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残燕子楼-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有六个儿子,分别晕贶、觫、汇、秩、迅、迥,皆知名于当时。

  接着就要说到了中唐的著名诗人——彭城人刘禹锡。

  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在江南水乡嘉兴县有一所宅院,这是彭城刘氏的后人刘绪的家。刘绪的祖先是匈奴族人,其六代祖刘亮是北朝北魏的冀州刺史,后来又任散骑常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刘亮也随即于洛阳定居。刘绪的祖父刘凯,在唐代当过博州(今山东聊城)刺史。父亲刘云,先后当过洛阳主簿、殿中侍御史,并以儒学出名。刘绪本人,因为青壮年时遇安史之乱,跟随全族迁移到苏州一带定居下来。

  此时院里传出一声声不太洪亮的初生婴儿的啼哭声,接生的稳婆手抱着这个刚刚来到人世的小生命,笑容满面地对着产妇,这位年龄约有40岁的中年产妇贺喜道:“刘夫人,恭喜您晚得贵子!”

  刘夫人娘家姓卢,自从嫁到刘家给刘绪作妻子以来已有20多个年头了。丈夫刘绪是个读书人,没做什么官,只在江南一带的官府中当幕僚,因职卑位贱,在官场上疲于奔波,常常顾不上家小。后来境遇有所改善,方能携带家眷至任所,而卢氏此时却已是30多岁的中年女子了。在这个新生命降生前,卢氏也怀过好几胎,可是不是流了产,就是夭折掉,竟没给刘家留下一点儿血脉。卢氏天天给菩萨烧香,拜送子观音,总算又怀上了一胎,而且居然还平安降生。虽然眼前这个姗姗来迟的儿子长得瘦瘦的,手脚的弯处满是粉红色的皱纹,但额头相当饱满,他哭几声,又转动几下小脑袋,似乎在寻找自己的母亲。卢氏看到这里,心头止不住一热,一把抢过儿子,拉长着声腔说道:“儿啊!我的亲骨肉啊!”

  就在这时,有个仆童站在内室的门帘外,向屋里喊道:“禀报夫人,老爷回来了。”

  卢氏连忙回话说:“快请老爷,快请老爷。”正说着,刘绪掀开门帘快步走进内室,对着产床上的夫人抱拳施礼道:“夫人辛苦,望多多珍重!”

  卢氏见丈夫从苏州的官任上匆匆返回,心中很是欢喜,她在床榻上略略抬了抬头,对丈夫说:“夫君一路劳顿,产房内污秽不堪,还是快些去歇息吧。”

  “不。”刘绪的兴致很高,他夫人为他生了久久渴盼的儿子,他的心能平静下来吗?他弯下身细细端详着新生的婴儿,口里不住地说:“好,好,我的好儿子。”

  接生的稳婆在一旁看着这对夫妻只是痴痴地望着儿子乐,就插嘴道:“老爷是个识文断字的人,不能像我们小民百姓那样只顾高兴哪,快给这孩子起个好名才是。”

  刘绪正了正色说:“婆婆说得正是。夫人,不知你在生这孩儿之前有何预感,有何征兆?”

  卢氏想了想便说:“预感倒是没有,说征兆吗,好像是一一”卢氏要说的是她在分娩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只见太湖地区突发洪灾,那无边无际的大水冲破堤岸,从太湖中向四处漫去。它淹没了庄稼,爬上了窗棂,越过了房梁,无数百姓被迫躲到高冈畔、房顶上。就在这时,有位白须老人从空中走下,他手执铁锄,在大水中搅了三下,就见洪水忽然退去。百姓们欢声雷动,各自返回家园。卢氏也正待回家,忽然见到有个蜡烛包,里面包着一个婴儿,那蜡烛包正挂在一棵大树的枝桠上。卢氏刚刚用手解开蜡烛包,待要去抱那婴儿时,那梦就醒了。

  “好梦啊,好梦!”刘绪拊掌大乐,对夫人及稳婆说,“这白须老翁分明是治水的大禹,这孩子分明是大禹送来我家的香火继承人。我看,就叫他禹锡吧!”‘禹,者,大禹也;‘锡’者,赐也。哈哈,真是老天有眼,赐给我刘家这个好儿子!” 这样,刘绪的儿子就正式取名叫“禹锡”,而且刘绪还准备好“梦得”两字作他儿子的字,供他成年以后使用。刘绪为他能给儿子起这么一个好名字而得意了好些日子,如果他能像他的妻子卢氏一样也活到90高龄的话,他就能亲眼看到儿子的出息,并且一定能为自己的儿子那杰出的诗名、高尚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而自豪一世了。

