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元明清那些爱-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前面说过,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几乎就是整个宋代最有名的文物收藏家与鉴赏专家。赵明诚是个当之无愧的金石学家,而李清照在嫁给赵明诚之后,自觉地向赵明诚学习,很快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金石学家,这就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聪明来了。李清照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学功底自然是非常深厚的。但文学创作与金石学也就是现在文物艺术科学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我们不知道她有没有刻意地去迎合丈夫的这个爱好,但我们知道她在嫁给赵明诚后,很快地将志趣爱好与丈夫协调一致起来,从而营造出真正志同道合的二人世界。这无疑为二人幸福的婚姻生活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他们经常一起去旧市场上淘字画,当时赵明诚还在太学,收入是非常有限的,而赵家与李家在他们婚后都没有给他们什么资助,二人经常拿换季的衣物去典当,再拿典当来的钱去买字画。细心的赵明诚在买完字画之后还经常为李清照买些新鲜的瓜果,然后两个人经常通宵达旦地温酒赏画,其乐融融。这样的夫妻生活实在是让人羡慕。
  赵明诚不仅是在生活上很关心李清照,而且在许多事情上能很体谅李清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政治运动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时,他们还能相濡以沫,互相扶持。
  当年宋徽宗起用蔡京之后,###执政,开始对旧党进行清算,以苏东坡为首的元佑党人成为政治运动清算的对象。凡被朝廷认为是元佑党人的一律罢官去职,儿女发配充军,子女已嫁人者也必须要被逐出京都。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父亲刚好一个是###一个是旧党。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号称“苏门六学士”之一,那毫无疑问是元佑党人之一。而赵明诚的父亲也就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却是###的重要成员,当时任副宰相。李格非受到政治清算,而这边清算他的也正是他的亲家。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清照作为一个儿媳大胆地给公公上书,以“何况人间父子情”为由请求赵挺之为营救李格非施以援手。可赵挺之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并没能做什么,李清照很怨懑,就写诗嘲讽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也就是说你权势倾天,却让亲人心冷如此。对于李清照的这种要求和表现,赵挺之当时完全采取了沉默的姿态,事实上他自己也深处政治漩涡里,事实证明蔡京收拾了旧党之后,就开始收拾他了,没过多久,赵家也遭了难。

3 一路青山携绿水,琴瑟款款两温柔(7)
但赵明诚对这件事儿的态度就不一样,虽然我们不知道他在其中到底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但我们知道,在朝廷对元佑党人的清算过程中,赵明诚照样买苏东坡等人的字画,照样收藏元佑党人的文物,照样和元佑党人的后代李清照一起欣赏并收藏那些被朝廷明令禁止的元佑党人的作品。要知道,这在当时可都是犯法的,这就像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妻子已经是右派了,而这个丈夫还整日跟自己的右派爱人一起去欣赏那些被批为“资产阶级毒草”的西方文学名著。这无疑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李清照。
  这种境界让我不由得会想起罗大佑的那首名曲:《爱人同志》!我记得那歌里好像有过这样的词:“在这批判斗争的世界里”,“我的灵魂进入了你的身体”。我相信,赵明诚的这种爱一定进入了李清照的灵魂与身体里。所以李清照在她后来的作品里,一遍遍地回忆和赵明诚一起饮酒、赌茶,一起猜字、读书,一起逛街购物,一起踏雪寻梅……这种志趣相投、情意相合境界,我想是因为有着坚实的生活的基础。
  可有些人就是不相信会有这么完美的爱情与婚姻。
  一直以来都有些学者,从解析李清照的词作入手,努力地分析她某些婉约词中哀婉情绪的来源。还真给他们找着了,他们认为李清照词中所用的某些典故明显是指责赵明诚,尤其是指责赵明诚发迹后对自己的疏远,并暗示赵明诚后来有纳妾或移情别恋的行为,而李清照这样抒写时是满怀着控拆的情绪的。
  我们说,一切完美都是相对而言的,哪里有果真完美到无瑕的碧玉呢?爱情与婚姻就更是如此了。李清照与赵明诚一直都没有孩子,虽然原因多半儿是在赵明诚,但连李清照自己也都一直耿耿于怀,更何况那又是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时代,这当然是他们婚姻生活的遗憾所在,由此引发夫妻情绪上的低落与哀叹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就算赵明诚去纳妾,也是可以理解的,况且宋人蓄姬与蓄妾那是非常流行的,甚至是士大夫生活中的一种代表现象。我们前面说过的苏东坡在这方面就很有名,所以赵明诚即便纳妾,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无可厚非,而个性非常要强的李清照对此表现出情绪上的起伏也是正常的,不能说这就引发了他们的婚姻危机。由此入手,彻底来否定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恩爱生活,我个人觉得,那完全大可不必。
  西方人对爱情与婚姻有个说法,是说上帝把人一劈两半儿,然后扔在人群里,所以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去找寻你的另一半儿!我想对于李清照来说,她应该是幸运地找到了她的另一半。赵明诚和她的夫妻生活,可谓琴瑟之合,丝丝入扣,那个她曾经深爱的丈夫,正是她生命里不折不扣的“另一半”啊!
