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汽车超级读本-3-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长远来看,也许成本并不会增加太多。   
    三、在车辆性能结构方面:   
    我国现在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主要是指卡车和部分客车,在性能和结构上很多都存在安全隐患和不完善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和出台相应标准,对一些达不到要求的车辆禁止上路行驶。这样也完全可以减少一些事故的发生,同时对道路的保护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我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必然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家庭,限制和任何消极的办法无疑是不得人心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对道路交通的压力势必将会越来越大。如何面对有中国特色的交通压力,如何面对可能会发生更多的交通事故,政府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对应的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手段,否则就会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思路有限,文笔拙劣;胡思乱写,欢迎拍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要盲目崇洋 妄自菲薄不利自主品牌发展  
    最近读到一则信息,说神龙公司的爱丽舍,本由东风公司的技术人员设计,但上市时厂方为了便于销售,宣传全部由法国人设计。另一家汽车集团老总曾说过:有的厂家为避市场风险,引进的车型不敢宣传国产化率,一个劲说是原装或组装生产的。承认自己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是明智的表现,但一味妄自菲薄,迎合部分消费者,实不可取。  
    近两年,我国汽车市场每月总有一两款新车上市,但妄自菲薄的现象也随之出现,本土品牌、本土企业特色的标志,被洋品牌所替代、蚕食,洋品牌不断地被强化。在神龙公司新出的车型中,雪铁龙和标致标牌越做越大,“富康”车名消失了,东风的“双燕齐飞”标志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洋名称,“爱丽舍”是法国一座有名的建筑,毕加索也是外国人的名字。据企业有关人员说,“神龙”只是个工厂的名字而已。一汽—大众的奥迪A6、A4,上海通用的君威、凯越,东风乘用车公司的阳光,和换型前的产品相比,车身尾部明显位置上见不到产地,也觅不到厂家的标志,有的只是品牌商标。新出的一汽大众高尔夫、天津丰田的威驰和花冠、南亚的派力奥和西耶那等,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江淮的瑞风,车身前脸和尾部,原先都是江淮的英文字母缩写JAC,后来现代的标牌斜体H出现在车身前脸的椭圆斜花里,车身尾部仍是JAC,不伦不类。近日发现马路上行驶的瑞风车前后一体化了,都是椭圆里斜花体的H。现在的形势是:“外国人造品牌、中国人造汽车”,并且在中国销售。  
    我国汽车市场上迷信洋品牌的不少,有汽车制造商,也有经销商、汽车装潢美容商。有的厂家批发给经销商车的同时,将制作的洋品牌标牌也送给商家。有的商家则撬掉原先企业的品牌标志、标牌,换上洋品牌、洋标牌卖给用户。圆圈中老鹰嘴的东南菱帅,被三片树叶的三菱标牌所替换;威姿车上的一汽标牌由三个椭圆的丰田商标所代之;悦达普利特换上了起亚的标志,从而满足一些用户的心理需求。  
    中国《商标法》规定,只要是在中国生产、又在中国销售的轿车,都必须在车身尾部有明显的中文标志,显示其产地和生产企业。现在不少企业一味地强调拓展市场,迎合少部分消费者特殊需求的做法,不符合国家《商标法》的要求。  
    对此现象,跨国公司和中方公司至今未有任何质疑。洋人先是感到不可理解,后来是暗中好笑,高兴万分了。不过也有的外国人表示过惊讶,通用(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墨菲说,1999年上海通用推出别克。新世纪之前,他在底特律说服董事会同意在车尾标上中文“新世纪”。是在底特律的谈判中他赢了,在中国市场上他却输了。尽管“新世纪”与GLX性能和价格不相上下,但九成多的买主只认GLX,不认“新世纪”,他深感遗憾。这一件事耐人寻味。  