  刘绪喜得贵子,心情十分愉快。眼看着自己行将步入暮岁,而功业无成,始终寄人篱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现在日过中天渐近黄昏,终于盼来禹锡这个宝贝儿子,如何不令他喜出望外。“刘家有人了!”他在心中不止百遍地默念着这句话,他下决心要将儿子培养成先辈儒业的承继者,培养成诗文兼擅的人。

  光阴荏苒,时间到了大历十三年(778年),小禹锡已经长到7岁,便进了嘉兴县城中一家出名的私塾馆读书。他的老师是位须发皆白的老明经,满肚子学问,一身的正气,因看不上官场的污浊,辞去僚属之类的职务,回到故乡教孩子读书。小禹锡在他的教诲下进步很快,不出半年已读完《诗经》,现在《尚书》也学了好几篇。

4、刘禹锡师从皎然
这天,小禹锡听着老师讲解新课,最后有两句中竞嵌着自己的名,那就是“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小禹锡急不可耐地问老师说:“先生,你念的我什么玄圭,什么成功?”老师先是一愣,然后见问话的是小禹锡,心中忽然省悟过来,笑呵呵对小禹锡说:“你问得好,还是去问你的爹吧,他会告诉你的。”

  正好这几天刘绪因公务路经嘉兴,身子有些不适,便托差役给苏州任上的节度使李栖筠送去一信,请求准他几天假,待在家中养好身子就返回。此刻,他正躺在长椅上假寐。小禹锡放学还家,见多日不见的爹爹回来了,高兴得连蹦带跳地跑拢过去,摇晃着爹爹的身子喊道:“爹爹,爹爹,我今天学《尚书》,先生让我问你,怎么我的名字在《尚书》里呢?娘不是说你给我起的‘禹锡’是大禹送子的意思吗?”

  刘绪见状十分高兴,一把搂过儿子便说:“是呀!我的儿,你叫‘禹锡’是大禹送子的意思,那是你母亲梦中得儿,所以我早就准备将‘梦得’两字作你将来成人时的礼物送给你。不过——”刘绪喘了口气继续说道,“你的名‘禹锡,有更深的含义,那就是你先生今天所提到的、《尚书》中‘禹锡玄圭,告厥成功’的意思。”原来,“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八字是说大禹疏通了洪水,平定了天下,受到了帝舜的嘉奖,便将一种叫“玄圭”的黑色美玉赏赐给大禹,用来表彰他对百姓所作的巨大贡献。

  再说小禹锡读书刻苦,加上天资又好,不过几年工夫,《诗经》、《尚书》早已烂熟于心,而且《易经》、《尔雅》这些难学的书也学懂了十之*,至于《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及《论语》、《孟子》等文章也差不多都能背诵,这些儒家经典著作已经在小禹锡头脑中扎下了深根。

  刘禹锡家住的嘉兴地区是处在杭嘉湖平原的北端。那里河港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南北有大运河相通,且有驿道相连,南来北往的船只车马如穿梭一般繁密。那驾船的、赶车的贫苦百姓一边或拉纤或挥鞭,一边拉长了声腔唱起了山歌,听得让人出神。小禹锡在运河边、驿遭旁一听就是半个时辰,他觉得那些卖苦力的民佚真不简单,唱出的曲调竟那么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学着唱几句:“运河两岸花连花,春风吹浪正淘沙。船家女郎剪织锦,漂到中流比晚霞。”

  小禹锡将这首新学的山歌从运河岸边唱到塾馆,正巧被他的老师听见,老师马上把小禹锡叫到身边,很是生气地说:“禹锡,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既知书,又识理,怎么今个哼这些淫调野曲呢?”

  小禹锡有意不服。他想,从来还没有听到这么好听的,而且,女郎的织锦在水流中同晚霞媲美,这歌的意境多美。正欲张口争辩,老师见他没有认错的样子,火气就来了,指责他说:你不是孔圣人的门徒吗?你倒说说,孔圣人在哪篇文章中说过山野之良能唱出好曲来?你大概不会忘记他老人家倒是说过;郑声淫,的,你唱的那个曲儿正是‘郑声’呀,是咱们读书人万万唱不得的!”

  老师见小禹锡没有反应,继续训斥道“要听雅正的音乐,孔圣人听舜王传下的《韶》乐,沉浸于其中,甚至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并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竞到了这种境界。他老人家还赞美《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这才是咱们读书人应该听的事。”小禹锡对老师的告诫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感,因为他原先学习《论语》时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