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时代的中国海权-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开始撰写《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将西方利用海洋、控制海洋的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的时候。中国正在建设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唯一的一支近代化海军。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中国,在列强海上力量侵袭的压力下,试图用白银买来海军,买来海防。数以百万计的白银换来了19世纪70年代最优秀的铁甲舰队,但海权的观念,海洋意识是买不来的。清代的海防长期以海盗和海上异己势力为对象,海防体系是以陆基为主(即以海口露天炮台为主)、近海小型战船为辅的水陆相维体系,海岸兵力分散布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将这种星罗棋布的水陆相维的海防体系摧毁,清廷改变战略方针为“重防其入”,修筑了军港,组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等海上机动作战力量,但仍以确保近海、内河与沿海城市安全为首务。中国对海权的理解仅止于此。
  在马汉“海权三部曲”的最后一本《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出版之前,中国历史上这支唯一的铁甲舰队已经在黄海被另一个海洋立国的国家——日本——击败并最终烟消云散。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说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是导致衰弱的根本原因,但在一个海权对陆权开始形成优势的时代,海疆大开肯定是一个陆权主导的国家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海洋世纪到来
  考察百年左右的时间,不难看出中国社会转型的清晰轨迹:即从传统农耕“内向型经济形态”向“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形态”的演变,由此带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政治、军事、外交、法律、教育、道德、风俗等全面转型。尽管因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影响,百年转型过程中出现过曲折和断裂,然而基本趋势未变,尤其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转型呈现加速趋势。时至今日,我国对国际能源的资源型商品的依赖程度增加。我国原油、铁矿砂、氧化铝、铜矿石等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40%…90%。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亿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在石油消费方面也仅次于美国。未来15年,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会更加明显; 此外,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目前已经达到万亿美元的规模,2006年的进出口总额更高居世界第13。海外贸易已成为中国的主要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海上生命线”以及远离本土的海外贸易区域的稳定。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升,日益快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已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状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建设海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强烈。面对中国建设海权的呼声,某些西方国家和周边地区对中国深怀疑惧之心,就连我们自己亦感惊诧。别人的疑惧、我们的惊诧,都来自历史经验和启示。来自“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召唤强大海权的千古不变的历史定式,以及国家政治、外交、军事等即将面向海洋的逻辑展开。 txt小说上传分享

崛起时代的中国海权(3)
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
  2006年7月,中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一些西方观察家认为,郑和当年航行的路线(从马六甲经霍尔木兹海峡到*半岛,再从伊朗到东非)正是今天中国的海上运输命脉。美国*学者由此宣称中国正试图重新振兴“郑和之路”。他们认为,中国正在郑和当年航行的线路上通过发展援助、贸易往来以及投资建造公路和港口,逐步加强战略据点的建设。他们还为中国这些正常的海外投资行为总结为一个中国的战略——“珠链战略”。《华盛顿邮报》说,珠链上的珠子已经安置在缅甸,泰国和南中国海。
  美国的担忧可以有多种解读,但其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闭关锁国后,中国人的海洋意识正在觉醒,海上权益正在成为政府的战略考虑。正如国家海洋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杨金森所说,“海洋开发和建设海洋强国已经写进了十六大报告,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2006年6月30日,国家海洋局牵头召开了《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涉海部门和单位的近25位专家和领导与会。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这是继1998年中国发布《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和200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计划纲要》后又一次带有标志性的工作。这是我国首次将海洋事业发展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志辉认为,“这对我国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部署,推进建设海洋强国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2004年3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议上强调: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加强海洋调查和规划,全面推进海域使用管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国务院总理*也专门做出指示:国家海洋局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立法、管理上,按照“三定”方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认真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责。
  相关部门和机构已开始强化对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如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设立专门的《海洋国土》课程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中央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间连续播放了四十集大型电视系列片《走向海洋》,收视率也不错。另外,一些地方开始定期举行海洋节和海洋论坛。
  维护国家利益需要一支蓝水海军
  海防之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已经无需再做讨论。我们要问的是,在中国和平崛起,融入国际社会,利益日益全球化的年代,中国需要一支怎样的海上力量来保卫我们的海洋权益和海上权利。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尽管曾经经历了艰难的时期,但中国仍然建立起了一支兵种齐全的海军,但目前海岸防卫能力仍有限,为应对急剧转变的战争模式和战争形态,中国的国防视野应当相应变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对外贸易,绝大部分都是依靠海上运输,海上航线的安全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任何主要海上通道的阻断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但是,中国目前有限的海军力量,尚难确保从中东和非洲运回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船只万无一失,能源安全操控在美国等海权大国手中的现实,令国人不安。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海军)的强弱,国家主席*提出“需要锻造一支强大的、确保随时有效执行任务的海军队伍”,是实施中国海权战略的号令。发展“蓝水”海军,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已使这种令国人尴尬的情况有所改变,但与大国掌控海权的要求,与真正的蓝水海军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目前中国海军在世界的地位究竟如何?国际军事界一般认为,中国海军虽在舰艇数上仅次于美、俄海军,位居世界第三,但在质量上比英国和法国海军都落后,由于没有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等大型舰只,加上防空与反潜能力薄弱,海上补给和空中加油问题很大。
  美国前任国防部军事战术专家洛克非斯认为,中国海军目前在亚洲地区具有相当实力,中国潜艇封锁战理念运用十分纯熟,但是远征陆战作战思路还比较保守。虽然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战斗力显著,但目前其水面舰队的地区外战斗能力尚显不足,除了4艘从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以及刚刚成型的2艘兰州级驱逐舰外,没有能在己方陆基空中力量防区外为自己的两栖部队提供支援的水面战舰。中国海军缺乏足够多的区域防空战舰以帮助舰队抵御敌方飞机或反舰导弹的攻击。
  英国海军分析家杜宁则认为:“中国海军现有三个舰队,目前的计划就是希望在台湾海峡和有争议的南沙群岛获得真正有效的作战能力。但要获得这种能力,中国海军需要有效的海上制空能力,否则难以在战时为舰队提供可靠的保护。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否要建造航母——真正‘蓝水’海军的核心和象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发达社会主义”海军之梦(1)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大海军建设
  》文  张  威
  “目前在制定我们对外政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