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车经济学-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   

  给所有司机的一面镜子   

  如果说我的人生因为《开车经济学》而发生了改变;这未免有些夸张。这本书因而今后也不会被列入〃对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书籍名单。但是它无疑大大增加了我的驾车乐趣。再加上我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少说也有一两个小时,所以,如果说《开车经济学》没有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趣,那就是撒谎了。   

  它带给我的第一个乐趣在于,让我每一次普通的驾车出行成为有意思的实验过程。或宽阔或拥挤的马路是开放的实验室,各色汽车、骑车人乃至行人、警察、交通协管员全部是实验的对象。当然,我也是实验对象,只不过我还同时兼有观察员身份,把观察来的实验结果和书中列举的结论一一比对,然后窃喜,偷笑。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一名有着7年驾龄的司机的话,你当然知道,《开车经济学》里说的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如果堵住路口的是一个女司机,那么会有更多的人(包括女司机)鸣笛。   

  如果造成堵车的司机贴着〃新手上路〃的标签,对他鸣笛的人就更多。   

  同样是堵塞了路口的交通,吉利会比奔驰招来更多的鸣笛。   

  ……   

  为了实验全面起见,我在国贸桥下掉头时故意把车开到靠前的位置,然后试图并线,并且按照书中建议的那样,除了降下玻璃,伸手示意之外,还看着别人的眼睛。想知道结果么?对方真的同意我插入队伍了。达成交流果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唯一的困扰是:如果我要插入右转弯队列的话,应该以怎样的姿态从右侧伸手示意,又如何让右侧那位司机看到我的眼睛呢?不过,应该声明的是,此案例纯属实验行为,大范围推广则会失效并带来灾难性后果,那就是混乱不堪的路口秩序甚至车主之间的纠纷。   

  遥想多年前读到的一位旅美作家的散文中提到,一位中国男人对女人学开车颇有微词,理由是,他的老婆本来是一位温婉可人的百分百贤良淑女,可一旦开上了车,她的脾气秉性顿时没来由的火爆乖张起来,驾车时动辄大爆粗口,实在不可理喻。如果那位先生今天碰巧能够读到这本《开车经济学》,他自然会了解:并非女人格外善变,或者女人因为掌握了方向盘就自命不凡,实在是因为,在面对同一件交通问题时,司机和乘客的大脑活动是不同的。他们活动的神经区域不一样。实际上他们属于不同类别的人群。所以,乘客面对其他人的违规并线、低速行驶以及冒险的加塞这类行为时,态度更加中立。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被冒犯,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身份和汽车密切相关。另外,在路上驾车的感觉好像身处网络聊天室,无人知晓他人的真名实姓。只有在线名字(车牌号)的〃匿名〃的状态也能够让司机妄自尊大的情绪开始膨胀。   

  不过,人在驾车时的行为和心态并不总是和车外的生活大相径庭的。比如:司机在80%以上的驾驶时间里都盯着前方的路看,而只用6%的驾驶时间来看后视镜,也就是说,我们更关注超过我们的车辆,而不是被我们超过的车辆。换言之,更多的时间我们都在关注损失而不是收获。由此可以推导出一个在拥挤的驾驶路途和人生旅途上同样奏效的办法: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多看看后视镜,多想想不如我们的人,我们会感觉更舒服。等等,难道你没有发现,这些来自北美洲道路上的调研结果和中国两千年前业已形成的轻逸的哲学思想异曲同工么?我早就发现,这不是一本驾驶教科书,而是一面给所有人的镜子:一面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别人以及如何更安全更快乐生活的魔镜。         

BOOK。←红←桥书←吧←  

第2节:序 给所有司机的一面镜子(2)         

  翻译作品通常会让语言的精准在转换中受到损耗,但即便如此,范德比尔特的行文仍然俏皮可爱。细节的描述和案例的引用更是时时逗引人会心一笑。全书九个章节分别从行为经济学、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揭示了日常交通行为背后的身体、心理和技术因素,却丝毫没有板起面孔拿名词术语唬人。一部本来颇有可能写成论文状的著作读来却丝毫没有笨拙艰涩之感,反而妙趣横生,实在难能可贵。要知道,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一本令人费解的书是往往会被放在桌子上做临时杯垫用的。   

