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残燕子楼-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建封忙收刀挺身,一招“霸王开弓”将那剑锋让过,随即反手一刀,将吴蛤蟆手中的剑猛地一揢,吴蛤蟆只觉得臂膀一麻,手中的那把剑早已飞向空中。

  张建封一个飞身上迎,用另只手接过那把剑,飘然落在吴蛤蟆面前,刀剑分压吴蛤蟆的双肩,冷笑道:“小小山匪出身,也敢在我面前逞强?” txt小说上传分享

2、张建封义释吴蛤蟆
这张建封原本是一介武夫,武功十分了得,他哪里把吴蛤蟆放在眼里?若不是怕双方互相伤害,他才懒得与吴蛤蟆动手。

  张愔等人忙将吴蛤蟆捆了。

  吴蛤蟆大叫:“既栽在你的手里,要杀要刮利落些,一刀便可,老子认了,休要这等罗索!”

  张建封道:“想得倒好,你刺杀朝廷命官,这岂是一刀私了的事?”

  吴蛤蟆怒视:“你将怎样?”

  燕娘正待上前劝说张建封饶了吴蛤蟆的性命,不料张建封却摆摆手,示意她不要再说什么。这才走近吴蛤蟆,亲手将捆绑吴蛤蟆的绳解开,说道:“我能会怎样对待一个当年奋力协助白大人保卫徐州的有功之人啊!”

  吴蛤蟆见张建封如此,木然地不知所措。

  张建封又道:“当年吴老弟之举也是为朝廷效力,不知为何今日却为何对朝廷官员恨之入骨?”

  吴蛤蟆道:“我只是恨那些不顾百姓死活而只讲花天酒地之官员,为了报效朝廷,我可以舍弃所爱,在燕娘的问题上,我对白季庚做出了让步,尊重了燕娘的意见,但如今白季庚却对燕娘弃而远去,抛弃了当初的承诺。张大人想必也是三妻四妾之人,为何有要打燕娘的主意,难道燕娘非要做那官府的寄生虫不可?”

  张建封惨笑道:“你颇能杜撰,我张建封何来三妻四妾?不妨打听,我张建封可是那寻花问柳之辈?我对燕娘虽然爱慕,但绝非你所理解的那等肤浅!燕娘代表的不仅仅是她的技艺,而且她还代表着虞姬歌班,更要代表徐州的一种魅力,今天我只所以请她一家过来,并非要打她什么别的主意,而是由她自己心肯情愿地为繁华徐州出力,我既不需要任何的强迫手段,也无那些所谓官员的卑鄙目的。我既然坐镇徐州,就要让徐州歌舞升平,不再让百姓受战乱之苦。难道我就错了么?难道我就不应该接近燕娘么?难道接近了她就说明我再打她的什么坏主意了么?”

  吴蛤蟆瞠目结舌,面有愧色,他起初听人传说张建封要霸占燕娘,还要燕娘做他的家妓、小妾,如果他果真如此,张建封作为徐州的最高官员,没什么必要遮遮掩掩,当今社会,不乏荒淫无度的隋炀帝“颇玩淫曲”、异技*不绝于耳的遗风。大唐经过“贞观之治”,达到了其统治的顶峰时代,疆域广阔,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百姓乐业。伴随着国富民强而来的自然是全国上下不断滋长的奢靡之风,妓业也发展到一个相当鼎盛的阶段。如今的性文化比较开明,官吏宿妓不会受到法纪约束和舆论非议,而且会被视为*韵事而传为美谈,甚至加以仿效,因而官吏狎妓之风盛行。上自宰相、节度使,下至庶僚牧守等小官,几乎无人不狎妓,有很多*韵事。宫妓盛行不衰并正式形成了教坊制度,地方官妓迅速崛起,营妓、家妓等继续有所发展。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既不承认接近燕娘是为了宿妓,那究竟是为了什么?

  张建封似乎看透了吴蛤蟆的心思 ,遂正色道:“我和燕娘商议的都是徐州繁荣昌盛的大事,绝非如人胡乱猜测的那些男盗女娼之事,我要在徐州建造大唐州县一流的文化娱乐场所,同时还要培养一流的歌舞明星,要让徐州的百姓享受到京城般的风情。难道吴老弟就不想让燕娘为之做出奉献?”