  说到琴瑟之合,按成语接龙的思维,我会想到《三国演义》所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陆游与唐婉来说,从“琴瑟之合”到“合久必分”,大概是最无奈的宿命!怎样的相思,才能破解这场真爱的谜局呢?
  请看下回: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沈园,跟往事干杯!”
   。 想看书来

4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1)
——陆游与唐婉的故事
  南宋绍兴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144年的一个秋日的午后,也就是在六十多岁的李清照独自在庭院深深中思念她的爱人赵明诚,写下悲情之作《声声慢》的时候,20岁的陆游,在那个下午,迎娶了唐琬为妻。他们的结合,到底是开启了另一段幸福呢?还是开启了另一段痛苦呢?
  事实上,所有的痛苦,之所以特别痛苦,都是因为当初的幸福,都特别的幸福!
  陆游和唐婉,那绝对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才子佳人,人间绝配!况且,两人还是姑表亲,唐婉是陆游的表妹,两个人两小无猜,自幼一起长大。大概小时候就经常玩过家家,唐婉不知道在游戏里做过多少回表哥的新娘,如今好梦成真,那真是叫如愿以偿。陆游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从过家家,过到了成了家,这种水到渠成的爱,简直就让这小夫妻俩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了。
  于是物极必反,就像《倚天屠龙记》里那个专门拆散人家美好爱情的灭绝师太一样,唐婉的婆婆、陆游的母亲、我们简称为“陆母”的那个老女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出现在陆游和唐婉美满的夫妻生活里,并最终生生拆散了这对人间的鸳鸯。
  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不禁会问,陆母干嘛要这样呢?要知道她可是唐婉的亲姑姑啊,她原本对唐婉这个儿媳很看得上眼的,所以她才会为儿子定了这门婚事。可婚后怎么会对她亲自选定的儿媳越来看越不顺眼呢?要知道,唐婉的性格史书记载是“温婉柔顺”,并不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一样是个典型的女强人,按道理她不应该会与陆母有什么生活中的矛盾,她怎么就得罪了这位本来还蛮喜欢她的婆婆的呢?
  这就不得不要说到中国古代婚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了,那就是姑表亲、姨表亲这一类的近亲结婚。
  《左传》里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蕃是茂盛的意思,不蕃就是不茂盛了,也就是说男女宗族同姓间结婚,后代繁衍是不会茂盛的,这多少意识到了一点近亲结婚的危害。于是儒家继承了这个说法,严禁同姓之间的近亲婚姻。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这种认识毕竟还有很大的局限,以为只要同姓间近亲不婚就完事大吉了。于是姑表之间、姨表之间,也就是只要不同姓的近亲之间的婚姻就不违反礼教,反而达到亲上加亲的作用。
  你看我们前面讲过的苏小妹的原型苏洵的女儿苏八娘,就是嫁给了自己的表哥程之才。本来苏洵是不愿意这门婚事的,所以他后来在一首诗时里后悔地说“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嫁娶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就是说这门表亲间的婚事我开始就不情愿,无奈亲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