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阶段,主要表现在历时两年多的谈判与战斗同时较量。但是政治、外交斗争的胜利要以军事斗争为后盾,必须有作战行动相配合。
一、抗美援朝(7)
抗美援朝战争,面对强大而蛮横的对手,同它进行政治、外交斗争,无疑是非常困难的,经过尖锐的军事较量,它才讲一点理。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中,中共中央始终贯彻了“能战方能言和”的思想,坚持了军事斗争与###双管齐下的方针。志愿军参战之前,采取“先礼后兵”的原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即以陆、海、空军大举侵入朝鲜,同时用武力霸占了我国的领土台湾。在美军入侵朝鲜的第3天,毛泽东即向全世界表明了我国的严正立场,指出:“全世界各国的事物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能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和坚决的反抗。”中国人民“既不受帝国主义的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威胁”。他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在表明了我国的政治立场以后,立即在军事上作了应变的准备。9月中旬,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并加速向北推进时,周恩来对美国发出了严正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为争取避免出现中国被迫出兵的情况,中国决定通过外交途径向美国再一次提出警告。10月2日深夜,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印度转告美国: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一定要管。但是,美国无视中国的警告,于10月7日越过三八线,并向中朝边境疯狂冒进。面对美国的疯狂挑衅,中国人民忍无可忍,只好举起反侵略的旗帜来制止美国的侵略,用战争来保卫和平。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后,同敌人在军事和外交两条战线上进行了尖锐的较量。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及时地捕捉战机,第一仗就把敌人由鸭绿江边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敌人遭到第一次军事打击后,美国在联合国诬蔑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干涉朝鲜,是侵略。这样,我国又在联合国与美国进行了第一次较量。为了阐明中国抗美援朝行动的正义性,我国又派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演说,控诉美国侵略我国台湾和武装干涉朝鲜的罪行,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动是完全合理的和正义的,同时再次重申了中国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主张。我国代表在联合国讲坛上义正辞严的发言,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使美国完全处于被告地位。这是我国在联合国第一次与美国交锋。这次外交较量,我国获得了重大的胜利。志愿军入朝至1951年6月,连续发动了5次战役,把敌人打退到三八线,敌人付出了重大伤亡,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败退中丧命,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美国统治集团承认:朝鲜战争是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合国军有胜利的希望”,只好接受停战谈判。当时《美国新闻与世界导报》不禁慨叹地说:“一个美国司令官,在美国政府的命令下挥起白旗前去和敌人谈判,在美国立国175年的历史中,这是第一次。”停战谈判的局面,是军事斗争的胜利造成的。
1951年7月,敌我双方在三八线上开城进行停战谈判后,美国并不甘心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因此谈判一开始,它便采取了拖延和讹诈的政策,不肯公平合理地解决朝鲜问题,企图用谈判来掩护军事进攻,以军事压力来迫使志愿军屈服。因而战场上便出现了边打边谈、军事斗争与谈判斗争交织进行的复杂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彭德怀提出了“###与军事斗争双管齐下”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志愿军又以新的形式同敌人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即面对面的桌上谈判和枪对枪、刀对刀的战场较量。
当谈判进入军事分界线这一实质问题的讨论时,美国以所谓的“谋求海空优势的补偿”为借口,妄图将军事分界线划入志愿军阵地后方,不战而获得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我方驳斥和拒绝后,美方便狂妄地发出了“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的叫嚣,连续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志愿军坚决地粉碎进攻后,它回到了谈判桌上来。之后,又以沿海岛屿不受军事分界线限制为由,企图强占朝鲜北部沿海岛屿。针对这一情况,志愿军以军事进攻收复了这些岛屿,粉碎了敌之无理要求。1952年,美方又在战俘遣返问题上进行讹诈,拖延将近一年。为了配合这一谈判斗争,志愿军于1952年秋进行了全线性的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接着于1953年春迅速做好反登陆作战准备,粉碎了敌人的登陆冒险。敌人又被迫于1953年4月回到谈判桌上来,恢复了停战谈判。可是,当停战谈判接近成功之时,敌人又进行阻挠,李承晚集团竟公然强行扣留我方被俘人员,破坏停战协议的签字。为了促进停战的实现,志愿军又发动了1953年夏季攻势,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美方被迫于7月27日同我方签订了停战协议。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证明,谈判的局面是军事斗争胜利造成的,同样,停战的实现也要靠军事斗争的胜利来争取。但是,军事斗争必须服从###,###必须靠军事斗争来配合。
3、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抑制敌人技术装备优势的发挥。抗美援朝战争,在武器装备上敌优我劣相差较以往所进行的任何一次战争都要悬殊。对此,如何充分地发挥优势和特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想方设法抑制或减少对方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威力和作用,有效地进行作战,是中央军委在军事战略指导上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战争中,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彭德怀等,特别强调发挥夜战、近战、速决战的特长和政治工作的优势,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轮番作战的战略指导方针。
一、抗美援朝(8)
以劣势装备战胜高度现代化的敌人,在战役、战术指导上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就必须根据敌我情况及主客观条件来想办法,即如何削弱敌人的优势,抓住敌人的弱点;如何发挥优点,克服弱点;如何利用客观的有利条件等。当决定出兵抗美援朝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采取何种战法,能避开敌人强大的空军优势。因此,志愿军刚一入朝,尚未同敌人进入交战时,中央军委就把敌人杀伤我之人员、妨碍我之活动究竟有多大,以及利用夜间行军作战之熟练程度,作为争取转变朝鲜战局的先决条件,指示志愿军要广泛地进行夜间作战。夜战、近战和速决战,是人民解放军在20年国内革命战争中惯用的作战原则,是擅长的传统战法。而朝鲜战场上最突出的问题是,敌人有大量空军掌握了制空权,步兵机械化程度高。如:美军步兵一个师就有坦克144辆,火炮230余门、飞机18架、车辆4100余辆,机动快,火力突击力强;但其步兵战斗力不强,怕近战、夜战和被包围切断退路。志愿军步兵一个师只有火炮100余门,但作战勇敢、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擅长夜战。夜间作战,对敌人飞机、火炮和坦克威力的发挥有一定的限制。故充分地利用夜间作战,敌我相较,对我有利。所以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作战基本上采取了夜战,不仅用于战术范围,而且发展到战役规模,贯穿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形成抗美援朝战争中作战的特点之一。即:进攻通常在白天准备,黄昏出动,一般是利用一两个夜间,从战役上大胆实施穿插迂回,割裂敌战役布势后,再用几个夜间在战术上分割包围,各个歼敌,完成战役任务;防御时,主要是利用夜间实施反冲击,歼灭敌人,恢复阵地,并组织增援和补给,增强防御力量。朝鲜战场的经验证明,夜间作战是劣势装备的军队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此同时,志愿军还运用了近战和速决战的作战方针,朝鲜战争中,敌人步兵作战,对其空军、炮兵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千方百计地使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火力难以发挥作用,这是志愿军战役、战斗上的关键问题。针对美军“铁多气少”的特点,彭德怀在志愿军出国之前即提出:要“敢于近战、用炸药,拼刺刀,投手榴弹,这些都是敌人害怕的”。在运动战的条件下,力求调动敌人,充分利用夜间的条件,在运动中迅速分割、包围、歼灭敌人;在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