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变华尔街-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美国那些屈指可数的大银行家都参与了这次令人讨厌的阴谋策划。由机构共同使用的投资基金池是内幕交易者的共谋,为的是让他们选择的一只股票价格涨上去。然后,联营基金的成员单位会在价格开始下跌的时候清仓出货,把筹码派发给没有丝毫怀疑的公众。基金池本来是市场专业投资者与优势大客户的合法共谋,他们操纵市场的手段一般是精心策划一些小道消息并且集中大量资金快进快出。这些基金池的协调组织者是像威廉·克拉普·杜兰特(William Crapo Durant)这样的人。他既是当时最为臭名昭著的基金池大师,也是一个经历过三次破产的、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参加基金池的邀请只限于经过精挑细选的金融知识与政治知识都相当渊博的人。投资基金组合喜欢由社会名流组成的内幕人士群体,他们可以煽动人们在20世纪20年代末热情洋溢地购买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票(美国无线电公司相当于现在的网络公司,股票价格从1928年的每股8525美元飙升至1929年9月的549美元),他们由当时比较知名的金融家组成:身陷美国无线电公司股票案的杜兰特和美国钢铁公司的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杜邦公司的约翰·雅各布·拉斯克布(John Jakob Raskob,此人曾任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助理),还有与约瑟夫·塔莫提(Joseph Tumulty)关系密切的瓦尔特·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通常基金池的组织者自己就是操纵股票价格的公司董事会成员,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把股票筹码派发给投资公众。对于这些精挑细选的内幕人士来说,基金池既是博弈游戏,也是大赚狂赚的美事,其中的兴奋刺激类似于打猎对于猎狗的刺激。一位观察家全程跟踪了他们的坐庄之后说:“采取行动、快速获利的诱惑,激烈战斗中的紧张刺激,追逐猎物的精神召唤,进入一个万人迷圈子的独特魅力以及神秘的进取精神,这些东西都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样的基金池操纵着纽约证券交易所550只上市交易的股票中的105只。
  在股市大崩溃之后,这些显赫的人中许多都牵扯进了这个被设计出来损人自肥的、非常华丽的圈套。比如,查理·米切尔鼓动了成千上万的花旗银行客户参加了最为声名狼藉的投资,其中包括投资臭名昭著的“秘鲁”债券,以及向巴西迈纳斯格雷斯省(Minas Gerais)提供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贷款,他自己的分析师们都断言这种投资注定要打水漂。甚至米切尔本人的金融理财事务也是一团糟。他无视法律禁止商业银行买卖自家股票的禁令,对自己银行的股票进行投机操纵。他还炮制了股票持有人转让的事件,以火灾受损物品拍卖的价格把股票转让给他的妻子,以逃避税务部门的追讨。其他的华尔街巨星们也因为受到牵连而引火烧身。

奸猾骗子(13)
最令人震惊的是理查德·惠特尼(Richard Whitney)的故事。惠特尼是华尔街老牌贵族的化身,一个出身富贵之家的老牌金融家。从他的一头金发到光彩照人的威泽尔(Wetzel)品牌西装,都散发出一种居高临下的自信光环。他的祖先于1630年乘坐阿贝勒号(Arbella)轮船来到新大陆。他是一个银行总裁的儿子,先后在格罗顿(Groton)中学和哈佛大学接受教育,在波斯兰(Porceleian)俱乐部养成了优雅的习惯。惠特尼经营自己在华尔街开办的公司。他的兄弟乔治是摩根的高级合伙人。他的妻子和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关系非常好。他的岳父是纽约联邦俱乐部(Union League Club)的前任主席。理查德休闲放松的场所是最有异国情调的乡村俱乐部,周末则在他500英亩的新泽西州地产上猎狐,他饲养的纯种艾尔夏奶牛(Ayrshire cattle)屡获殊荣。惠特尼体型健美,留着整齐的发型,肤色晒成棕褐色,拥有一种正直的优雅风度,这种新的华尔街的完美典范就是按照白人新教精英的形象塑造的。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惠特尼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总裁,他彻头彻尾地表现出了华尔街一贯的傲慢自大。在十年大萧条的前五年里,他动不动就目中无人地猛烈抨击罗斯福新政当局的每一项改革措施以及规范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政策举措。他宣扬假仁假义的商业道德,并且鼓吹功劳显赫的古代政权是廉洁奉公的。但是,这种自以为是的狂妄与贵族的温和敦厚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多年以来,惠特尼一直在走下坡路,加之他还经常因为疯狂的投机活动而雪上加霜,所以最终陷入了债务累累的绝境。