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饭和法拉利
当然,某种形式的财富或多或少地被普遍认为是“好的”东西,比如健康,拥有一个关系亲密、充满爱意的家庭,被你尊敬的人所尊敬。尽管这些东西不容易被经济学家们进行量化,但是没有几个人会否认这些就是“财富”。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这个词(过于狭义地)通常指的是金融方面的资产,而且往往有资产过量的含义。对于一些人来说,财富的意思可能是拥有比他们主观认为的需求多一点的财产,不管那种财产是什么。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拥有多少的量都不算够。在穷人中间,事物的主观性就不那么强了。对于其孩子就快要饿死的一位母亲来说,每天拥有一碗米饭的财富都算是奢侈了。因此,不管财富这个词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意思,但是至少在这里,它不仅仅指的是拥有两辆法拉利轿车。
财富也不是金钱的同义词,而这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区。金钱只是财富众多的标记或者象征表达意义之中的一种。事实上,财富有时候能够买到金钱所买不到的东西。
为了最充分地理解财富的未来(我们自己的财富或者别人的财富的未来),我们需要追溯到财富的根源:欲望。
从迫切的需求到暂时的需要都可以反映出人的欲望。不管是哪种情况,财富都是满足这种欲望的完美的东西,这就像在皮肤痒处涂抹清凉油一样。事实上,财富一次可以满足的欲望不只是一个。我们可能想在客厅的墙壁上做些美学的修饰。例如在墙上挂上一幅画,即使是一幅廉价的复制品,我们每次看到它时也会产生一种小小的愉悦冲动。这幅艺术品同时还可以满足我们用自己高雅的情趣或者社会地位来愉悦来访客人的欲望。但是财富也可以是一笔银行存款、一辆自行车、贮存的食品或者是一份医疗保险单。
事实上,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给财富下定义:它指任何财产,或是共有或是独有,并具有经济学家们所谓的“用途”——它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形式的安乐,还可以用于和其他形式的能够提供安乐的财富来交换。不管怎么说,财富就是欲望之子。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非常憎恨财富的另一个原因。
掌握欲望的精英
例如,有一些宗教就指责欲望的不是。禁欲主义的信念倡导人们在贫穷面前要消极顺从,让我们通过减少而不是满足我们的欲望来寻求幸福。需求要少,不需用财富就能生活。印度漫长的历史就是这么度过的,但是它的人民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相反,当西方的新教兴起时,该教义却发出了相反的信息。新教不仅没有压制对物质的欲望,反而竭力宣讲艰苦劳动、勤俭节约和讲究美德。他们告诉教众们,只要你按照这个原则做事,你就会实现你的欲望,即所谓自助者天助的道理。整个西方主要就是靠这种价值观发展致富起来的。同时西方也发明了那个永久性的欲望机器——广告,这样就可以激发更多、更大的欲望。
让我们回到亚洲。前些时候,中国一位睿智、坚毅的老共产主义者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说过:“致富光荣。”从而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积压许久的欲望释放了出来,使得中国脱离了长久的贫穷状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欲望之子(2)
在美国,电视节目不断闪现着金融方面的忠告。电视屏幕上充满了股票经纪人及其出版物,比如《金钱》(Money)杂志和《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广告。商业广告片向人们推荐如何少缴税,如何在股票市场上赚钱,如何在房地产业发家,如何在退休的时候回到充满阳光的小岛上安度晚年。洪水般的信息都在推崇欲望,并且使之合法化。
仅在2004年一年,美国的公司就投入2 640亿美元在报纸、杂志、电视、无线广播、直投邮件、商业刊物、电话簿和互联网上,用于刊登广告。2001年,欧洲最大的5个国家花费了510亿美元,这并不算花在互联网、直投邮件和其他几个在美国被计算在内的广告领域的费用。日本这方面的数字是360亿美元。
简而言之,不管是通过禁欲主义、思想形态、宗教、广告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所有的社会里掌管欲望的都是那些精英——这就是创造财富的起点。
很显然,仅靠提高欲望的水平(或者说仅靠颂扬贪婪,而这种贪婪既不同于财富也不同于欲望)并不会使人变得富有。提倡欲望和追求财富的文化并不一定能够获得财富。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那些倡导贫穷美德的文化通常能够完全得到他们所倡导的东西。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财富的浪潮(1)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创造财富。尽管在地球上仍然存在着各种贫穷现象,但长期的现实却是,自古以来,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却混得不错。如果我们没有混好,这个星球现在就不会养活60亿的人类,我们的寿命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长。而且好坏暂且不说,我们现在地球上超重人口的数量就不会比营养不良人口的数量多了。
如果我们愿意将其称之为成就,我们已经取得了这种成就。我们取得这种成就的方式是通过发明犁、战车、蒸汽机车和麦当劳快餐,是通过共同发明了一系列我们一直称之为“财富体系”的东西而取得的。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
史前的爱因斯坦
财富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指的是那种能够满足需求或者要求的任何东西。财富体系就是财富被创造的方式,不管是为了金钱与否。
很显然,早在第一个真正的财富体系产生之前,我们人类都是四处游牧的狩猎者,为了最简单的必需品我们只有捕猎或者到处搜集粮食。随着动物的驯化,狩猎和搜集粮食逐渐转向了放牧或者田园耕耘。但是在数千年前,这些只不过是生存体系,根本算不上是“财富体系”。
只是当人类有能力生产出了剩余产品之后,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财富体系才算出现。自从那之后,尽管人类尝试过众多的方式来生产剩余产品,但是通过历史的进程我们发现,所有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个真正的财富体系大约出现在一万年前。在今天土耳其的卡拉卡达格山附近,某个史前的爱因斯坦(可能是一位妇女)种下了第一粒种子,从而引进了创造财富的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新方法。这时,人类不再靠大自然恩赐,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自然界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了。全世界应该制定一个每年一度的节日来纪念这位不知名的发明者,因为她的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超过了人类史上任何一项发明。
农业的发明意味着在好年景时,农民的劳动可能生产出比勉强糊口稍微多一点的剩余粮食。这意味着,我们的祖先可以不再过游牧生活,可以在一些永久性的村落里安家落户,并在附近的田地里种庄稼。简而言之,农业在其缓慢向全世界的普及中,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由于偶尔有了剩余粮食,农民们就可以储存一些,以备荒年之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做法也促生了一批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的出现:由士兵、牧师、征税官和贡品收纳官所支持的军阀、贵族、国王。这些精英控制了这些剩余粮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并用这种财富创建了王朝帝国,同时为自己奢侈的生活方式提供资金来源。
他们可以建造宏伟的宫殿和大教堂,他们可以将狩猎变为体育运动,他们可以(而且确实经常这么做)发动战争,去争夺土地和奴隶或者农奴,以此为自己生产更多的剩余粮食。尽管农民们饥饿难耐甚至饿殍遍野,可是这些统治者却能用这些剩余的粮食来维持一批艺术家、音乐家、建筑师和魔术师。
总之,第一次财富的浪潮随着其向世界各地的蔓延,创造了我们所称谓的农业文明。
食己类
在之后的数千年中,农业成为了最先进的生产方式,远比狩猎和搜集植物成果丰富。历史学家林恩·怀特(Lynn White)写道,“到公元1100年,重型犁、广阔的可耕种土地、农业和牧业的新式结合、一年三作、现代的马具、给马上马蹄铁和车前横木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农业开发的体系。”怀特所指的是“欧洲北部从大西洋到第聂伯河流域的农业欣欣向荣的广大地区”。
第一次财富浪潮也随之带来了更细的劳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