形硕大,人们描述这是〃在沙漠上铺展开的黑色地毯〃。对于美国西部人来说,这一幕仍然让人心有余悸。它们迁徒了几十英里,吞噬庄稼以及动物的腐肉,肆无忌惮地占领马路,它们虽然群体伤亡惨重,但同时让另外一种行驶在路上的〃智人〃物种(Homo sapiens,即现代人)很是头疼。人们驾驶车辆在由蠕行的蟋蟀做成的垫子上滑行。爱达荷州曾竖起〃公路上有蟋蟀〃的标志牌,结果证实这种昆虫不过是一种美国螽斯(katydid),不过这个标志牌的做法倒是很可取。
在人们看来,大批的摩门蟋蟀快速移动,很有组织性以及合作精神,它们集体觅食。这样的群体组合很完美,可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在2005年春季,成批的摩门蟋蟀经过爱达荷州时,一组研究人员对它们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发现了一些复杂情况,〃貌似一种大型协作行为〃,伊恩·库森(Iain Couzin)说道,他是牛津大学生物学院动物集体行为实验室的研究员,同时也是爱达荷研究团队的一员,〃你甚至可以把它们想象为一个蚂蚁军团,倾巢出动去觅食。然而,实际上我们发现,它们同类之间相互残杀。〃表面上在合作,实际上充满残酷的竞争。
蟋蟀认真按照它们当下的营养需要来选择食物。它们经常需要蛋白质和含盐食物。然而,对于一只蟋蟀来说,最佳的蛋白质和盐分来源是自己身边的蟋蟀。〃它们处于饥饿状态,想要吃掉对方〃,库森说道,这位和蔼的苏格兰人当时坐在自己的小型办公室里,正穿着一件褪了色的T恤衫,上面印着〃死亡小精灵〃(Death to the Pixies)字样。〃如果别的蟋蟀正想吃掉你,你要赶紧躲开。不过如果你是那只饥饿得想要进食的蟋蟀,最好还是先躲开打算吃掉你的蟋蟀再说。〃对于落在队伍后面的蟋蟀来说,穿过已经被前面蟋蟀们挡住的路面时,它眼中的唯一食物就是另外一只蟋蟀。
这种无秩序状态以及相互协调不佳的运动,似乎有个很好的应对办法。其中一种名为〃应急行为〃(emergent behavior)的现象,就如蟋蟀群,通过简单的个体之间的相互行为,许多〃情形〃(emerge)都发生在意料之外,而且无法预料。如果把整个群体看做一个整体,人们无法轻易发现这一行动的驱动力。通过研究了解当地每一只蟋蟀的一套规则,人们不见得能预测出…吃掉旁边的蟋蟀,同时避免被身边蟋蟀吃掉…这样的规则能够打造出一个联系紧密的群体。
←虹←桥书←吧←。
第59节:为什么蚂蚁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