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元明清那些爱-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历史上的这个陈熟美是不是也在飞黄腾达之后抛妻弃子、另攀高枝了呢?如果是,我们就可以毫无疑问的说,他就是那个陈世美。
  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个陈熟美不仅没有抛妻弃子,而且为官清廉,对朋友讲义气,对家人重感情。事实上秦馨莲还只是陈熟美的第二任妻子,陈熟美辗转为官,一直把她带在身边,从未离弃过。他当大官之后,当年的同学故旧有什么急难危困来找他,他都鼎力相助。那么这样一个好人,又是怎么被污蔑成了陈世美这样一个负心汉的呢?

7 清官莫断家务事,熟美未负“秦香莲”(4)
原来陈熟美这个人虽然很重义气,但也很讲原则。对于来向他求官的同学故旧,一律严辞拒绝。他有两个同学,一个叫仇梦麟,一个叫胡梦蝶。这两人当年在陈熟美求学的时候曾接济过他,现在陈熟美发达了,就凭着当年的恩情来求官。哪知道却被陈熟美给拒绝了。二人大为不满,认为陈熟美忘恩负义。他们返乡的时候走到河南南阳,正遇上当地上演《琵琶记》,两个人就起了坏心眼子。他们出钱请戏班子里的人改了一下戏,用《琵琶记》的故事来骂陈熟美忘恩负义,但又不改明目张胆直接用当朝大员的名字,就把陈熟美与秦馨莲各改了一个字。
  这《琵琶记》本来就是明清时的一出大戏,影响本来就很广。结果现在旧戏新唱,从某种角度满足了观众出新又不忘旧的心理要求,结果一下子倒火了起来。以至于后来《琵琶记》这出戏倒渐渐衰微了,“秦香莲”却在民间戏曲里火了起来。
  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可信呢?我们从戏曲史发展的角度看,它还是合情合理的。另外,在《续辑均州志》的历代秀才名录里,也真的有仇梦麟这个人,据记载他与陈熟美确实是同年的秀才,也就是说他们确实是同学。再联系到“秦香莲”故事与《琵琶记》情节的类似,以及陈家子孙对这出戏的态度,甚至是均州当地人对这出戏的态度,我们基本可以断定:陈熟美就是陈世美的人物原型,而陈世美因抛妻弃子而被铡的命运则完完全全是一场历史冤案。
  当然,也有人以话本小说集《百家公案》中早有《秦氏还魂配世美》的故事来批驳“陈熟美”说,认为明代话本中就有了“陈世美”的形象,他与清代的陈熟美应该没有关系。但经复旦大学黄霖先生等人的考证,《百家公案》的成书年代并不能确定,大致的时间跨度从明万历一直到清嘉靖时期,其中的小说内容也几易其手,这样的话,“明代就有陈世美”之说也就不能成为反驳“陈熟美”说的确证了。
  最后,我不由得想发些个人的感慨。都说“谣言止于智者”。要知道,记录历史、传播文化的文人在古代那可都是些智者,但历史偏偏却像迷雾与乱麻一样让人欲看不清,为什么呢?就是这帮所谓的智者啊,要不就是为当权者讳,要不就是为个人私利任意歪曲事实,以至于谣言不仅没有止于智者,反倒是“谣言盛于智者”。要不是仇梦麟这个家伙的一点小聪明,陈世美又何至于要背上千载的骂名!
  所以我们还是请包黑子回到他那大宋的开封府去,“清官莫断家务事”,因为陈熟美何曾负过“秦香莲”呢!