    最近,看到奇瑞、中华、吉利的高层人士承认过去的产品,比较粗糙,质量不够高。但如今东方之子、QQ、旗云、新中华、豪情、美日等国产车,质量都有较大提升,口碑逐渐叫好。奇瑞今年一季度销量进入轿车前7位;吉利集团平均月销上万辆,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奇瑞或整车出口、或KD出去组装;新中华成为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专用车,东方之子在青岛作为APEC政要和代表专用车。  
    对部分消费者盲目崇洋的心理,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妄自菲薄的宣传和做法是一种误导,实质上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反映,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创立和发展。  
    学车别掉进陷阱 
    随着学车热的持续升温,与之相关的服务质量投诉也明显增加,近日就有多家媒体对一些驾校培训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给予曝光。 
    这些驾校都设了哪些学车陷阱呢?在此为您一一揭秘,提醒您在学车时小心上当受骗。 
    陷阱一:大赚退学费 
    每一个要学车的人都想报了名之后快些上车训练,早点拿本儿。于是一些驾校就在宣传广告中和热线电话咨询时特意说明本校上车快,考完交规10天就能上车,以此吸引学员。许多人正是看好了上车快,就报了名。也确如其所承诺的那样,学员学完交规10天左右就上了车,可要约上车,就难了。有的驾校由于盲目招生,造成大量学员积压,约车非常困难,经常是10天半个月也约不上一次车,于是就有相当数量的学员要求退学。那好,驾校就等着你退学哪,先交退学手续费吧,少则一二百元,多则四五百元,因目前物价部门对驾校退学收费没有统一标准,驾校说多少,想退学的人就得掏多少。某知名大驾校招生部的一位负责人私下里透露,该校每月收取的退学收费就近数万元,有的驾校退的比报的还多。收取退学手续费成了个别驾校创收的一个门路。 
    陷阱二:费用后找补 
    少数驾校在宣传广告中和热线电话咨询时,有意将学车费用报得很低,以此吸引学员。实际上他们报出的只是计时培训费,其它费用不报,待学员正式开始学习时再收其它费用。张小姐在某驾校咨询时,招生部的小姐告诉她学习小货车的费用是2300元,她一听比自己已经咨询过的几家驾校都低,于是就报了名。谁知学交规时要交法规培训费、书费,上车时要交学习证费、实习证费,约考时要桩考路考费,取证时交制证费,前后加起来又交了400多元,原来报名时交的只是计时学费,最后一合计比其他驾校都贵。 
    陷阱三:捞取代约费 
    有的驾校在学员报名时承诺是电话约车,方便快捷,可学员上车后,要约车时,约车电话总是打不进去或打进去后没有人接。李小姐在某驾校刚学车时,就总是打电话约不上车,于是就到该校排队约车。可刚排了一会儿,就有人上前搭讪,问需要不需要代约车,李小姐仔细一问才知道,只要把学号告诉他,再交300元约车费,由他代约,随时可以练车。为了免去排队之苦,只好交300元,由人代约。原来这是该校玩的猫儿腻,约车电话很少有人接,要约上车,只好在约车大厅里请人代约,但约车费是一分也不能少的。不久前某媒体记者暗访一家知名大驾校,发现该校约车电话每天早上都被工作人员摘了,放在一边,学员怎么打也没人接。要想约上车,另交约车费,然后告诉你另一部电话的号码,随约随有。 
    陷阱四:克扣学时 
    目前本市统一实行计时培训,一人一车,但个别驾校为了降低成本,私下里采取多人一车的方式训练,特别是在考前,以模拟考试为名,将几位学员集中到一辆车上,轮流练车,可学员计时卡上的学时却按半天或一天被刷掉。刘先生在位于海淀区西北部的某大驾校学车时,曾两次被集中到一辆车上训练,一次是四个人一车,一次是五个人一车,轮流驾驶,半天的时间每个人才练了一个小时,但每个人的计时卡上的学时却被刷掉了四个小时。有的驾校怕学员对多人一车有意见,进行投诉,便在集体训练前,私下里与学员签了“协议”,说明是学员自愿集中训练的。 
    陷阱五:鼓动买学时 
    计时培训小客车为58小时,大货车为68小时,一般来说,只要严格训练,考试时发挥正常,绝大多数人在完成所规定的学时后,都能通过考试。即使不过还有第二次考试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