  印象中,我们进行交通安全宣传的传统做法是:将各种鲜血淋漓触目惊心的图片集合在一起,制作成展板,陈列在北京的各大繁华路口,以期达到震慑过往群众的目的。而实际上,大多数路人难以直面如此惨烈的画面,娇弱的姑娘们不慎误看之后甚至难免花容失色,避之唯恐不及。况且,司机们也难有弃车步行的机会去接受此种深刻的再教育。相形之下,阅读一本好书似乎是一种更文明和有效的宣传方式吧。一个不切实际的狂想是:有关部门团购此书后直投给所有驾驶员,人手一册。当然,如果城市的管理者也能拨冗阅读这本充满着各国各地各种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有趣读物,则交通环境的和谐会更值得期待。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我和搭档罗兵曾经在交通广播的直播中抛出〃如何改造汽车〃的狂想式标题。那一次,相当多的听众都对智能汽车显示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极力畅想着真有一天,一种尾部显示屏上可以出现〃谢谢〃、〃你好〃、〃对不起〃、〃你的车门没关好〃这类温暖字眼的汽车能够大行其道,把拥挤的大街变成浪漫的乐园。而读了这本书让我忽然发觉,我们当初看似荒唐的〃狂想〃也并非全然无厘头:或许我们不再需要更高科技含量的粗鲁汽车,而是需要更〃柔软〃的汽车,让钢铁的机器也能展现主人的气质。而在这个时刻到来之前,我们在路上还是可以对粗鲁的司机鸣笛抗议,因为达尔文以及《开车经济学》的作者共同告诉我们:这种愤怒对规规矩矩的司机有利。   

  刘思伽   

  2009年2月14日         

§虹§桥§书§吧§BOOK。  

第3节:前言(1)         

  前言   

  为什么我后来插队?(为什么你也这么做?)   

  似乎另外的车道始终可以开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当你在拥挤的公路上缓缓前行,看着旁边的车辆轻松开到前面去,内心越加感到沮丧时,你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手指敲着方向盘,不停调换广播电台,盯住另外一辆同样开不动的车,你很诧异后窗除霜器旁的奇怪按钮到底有什么实际用途。   

  我曾认为这是高速路上悠然自得的状态,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命运有时会带我开进快车道,有时又弃我于慢车道上。   

  直到不久前一天,一次经历让我开始反思一直以来对路况的消极看法,也打乱了曾不断指导我路上行为的一套精心构想。   

  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我成为了一个〃后来的插队者〃(late merger)。   

  可能某些时候,你驾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指示牌显示你所在的左侧车道在前方1英里处关闭,你必须并入右侧车道。   

  这时你注意到了右侧车道的空当,然后迅速朝那里插了进去,你松了口气,欣然并且安全地加入〃畅通无阻〃的车道。接下来,前方路段渐渐堵起来,看到你先前所在车道上的车辆却一直在加速,你越来越生气,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车辆,直至它们消失不见。你开始暗暗较劲,打算开回左侧的快车道,只要前方有空当,就务必抓住机会。   

  不久前的一天,我车开到新泽西州的一处高速路收费站。在泽西城北部,四周是一些漂亮的石油仓库和化学处理厂,我要开得格外谨慎才行。我忽然在珀拉斯凯高架桥上看到一个指示牌,上面的字看得越来越清楚:此道路前方1英里处关闭,请走右侧车道。   

  我一下子有种冲动,后脑本能地一惊,之后我插入右侧已然拥挤的车道。有个声音经常提醒我〃按指示牌驾驶〃,不过我听从了另外一个坚定的声音:别傻了,可以开得更好的!我故意向前插队,无视其他司机敌视的眼神。我用眼睛余光看到妻子在向他们讨好。超了十几辆车后,我开到隘路,那儿有很多新插进来的车,那些车的司机看上去都理直气壮。我右转到狭窄的车道上,车辆纵横交错,我插过去,眼前是一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