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残燕子楼-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的规矩,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位。德宗早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命朝廷的弊端,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和李惟岳密谋联手,准备以武力抗拒朝廷。德宗征调京西防秋兵万余人戍守关东,并亲自在长安设宴犒劳征讨兵马,打响了武力削藩的战役,并在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成果:淄青李正己病死后,他的儿子李纳被打得大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只有田悦在魏州负隅顽抗。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德宗任命他为成德节度使。但是,德宗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满。结果,形势发生逆转。建中三年(782)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东都告急。

  唐廷令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任平卢淄青节度使,专讨李纳。李希烈率部众徙镇许州,屯兵不进,反遣心腹李苴,阴约李纳,结为唇齿,共图汴州,又密与朱滔等通问,田悦闻希烈兵势甚盛,乃共谋乞援,愿尊希烈为帝。李希烈遂自号建兴王,天下都元帅。李希烈遂遣部将袭陷汝州,四出抄掠,取尉氏,围郑州,东都大震。

  唐德宗急召奸相卢杞商议。卢杞专好挤排忠良,与太子太师颜真卿有隙,乘机公报私仇,进言道:“四镇不臣,又加希烈,几乎讨不胜讨,不如令儒雅重臣,往宣上德,为陈顺逆祸福,或可不战而胜。”

  德宗问:“何人可遣?”卢杞应声道:“莫如颜真卿。”

  于是德宗便命颜真卿宣慰李希烈。诏敕一下,举朝失色。

  颜真卿拜命即行,驰至东都,留守郑叔则道:“此去恐有失,不如留待后命。”

  颜真卿慨然道:“君命难违,怎得避死?”随即写了家书,寄与两子,但嘱他上奉家庙,下抚诸孤,此外不及他语。书已寄出,即向许州进发。

  永平节度使李勉,闻颜真卿赴许州,上表言:“失一*,为国家羞,请速追召还朝!一面使人邀留道中。

  谁知颜真卿已经过去,不及追还,只好付诸一叹。

  颜真卿既抵许州,刚与李希烈相见,忽有众少年持刀直入,环绕颜真卿左右,口中辱骂,手中以刀相示,几乎欲将颜真卿醢食了事。

  颜真卿毫不改容,望着李希烈道:“他们这等小辈想干什么?”

  李希烈乃麾众令退,且谢颜真卿道:“儿辈无礼,请休介意!”

  颜真卿问明众少年,才知皆李希烈养子,当下朗声宣敕,李希烈听毕,便道:“我岂欲反,只因朝廷不谅,奈何!”

  李希烈把颜真卿领到客馆中,逼使颜真卿代白己鸣冤,颜真卿不从。

  李希烈再遣李元平前往劝说,李元平本是汝州别驾,被捕即降,毫无气节。

  颜真卿呵叱道:“汝受国家委任,不能效命,我恨无力戮汝,反敢来劝诱我么?”

  李元平怀惭而退,回去给李希烈报告。李希烈本想放颜真卿回,李元平却劝说将颜真卿拘留。

  正巧这当口,朱滔、王武俊、田悦和李纳四人,各遣使至许州,上表对李希烈称臣。李希烈召颜真卿入示道:“今四王遣使推戴,不约而同,太师看此情势,岂独我为朝廷所忌么?”

  颜真卿奋然道:“这是四凶,怎得称作四王?相公不自保功业,为唐忠臣,乃反把乱臣贼子,引作同侣,难道是甘心同尽吗?”

  李希烈不高兴了,令人扶出。

  次日与四使同宴,又召颜真卿入座,四使对真卿道:“太师德望,中外同钦,今都统(指李希烈)将称大号,太师适至,都统欲得宰相,舍太师尚有何人?这乃所谓天赐良相哩。”岸

  颜真卿怒目相视道:“汝等亦知有颜杲卿么?杲卿就是我兄,曾骂贼死节,我年近八十,但知守节死义,汝等休得胡言!”