当他不再受到人们欢迎的时候,当他最后的一些信用老本被榨干吃净之后,惠特尼就只得依靠挪用公款和金融诈骗来度过难关了。他甚至利用自己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财务总管的这个金字招牌,盗用纽约游艇俱乐部交他保管的资金,这家俱乐部是社会名流们最喜欢光顾的鬼混场所。而且他还盗窃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用于救济优秀经纪人遗属的红包。最后,他的不法行为被发现,并且受到了审判,经法庭调查后确认他的侵占挪用罪名成立。一切真相都大白于天下,由于情节严重,他已经是臭名远扬了。曾经与惠特尼在格罗顿中学同班上学的罗斯福总统,这样写下了这个震惊全球的丑闻:“惠特尼这个混蛋。”当这位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总裁忧郁地穿着黑色的外衣、戴着硬圆顶礼帽被警察押解前往纽约州新监狱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听说后不禁为之倒抽了一口冷气。
  无论是信用无可挑剔的人,还是像查尔斯·庞齐这种品行不端的可疑人物,这种金融骗子要想成功,就必须首先把受骗上当者带入他们的圈套,所有骗子概莫能外。人们之所以给20世纪20年代取名为“咆哮的20年代”,部分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美国民众陶醉于证券市场,把它当成了一夜暴富的捷径。每当证券市场繁荣昌盛的时候,投资者往往深陷于某种精神错乱的状态之中。同时,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滋养了这种乐观主义。这些新科技包括:无线电技术、化学材料、电子技术、合成纤维,特别是航空技术。人们的期望很快就脱离了现实。许多人开始以为,这些先进的技术创造与科学发现即将改变的不只是具体的产业领域,还要改变美国人的整个生活方式,或者最少也能够改变国民经济的基本特点。随着这十年的发展演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确信美国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永远繁荣富强的新高度,一个所谓的“全新的时代”。于是,深信科技改变世界的信徒们就开始相信:古老的经济周期性规律以及经济生活中的大起大落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根除,投机行为已经得到驯化,市场风险已经可以控制,甚至由于投资活动已经拥有高级的数学模型,投资已经成为一门科学,它内在的固有风险被降低到了最低限度。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奸猾骗子(14)
这些美好愿景全是一相情愿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正是因为美国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拥有独一无二的强势地位,才使人们产生了这种幻想。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土生土长的乐观主义土壤里自然而然地滋长着。人们感觉美国是历史(或者上帝)选择的国度,这个不切实际的信仰似乎是美国人与生俱来的权力。另外,他们还利用耶利米·丘奇早期认识到的在美国人中间无所不在的那种投机本能,即“每个美国人都是投机者”。但是,部分原因则在于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正在悉心培育着这些幻想,这些幻想反过来又使本已自信有余的人们信心百倍。华尔街的金融家和实业家们、杰出的经济学家以及报纸杂志与广播电台的记者们让整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经济将永远景气的乐观气氛。比如,约翰·J·拉斯克布(John J。 Raskob)出身贫苦,从小就生活在没有水暖系统的廉价出租屋里。但是,他后来就职于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并任高管,同时还是*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他在《女士家庭期刊》(Ladies' Home 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家喻户晓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的口号是“每个人都要富起来”。他的理财计划围绕着一家普通股证券公司的股票进行,公司由一个值得信赖的董事会领导,董事会会购买普通股然后再把利润分配给普通劳动者。你可以每月只投资15美元,如果分红可以积攒下来,20年内你就可以得到8万美元的红利。全国知名的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欧文·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