  说到秦香莲的千里寻夫,这倒是中国传统爱情故事里的一个常套,但这个套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叫张倩女的女孩子的寻夫之路就特别地具有传奇色彩。
  请看下回:《倩女离魂》的故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8 但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1)
——《倩女离魂》的故事
  我发现,中国的女子在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时候,一般要面临两大危机的考验:
  一是自由恋爱阶段,要面临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尤其是要找了个穷书生或穷小子的话,自己的爹娘往往嫌贫爱富,也就是说最大的阻力往往是来自自己亲人、自己爹娘的反对;另一个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丈夫事业有成,又往往移情别恋,或者另攀高枝,或者另寻新欢,也就是说最大的破坏力往往是来自于自己的爱人。
  所以,前后要面对亲人的阻力与爱人的背叛,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一个女人要想捍卫并守卫自已的爱情果实,那总是比较困难的。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两大危机同时出现,比如说,爹娘一个劲儿地反对,情郎又远在他乡,易生情变,一个女孩子的处境可谓是冰火两重天,那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我想大多数女孩子碰到这种情况,只能自怨自艾,哀叹命运的不公,然后结局只能是放手,让爱情“随风而去”。
  要不,怎么办呢?谁又有回天之力,既要拴住他乡情郎的心,又要顶住家里爹娘的责怪,封建时代的女子本来在社会、家庭中就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要二者兼得,实在是“护爱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可偏有那知难而上的人儿!
  有这样一位女子,那是古往今来痴情女子的典范,凭着一股上天入地的精神力量,管它什么三纲五常,管它什么社会伦理,不惜骗了爹娘,甚至骗了自己,也要把眼前的爱牢牢地握在手中。她就是元代戏曲家郑光祖笔下的“张倩女”。
  有的人会奇怪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姑娘为了爱而骗了爹娘我们理解,她又是怎样来骗自己的呢?
  说起来这个张倩女确实不简单。要按以前一个有名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里的说法,就是这个张倩女虽然没练过什么天马流星拳,但她的小宇宙应该是相当强大的。因为在情急之下,一般人也只能情急生智而已,她却可以情急之下生出巨大的勇气来,做出一件连她自己也想不到的事。那么她到底做了件什么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郑光祖《倩女离魂》这个故事的头和尾。
  开始的时候,戏曲交待了男女主人公王文举与张倩女两个人从小指腹为婚。王文举父母双亡之后,路过张家的时候顺路来拜访。两人一见之下,互相倾心之至,连张倩女的丫头梅香也说:“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也就是说在旁人看来,他们既有指腹为婚的事实,又是郎才女貌的品相,那这对有情人的结合应该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可问题只有一个,就是王生来到张家之后,张母虽然不否认有指腹为婚这件事儿,但她却只让倩女喊文举叫“哥哥”。
  这一下两个人心里就犯嘀咕了,这叫了哥哥就是认了兄妹,认了兄妹还怎么做夫妻呢?
  张倩女心里这个愁啊,可她女孩儿家又不好说,只能整天跟梅香嘀咕。倒是王文举男子汉敢担当,直接就问丈母娘,说岳母大人,既然承认指腹为婚这事儿,为什么又让我媳妇儿叫我“哥哥”,这好没道理啊!
  结果丈母娘回答得倒也干脆,一句话——“俺家三辈不招白衣秀士。”就是说啊,我们官宦世家,从没招过不中进士的秀才作女婿。
  老太太这理儿也很硬啊。要知道,在封建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在婚姻上门当户对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像张家,哪怕这时候已经家道败落了,这种婚姻上门第观念还是死抱住不放的,而且这也是得到全社会认可的。所以在这种社会共识的婚姻标准面前,王文举和张倩女两个人也都没什么可说的。于是王文举为了争取自己的婚姻,毅然决定上京赶考,不混出个人样,决不回来娶老婆。
  要说时代不同了,女孩子的心思也不一样。
  西汉司马相如告别卓文君去求取功名的时候,卓文君的嘱咐是,求得功名固然是好事,若求不得,也没什么,及早回家过幸福日子才是正理儿。也就是说,卓文君重点考虑的倒是老公考不上的情况。
  可这个张倩女不一样,她认定王文举的知识储备应付个科举考试什么的绝没有问题,问题是考上了之后怎么办? 。 想看书来

8 但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2)
当时中了进士的士子,立即身价百倍,京城的各大家族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考虑,也都喜欢与这些官场新势力结亲,以保证补充家族的新鲜血液。而男人们这时候春风得意,因为得意,也就会得意忘形,什么抛妻离子,什么另结新欢啊,总之在这种世俗风气下,很多婚恋悲剧便会“应运而生”。像前面我们讲过的陈世美,《琵琶记》里的蔡伯喈,都是这样的。
  所以张倩女考虑的重点是你王文举中举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