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愈的希望破灭了。他不能再如此在长安生活下去。长安之大没有他立锥之地,那些巍峨的宫殿楼阁离他是如此遥远,那宜春院里飘散出来的音乐之声已不再悦耳。
韩愈决计离开他苦恋十年不忍割舍的帝王之都,返回故乡河阳。他得知夫人卢氏和乳母已从宣州回到河阳韩庄,韩愈需要家庭的温馨来安慰他那颗痛苦而焦灼的心。
韩愈走出都门的前夜,久久难以入睡,往事如潮涌水上心头。十年的努力竟成泡影,是命运在捉弄自己,还是世道不公?韩愈忽然想起汉朝刘向在《新序》里讲过的道理:达官贵人们的马吃粮食都吃腻了,穷秀才却连糠厥麸子都吃不饱;老爷们的厅堂里铺满锦绣,穷秀才却连件短衫都穿不上。老爷们得志时,一点都不体谅穷秀才,有朝一日倒台子,还能期望有人帮助吗?现今这几位相公,不就像刘向所讥刺的燕国的相爷么?
韩愈越想越愤恨,他中夜起坐,轻轻吟唱出心中的不平:“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粑。土被文绣兮,士无短褐。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郁积于心的痛苦,只有借助笔墨来抒解。他从行囊中取出纸笔墨砚,在烛光下写下了《感二鸟赋》——
“感二鸟赋。并序
公贞元十一年正月至三月,以前进士三上宰相书,不报。时宰相赵憬、贾耽、卢迈,宜其不遇也。五月东归,遇所献二鸟,感而作。公之赋见于集者四,大抵多有取于《离骚》之意。此篇苏子美亦谓其悲激顿挫,有骚人之思,疑其年壮气锐,欲发其藻章以耀于世。苏语虽少贬,然《进学解》所云不虚矣。
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而西者,号于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进于天子。”东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因窃自悲,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其闲居思念前古当今之故,亦仅志其一二大者焉。选举于有司,与百十人偕进退,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鸟也,惟以羽毛之异,非有道德智谋,承顾问,赞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故为赋以自悼,且明夫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焉。其辞曰:
吾何归乎!吾将既行而后思,诚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从之。出国门而东骛,触白日之隆景;时返顾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过潼关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感二鸟之无知,方蒙恩而入幸;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 厄,曾二鸟之不如;汨东西与南北,恒十年而不居;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得良弼于宵寐;孰左右者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致;虽家到而户说,只以招尤而速累。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盍求配于古人,独怊怅于无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戏;幸年岁之未暮,庶无羡于斯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孟郊再度落榜
长安米贵,衣食难觅。
韩愈愤懑、焦躁、寝食不安。
更深人静,盘坐草席,自省再三,韩愈不禁悲从中来。他想,自己的处境恰似一个溺水的人,需要人援之以手,可是当朝宰相们却站在岸上眼看着我下沉,真狠心啊!素不相识者尚能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于水火,而皇上所尊敬的大臣就如此无情无义么!
