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有这么多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又是团队中唯一一个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员,严正似乎就成了这个市场与技术之间桥梁的不二人选。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他的责任更重了,身上的工作更多了。
***
一个月后的一天,天空一如既往地晴朗。好像南加州的天空永远都是那么晴朗。120位踌躇满志的学子们穿上了硕士服,站在尔湾大学的礼堂前。不同肤色,不同年纪,唯一相同的是他们脸上洋溢的喜悦。他们有理由高兴,他们用两年的辛苦学习完成了自己的 MBA学业,给自己的未来画上了精彩的一笔,也让自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人群中的 Tim和严正格外显眼,一个老练而充满激情,一个英俊而满怀自信。他们也是得到祝贺和赞扬最多的两个人。每一个同学都来表示祝贺,都为他们感到骄傲。MBA毕业意味着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更大的办公室和更大马力的汽车。但如这两个人一样,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变成了一个自己的公司,开始了创业的征途,才是更令人羡慕和敬佩的。
毕业典礼对美国学生来说是一个节日,他们会叫上自己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参加。当自己的名字被念到时,他们都会兴奋地欢呼着上台去领取毕业证书。同时台下的朋友们会尽自己最大可能一起欢呼雀跃着,甚至是锣鼓喧天。那是一个阶段的胜利结束,也是一段新生活的盛大开始。
当所有人一起把硕士帽扔向天空时,全场掌声雷动!大家互相拥抱,开怀大笑,互道珍重,因为明天,大家将各奔东西。
第一章 投名状(13)
被赞扬和祝福包围着的 Tim和严正是幸福的,也是兴奋的。他们也很清楚地知道,所有过去的荣誉和成绩都已经定格在了这一刻。从明天开始,一切都将从零开始。他们要真的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活了。
***
蒙特利公园市(Montery Park)位于洛杉矶东部,由于住了太多的中国人,所以也被称作“小台北”。街道两旁的商场、餐厅、牙医、律师所等的名字都是中文。在这里,你可以不会说哪怕一个英文单词,只要会讲普通话,当然最好是粤语,就能够好好地生活一辈子。
毕业后的第二天,严正抱着他那画了29个天使的白板搬进了蒙市的一个公寓里面,同住的是一对同居的年轻男女,女的从北京移民过来,男的是一个越南华侨。女主人有一只小狗。这只狗是最吸引严正的,因为他喜欢小动物。也正是因为他这么喜欢小狗,那个女主人才同意让他住进来。本来她是想找个女孩子来一起合住的。
房间没有以前在学校里面住的大,也没有免费的水、电和宽带上网,不过价格还好,350美金一个月。看着自己银行上的数字,严正知道自己的选择并不多。严正感叹着:“唉,挣人民币花美金!真是不划算!当年在北京真是不应该那么挥霍,多留点到现在多好!”
蒙市是洛杉矶的中餐中心,任何国内能够吃到的中餐在这里都有,虽然口味要打个七折,对于严正的胃已经是不错的一个补偿了。
严正搬到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和 James他们三个人离得更近一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一起讨论工作,而不是挥霍在洛杉矶著名的拥堵车流中。James他们三个人平时白天要上班,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这边的工作。每天傍晚,四个年轻人都会聚到一起,先去吃些中餐,再到一家叫“Tea House”的奶茶店去讨论严正白天的工作成果。
严正每天白天会到附近的社区图书馆,找一个没人的角落把自己封闭起来,两瓶纯净水加几块巧克力就是全天的营养来源。他需要尽快把脑海中的产品设计方案和商业计划书里面那些美妙的市场词汇变成一个技术人员能够读得懂的文档。只有这样,技术团队才知道该去开发什么,完成哪些功能。严正以前的经历在这个时候帮上了大忙。虽然从未写过一行程序,但严正以前做销售的时候,都是和技术人员摸爬滚打在一起,一起去和客户讨论,一起熬夜做方案,还考过微软的认证工程师资格考试。这些经历让他非常懂得技术人员的“语言”,知道如何与他们沟通。
让严正最得意的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是当年一个 IBM资深软件工程师的一句话:“对非技术人员,我只和严正讨论技术问题。”有了这些基础,把产品设计翻译成开发规范这个工作对他来说,还不算太累。
另一个工作就没那么轻松了。严正更多的工作则是把未来产品的界面一页页地在纸上画出来。画出来,就是在纸面上还原未来产品的所有界面,展现每一个界面包含的信息,比如:这里有一个表格,这个表格输入的该是什么格式;那里该有一个按钮,按下去后该链接到哪个界面。所有这些信息都需要在一页页的纸面上表现出来。有了这个形象的描述,加上产品设计方案,工程师就能够更轻松地开始写程序了。
“小时候真应该和老爸好好学学画画。”看着厚厚的一摞设计稿,严正经常这样感慨着。他父亲是位美术老师,老人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的美术细胞一点都没有遗传给严正。“以后得请个好美工好好设计一下,这样难看的界面我都通不过!”
