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记住,它叫唐朝!-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场了!

  当杨玄感起义的时候,隋炀帝正忙着他的大手笔政绩工程,但人家拿着大刀锄头上来了总不能没什么反应反而上去欢迎吧!于是,李渊被叫去弘化留守。

  
  但炀帝有个毛病,就是多疑。虽然李渊可以算是他的近亲,但他在怀疑这一点上真是一点都不含糊。(按后来的事实看,还真怀疑对了)而且鉴于李渊同志围剿农民起义一直效果有限,于是,他决定试探一下李渊同志。

  
  他召见李渊,但李渊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生病了。于是杨广叫来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名字不详),问:  李渊怎么了?

  王氏答:生病了

  然后炀帝一副盼着人死的样子,说了一句:会死吗?

  
  古人问病,最忌讳的就是提到“死”这个字,否则就会被当成是在砸场子盼着人家早死,这种类似的习俗是很多的。比如说,在开船的时候,不能说“翻”“倒”这种字。就我认为,这时候恐怕杨广已经由于造反的人实在太多,搞得有些精神衰弱,顺便就有点不信任李渊了,虽然他什么都没干。

  
  但是,怀疑是不需要理由的。实在要理由,一个“莫须有”也就充数了。

  
  李渊很沉得住气,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应对——装糊涂。

  
  喝酒取乐,打探消息,尽力麻痹自己的领导。

  该来的还是会来,虽然李渊尽可能遮掩自己,但历史注定要他站出来。

  大业十三年,炀帝南巡。所谓南巡,也就是找个借口游山玩水,顺便尝尝各地土特产之类的事情。老虎不在了,于是一只只猴子们便按耐不住了。反正局势这么乱,不如上!万一成功了呢?

  
  大家可能认为李渊这里,第一个想到这一点的,是大名鼎鼎的李世民。然而我要说的是不。具体原因我会讲的。但是大家要知道,李渊虽然看起来很老实,但事实上他才是起兵的主心骨。

  但话说回来李世民也没闲着,他怀着类似于买彩票赌超级大奖的精神,毅然——和一些社会闲散分子在一块,还顺便拖下了晋阳令刘文静。

  
  李世民挺积极的,他知道只要李老大这个当爹的不点头,光凭自己这几下子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于是他找来了李渊十分信任的门客斐寂。故意输了不少钱给斐大叔,再三软硬兼施,终于把斐寂争取了过来。

  但是李渊一直不知道某些(注意)情况,直到一顿很诡异的晚饭。

  
  斐寂设宴,叫来了李渊,等到大家喝得迷迷糊糊,都忙着傻笑的时候,斐寂便开始酒后吐真言。

  斐寂先故意用平常的语气一试探:李大人,当今时局动荡,是不是该起兵呢?虽然李渊喝高了,但他是不会把这种事情当成儿戏打发的,于是他一惊:你什么意思?

  斐寂继续忽悠:我说的是公事(暗语),如果一旦被知道,就死定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们被怀疑了,还是快起兵吧。古人比较喜欢神神秘秘的,特别在政治上,所以潜台词十分复杂,今后会说到。

  
  李渊不语,沉默是金。

  
  然后李世民一下子蹦了出来,走亲情路线,把造反的重大意义、成功原因、方案方针一下了全信誓旦旦地倒了出来。

  
  李渊:不行。

  李世民还要再继续推销造反理论,李渊突然大喝:绑起来,送走!

  但是手下正要动手,他突然挥挥手,说,好,我同意。然后长叹一口气,加了一句:我怎么忍心把你押走啊!

  
  造反的心思是有的,但是不到时候。做做忠诚的样子,还是要的。所以才会有李世民被绑起来突然又被松绑这奇怪的一出。

  
  按某些野史的观点,情况是李渊和人一商量,立刻深明大义替天行道,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伟大高尚的造反事业;还有一种说法则更牛,说是李世民同志绑架了老爹,挟持逼迫他起义。造反不是玩电脑上的战争游戏,现实中死了没人买点卡让你复活,更何况李渊是如此谨慎的人。