  四使不敢再说什么,颜真卿便起身回到馆舍。

  李希烈派甲士十人,环守颜真卿馆舍,且在庭中挖掘深坑,扬言要活埋颜真卿。

  颜真卿怡然见李希烈道:“生死有定,一剑便可杀我,何必多方恐吓,我若怕死,也不来了。”

  李希烈这才婉词道歉。

  此时淮南陈少游早已暗地私通李希烈。

  李希烈乘破灭梁崇义之势,渐纵恣跋扈,寿州刺史崔昭数书疏往来,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奏之,德宗急召宰相卢杞令选寿州刺史。

  卢杞本来就十分讨厌张建封,遂荐张建封以代崔昭牧寿阳。

  李希烈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便遣将杨丰赍伪赦书二道,令送陈少游及张建封。

  杨丰到了寿州,正好张建封在徐州。

  张建封飞马赶回寿州,便命将士将杨丰绑了,张建封于军中集众,斩杨丰于通衢,并将伪赦书送交朝廷,远近震骇。

  陈少游闻之,既怒且惧。

  张建封于是具奏陈少游与李希烈往来的事实情况。

  李希烈大怒,便伪署其党杜少诚为淮南节度使,令其先平寿州。

  张建封令其将贺兰元均、邵怡等守霍丘秋栅。

  朝廷为张建封加兼御史大夫,充濠寿庐三州都团练观察使,于是大修缉城池,悉心绥抚,远近悦附,自是威望益重。

  李希烈选凶党精悍者率劲卒以攻张建封,旷日持久,无所克获而去。

  张建封拒战有功,拜为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

  张建封进驻徐州,建立军队,号称武宁军。

  张建封触事躬亲,性宽厚,容纳人过误,而按据纲纪,不妄曲法贷人,每言事,忠义感激,人皆畏悦。

  张建封把家安置在徐州埇口,此时白季庚加检校大理少卿,依前徐州别驾、当道团练判官,仍知州事。

  张建封既坐镇徐州,自然就想起了想见未见的燕娘。

  此时的燕娘已经离开了燕子楼,带着孩子关盼盼随关之均住进了虞姬歌班。 。。

1、白居易越中避乱
第十章

  白居易母子去越中避乱,转眼已经两个年头。

  “关河千里别,风雪一身行。”

  江南秀美的山光水色给白居易以全新的感受,那里浓重的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又启迪了白居易的心智,使他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这也正是白居易父亲白季庚将他们安置于此地的用意之一。除了躲避两河用兵的变乱外,也该让白居易有一个安定求学的场所了。

  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僭立称王的藩镇又去掉王号,复受唐职。徐州归顺朝廷后,江淮得到了暂时的局部的安定,白季庚受命连任。

  14岁的白居易旅居苏、杭。当时典守苏州的刺史是韦应物,典守杭州的是房孺复,二人皆能诗善文,好宴宾客。每当公暇就召集郡中文人雅士,聚会于园林亭榭,饮酒赋诗,*雅韵,流布四方。往来二郡间的白居易也早有耳闻,有几次还在大街上碰到过郡守出巡的车仗,那气派,令白居易钦慕不已,心中暗暗发下誓愿,日后要能典杭州或苏州一郡,便心满意足了。此时的韦应物、房孺复就是白居易心目中的偶像,也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标。白居易此时也才真心懂得父亲每每来信叮嘱他要好好读书,考取功名的真正含义。

  苏、杭二州,是东南地区的两个大郡,由于未经战乱,加上韦应物、房孺复两位刺史的治理,所以依旧是一派繁华富庶的景象。那“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的钱塘江,“江南丘壑之表”的虎丘山,还有许许多多巧夺天工的杰作——楼台亭阁,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来苏、杭的第二年了,这优美的湖光山色、精巧的建筑布局,非但不能填补少年漂泊者空虚的心灵,反而勾起了少年白居易的无限乡愁。

  一日,白居易和同窗好友张彻外出游玩,他们来到杭州西湖边,恰好张彻的堂兄张籍也在游玩。

  张籍比白居易大五岁,他对白居易说:“近日我将北上访友,路过徐州,你的家既在埇口,我也正好到那一游,也好拜会一下你兄幼文,你可有书信要稍?”

  白居易这些日子,正有思念亲人之感,他很自然地向被望了望,但一片茫茫,不知所终,不由得一种亲人骨肉离散所导致的相思之苦涌上心头:故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