  燕娘道:“吴大哥,我们来张大人府上就是商议在云龙山以西建造娱乐区的。张大人即将上奏朝廷,赢得费用上的支持,这无上尝不是一件好事。请大哥消消气吧。”又对张建封道:“大人,就原谅大哥的莽撞吧。”

  张建封笑道:“怎么又大人起来了?我们不是亲家了?嗯?”

  关之均半天才找到话题:“对对对,张大人已经是盼盼的干爹了,当然是亲家啊!”

  吴蛤蟆恍然大悟,忙对张建封报拳施礼到:“请恕在下不明就理!”

  张建封拉着吴蛤蟆的手,哈哈大笑:“大家都是自己人,以后只要不再骂我狗官就行了,如果我真做了对不起徐州百姓的事,你可以随时随地行刺本官,哈哈——”

  吴蛤蟆这才转为笑脸:“请治在下不敬之罪。。。。。。”

  “哪里啊,还真指望你能为徐州的繁华出力呢!如果信得过老张,吴老弟不妨留下来做事,军营里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啊。。。。。。”

  燕娘忙道:“我替大哥谢谢您了!”

  吴蛤蟆大喜,急忙跪下:“谢大人!我愿追随大人。”

  张建封拉起吴蛤蟆:“快快请起!我不日就要赴京,希望工程尽快开工。”

1、韩愈长安结诗友
第十五章

  长安。

  一位行吟者的声音苍劲而凄楚,诵出李白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两个青年从跟前过,一人问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否有些颓唐?”

  行吟者竟浑然不觉,仍沉醉在诗境中,低头吟自己的诗:

  “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我更喜欢太白‘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这句话。”

  行吟者一怔,抬起头来,惶恐道:“恕罪,恕罪。”

  另一人哈哈大笑道:“东野兄竟自一人吟诗,不让小弟赏玩。”

  行吟者这才从诗境中醒悟过来连连道:“元宾贤弟,在下正要请教哩。”

  行吟者叫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大笑之人叫李观,字元宾;陇西人。

  李观向韩愈介绍道:“这位就是我新近认识的朋友湖州孟东野先生。”

  韩愈向前施礼道:“在下韩愈,字退之。”

  孟郊笑道:“久闻大名,未曾拜会,不期道中相遇,我孟郊真乃三生有幸也!”说罢向韩愈深深一躬。韩愈道:“东野兄现在何处下榻?”

  孟郊道:“在下暂在一寺院借住。”

  韩愈道:“今晚到敝寓所饮酒如何?”孟郊道:“这就打扰了。”

  孟郊来到客户坊韩愈所居旅舍,要来纸笔,将刚才吟诵的诗写了下来,其中一首题为《赠李观》: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

  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

  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

  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

  题下特注出“观初登第”。

  李观细细读过,心中一阵酸楚,心想:自己侥幸得中,假定可以转让,应当让给年长的东野。但面对东野这副愁苦的面容,似乎什么样的言词都将变成虚套,于是只说了句:“孟兄高才,明年高中无疑。”

  韩愈拿过诗也低吟了起来:“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落榜的痛苦,记忆犹新,对孟郊此刻的心情,韩愈十分理解,但又找不出话来安慰他。一会儿,旅舍仆役送来果晶酒菜,三人席地而坐,韩愈向二位朋友各满满斟上一杯。乘着酒兴,彼此都敞开了心扉,倾吐心曲。

  孟郊,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其父孟庭玢,曾任昆山县尉。已经四十多岁的孟郊,岁月蹉跎,两鬓染霜,初试礼部落榜,心境凄然,长安无亲无故,更觉孤单。年少时鄙薄功名,隐居嵩山,只是读书写诗,不为世俗所扰。壮年时漫游河洛、江南,无所依归。前些年回乡省亲,老母命他赴京应进士试,日后好寻个前程,养家糊口。盂郊是个孝子,遵母命来长安应考,不料时运不济,热望落空。年轻热情的李观曾上书梁肃推荐这位朋友,孟郊也有诗赠梁补阙,可是结果却是如此。

  韩愈静静地听孟郊诉说身世,注视着他那双流露着善良、苦涩而又无奈的眼睛,为他的前程担忧。韩愈孤苦的童年,也令孟郊感叹。

  韩府兄弟四人,老大仲卿,老二少卿,老三云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