  
  于是说归说,做归做,李渊同志虽然打了白条说要动手,却一直不发兵。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大大地佩服一下他的谨慎。虽然造反相当于是下赌注抢购皇位,但毕竟不是吃肯德基,一下本钱就一定能得到回报。朱重八、刘邦烂命一条,浑浑噩噩,要啥没啥,去造反也想了半天犹犹豫豫,更何况房子票子一应俱全的李渊同志了。做这种邪门的生意,实在是要好好想想。

  
  这时,恰好因为李渊同志犯了犯迷糊,好几次攻打突厥都无功而返,于是隋炀帝召他去江都。

  
  正当李渊发着抖,估计杨广准备玩“廊下埋伏五百刀斧手,掷杯为号”的游戏的时候,隋炀帝这只老狐狸突然又叫人来说:不用去了。

  
  真是的。杨广!你到底想不想动手,表个态啊!

  
  谨慎,谨慎。上了贼船,就不能再回头。

  
  真的。

  
  可当李渊同志犹豫思考,前后掂量时,祖国大地上却是遍地开花,到处是起义的农民暴动军,并且这么多起义军的头头脑脑们,全都自立为了皇帝(不自量力),这里一个王,那里一个皇,旁边还有一个什么什么将军,真是扯张虎皮就当大旗。锅里不过这么几两米,却偏偏要开几万人的饭。

  
  典型的帝王主义思想膨胀,可是手下偏偏只吃这一套。谁让人家在封建社会呢?

  
  但是别高兴,如此浑水摸鱼的大好形势对李渊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不要忘了,他现在还是隋朝的高级公务员,并且管的就是这个。

  
  算盘打好了,就差导火线了。

  
  招兵

  正所谓一位前辈说过的,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要起义,拿着喇叭去喊话时不行的。于是李渊同志叫来了手下问,我要招兵,但皇帝太远,到底是招还是不招。

  但是各位别被忽悠,说说是剿匪,鬼都知道他在打什么算盘。

  手下答,国家的事情可以特事特办,是为公的好事。

  虽然说这位手下算是说过了话,发表了意见,可这种模模糊糊的话听起来真是恶心,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

  特事特办?什么事情是为公的,起义为公?还是什么为公?简直是废话一句。

  
  由此看来,领导还是比较难当的,主意全要自己拿,诸位读者长个心眼,以后升职了,还是要多想想的。特别是某些高水平高技术行业的领导,弱智是当不了的。

  李渊虽然谨慎,却不懦弱。他直接拍板。

  “好!”

  
  正所谓千兵易得一将难求,拉个把壮丁还是不难的,不过几天李渊就拉来了一万多的人。

  但是偏偏有两个比较搞的人,一个叫王威,一个叫高君雅,两位都是隋炀帝的亲信,脑子十分一根筋,是名副其实的二杆子。特别是这位高君雅,虽然名字里有高雅两个字,但其为人实在是高雅的反义词,及其阴险之至。

  
  怎么,李渊想干什么?正好,黑了他!

  
  他们两个叫李渊去求雨,准备玩玩《三国演义》里谋杀的游戏,虽然这时候罗贯中还不知道在哪个天堂里玩来玩去。

  李老大不是白痴,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他和他们两个在一起,突然司马刘政跳了出来,声泪俱下说王威和高君雅两位仁兄要谋反,这二位仁兄倒也立刻反咬一口。这个时候,刘文静出来了,一声大喝,然后李渊顺水推舟一表态,两边的手下立刻冲了出来,把二位绑得比杀猪时还紧。

  这二位前几天还做着干掉李渊的梦,却不料看上去老实巴交的李渊会这么猛。于是二位被拖了出去,一下咔嚓了。

  
  哦,不,说错了,是两下咔嚓。

  等到六月,李老大审时度势,开始行动了。

  
  我再次说一遍,他很谨慎,但从来都不犹豫。

  他三下五除二、十分迅速地封好了手下的官(保留节目),反正吹牛也不上税。然后开仓济民(老把戏),于是穷苦的人们不停地涌向他的队伍,顿时他有了三万人。

  是时候了!

  
  第一次交火

  之所以李渊能迅速征集到三万人,其实倒不是他人品好,是因为刘文静玩了把戏,假造了一份圣旨,说是要征兵去打高丽。

  大老远去高丽?那还是去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