第一章 投名状(14)
一个月后,一个 50页的产品设计方案和 300页的手绘界面设计完成了。又过了一个月,一个没有连接数据库的静态演示 Demo(演示版本产品)在他们反复的讨论和更改中诞生了。
***
Steven在这段时间还住在那对医生夫妻的公寓里,还会每个月有那么一周要负责刷碗。
同时,Steven也会常常出现在蒙市。
他是来治病的。
就在他毕业典礼的第二天,Steven碰上了一次车祸。当时他坐在后排,驾驶员是一位刚刚从上海来到美国、拿到美国驾照不久的新手。其实,这个司机在国内已经有近十年的驾龄了。但可能正是这十年的驾龄让他到了美国反而觉得自己不会开车了。左转让直行,右转要等绿灯,到处都是限速,看到八角形“STOP”要停止到静止,有太多的规矩。在国内开车哪有这么多的限制?如果能挂上一些特殊的车牌和标记,在长安街上逆行也没有人管呀!
出车祸那天有些下雨,这位老兄开着新买的福特车载着一个朋友去蒙市的 99大华超市采购,准备买回下一周所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蔬菜。Steven听说后就要求一起去。油价那么高,蹭车一起去能够省下不少油钱呢。
车子下了高速后驶入一段减速慢行的支路。当车子行驶到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时,驾驶员没有看到竖在旁边的“STOP”牌子,相反,他下意识地加了油门想冲过去,结果可想而知,与一辆在干路上的同样飞驰的本田雅阁发生了亲密接触。雅阁的前方全部凹了进去,发动机估计是不能工作了,福特车的右后部分也瘪了进去。所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Steven吓出了一身的冷汗,也从此养成了只坐驾驶员后面的位置的习惯。看看两辆车的惨状,在场的所有人一致感叹:美国车果然结实。
因为是违反了交规而造成的事故,这位刚到美国不久的驾驶员要承担车祸的全部责任。更重要的是这个驾驶员未来几年的保险费用将会因为这次车祸成倍地增长。这将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美国的汽车保险都是和驾驶员的驾驶记录紧密相连的。
怎么办?Steven想起他的一个校友是个老移民,在蒙市开了家律师事务所,找他应该能够帮上忙。果然,这位律师在了解了情况后,很快就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首先,在现有保险公司处理理赔的同时,律师让这个驾驶员立即把自己车子的保险转到另一个保险公司,并上了一个保期三年的保险。这次事故记录应该还没有输入到网络上,打个时间差,迅速把保险转走,新的保险费用应该还不会涨。
同时,这位律师让作为乘客的 Steven起诉自己车子上的这个司机,要求赔偿因为这个事故给自己的身体造成的创伤。而所有的这些医疗费用当然还是由现在的保险公司来承担。这位律师又给 Steven安排了一家华人的私人诊所。连续两周,Steven每天都到这家诊所进行“治疗”,毫发无损的 Steven其实就是接受各种理疗、按摩。毫无疑问,所有的费用都会被记录为高额的创伤治疗费用。当保险公司把赔偿这部分医疗费用的支票寄到这家诊所时,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医生、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