虽然有北平王马燧的周济,但仰食于人总是难于启齿。堂堂五尺男儿,读烂了四书五经,况且已进士及第,却得不到一官半职,领不到些许薪俸,养不活自己,更谈不上供养妻室。
“古之君子如齐国大臣管仲能大胆地从强盗中发现人才,我韩愈总不至于比不上强盗吧?宰相大人为何不能稍加关照呢?”韩愈下决心再次给宰相上书。
在韩愈第一次上宰相书后的第十九天,韩愈于黎明时分点亮蜡烛,铺纸提笔从卯时写到辰时,把近似责问的期待和满腔激情,倾吐在这第二封上宰相书里。
二月的长安城,春光融融,正是游春的好时节。
韩愈无心观赏景致,胡乱吃过一张胡饼,便急匆匆朝光范门奔去。
守护光范门的还是那位执戟武士,他不理会韩愈晋见宰相面呈书信的请求,斥责道:“你已经来过一次,应当懂得规矩。”
韩愈道:“既然不准韩某面呈宰相,就请代为转呈吧。”执戟武士收下书信,韩愈愤然离开光范门。
孟郊于贞元十年末从汝州返回长安,准备参加贞元十一年初的礼部进士考试。
韩愈告诉他,李观去世了。
孟郊听罢如闻晴天霹雳。“自闻丧元宾,一日*狂”,他连夜写下《哭李观》以抒发内心的伤痛:
“志士不得老,多为直气伤。
阮公终日哭,寿命固难长。
颜子既殂谢,孔门无辉光。
文星落奇曜,宝剑摧修铓。
常作金应石,忽为宫别商。
为尔吊琴瑟,断弦难再张。
偏毂不可转,只翼不可翔。
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此义古所重,此风今则亡。
自闻丧元宾,一日*狂。
沉痛此丈夫,惊呼彼穹苍。
我有出俗韵,劳君疾恶肠。
知音既已矣,微言谁能彰。
旅葬无高坟,栽松不成行。
哀歌动寒日,赠泪沾晨霜。
神理本窅窅,今来更茫茫。
何以荡悲怀,万事付一觞。”
新的一场进士考试揭晓,年已四十有五的孟郊又落榜了。
寂寞悲凉的老书生与韩愈相约去给李观上坟。
1、刘禹锡喜作“探花郎”
刘禹锡是于贞元九年(793年)正月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试前,户部侍郎(掌财政、民政的中央最高长官之一)顾少连代行礼部侍郎(掌礼仪、文教的中央最高长官之一)的职权,主持进士考试。他将应考的数千举子集中在国子监(国立大学)中,在先师孔子圣像前,让全体考生们对着孔圣人行大礼。事毕,又让下官、筮吉日,作为考期。顾侍郎还请来宰相等高级官员,会见诸位考生,并请宰相发表讲话,勉励考生获得成功。当晚考生们便歇息在国子监中,等侯考期的到来。
到了正式考试的那天(要考三天),考场上严设兵卫,禁止一切闲人出入。考生们鱼贯进入考场,在入口处还有兵丁搜索衣物,防止考生夹带纸条作弊。而且每人还发蜡烛三支,因为冬天日短,天黑得早,所以借用蜡烛来照明。若三支蜡烛点完依然没有考完,只能被“抢卷”了。
刘禹锡参加的这次进士科考试诗题是《风光草际浮》、赋题是《平权衡赋》。
刘禹锡的诗是这样写的: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
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
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
影碎翻崇兰,香浮转丛蕙。
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
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这是一首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排律诗,押仄韵,唐代“省试(即进士科考试)诗”形式就如此固定,每个人都必须按此形式写诗。这首诗的内容大致是说:一场春雨过后春天的景色呈现出一派温和欢欣的样子,草碧日丽,光色新美。这春光降临在草丛间,便使初生的草芽呈现出一片生机,又使草叶互相纠缠,纷披繁茂,遮蔽掩映。刚才还怀疑这春光沉埋在丰盈的草丛中,见到和风吹拂,纤细的草茎摇摆不止,似乎又看到了它那跳动的身影。丛丛兰草在春风中翻动,光晕闪烁。阵阵香气在兰草丛中沉浮,经久不散。湿淋淋的水气笼罩在碧翠的草叶间,似乎也染上了绿意。点点滴滴的露珠撒落在草叶上,似乎能串联起一圈圈珍珠。我在这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去采集这迷人的香草,感到内心愉悦,激动不已。
刘禹锡的这首诗,以清辞丽句写出春光在香兰中浮动滋长的情形,表达了他对高尚人格的追求,立意颇高。但用词过于华美,联想缺乏深度,若置于他的诗集中,只能列于中下等位置。这是因为省试诗大多限题限韵,束缚思想,不容易写好。唐代进士中能将这种省试诗写得达到上乘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