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汽车超级读本-3-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跳动的字符,“ r u Polo? ” ;一个活泼俏皮的年轻人跃然于纸上。波罗,像个青春靓丽的女孩,吸引着追求者的目光。我觉得,波罗的这个广告的确出奇制胜,创意无限。大众在中国这么多年,国人已经习惯它的庄重造型。然而波罗改变了这一切。大众不仅能造大型房车供成功人士和大众阶层,也能造精灵小车给年轻人选择,从世纪经典甲克虫,奥迪TT,到高尔、到波罗,他们那圆润的线条,那夸张的眉眼、那浅色调内饰,那安全配置,虽不豪华出众,虽不个性飞扬,却总能让人怦然心动。波罗就是一款让年轻人怦然心动的车子。 
    “ r u Polo? ”,是我,波罗,年轻人的车车。   
    9、 高尔夫………世界经典两厢车   
    广告诉求:世界名车 
    高尔夫自一代到中国生产的第四代,30年来,销售过千万,美誉无限。这是一部好车子,奇怪的是在国内只见叫好的,没见有多少买单的。最起码,没有狂热地加价购买的。是因为很“实在”的两厢小弟高尔,还是因为三厢大哥宝来,我看都有原因。号称“世界经典两厢车型”的高尔夫在中国的人缘远没有波罗好,而波罗在中国犹如高尔夫在世界。看样子,世界名车的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或者说人们并没有从比较中得到世界名车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也许,它应该再平易近人一下了。   
    10、 宝来驾驶者之车   
    广告诉求:为开车的人定做的车 
    把汽车定位为驾驶者之车,在中国,宝来是第一个。这个驾驶者之车,当然取得了成功,不仅归功于它赋予驾驶者的驾乘享受和对驾驶者之车的定义,更归功于它的市场定位和创意。其实,相对于这一车型,有许多对手性能和其比肩或在其之上,比如塞纳。当然,宝来驾驶者之车的定位,坚定了人们对乘坐宝来不舒适的认同,其实,我倒没觉出来。据说改款的宝来削低了后座。不管是真是假,肯定会改变人们的担心,到那时也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为畅销,宝来始终不肯低头降价,让看好他的人骂娘。也许,最近它应该动动了。     
    10、毕加索 与心共舞 随风驰骋   
    广告诉求:灵性之车 
    观看和驾驶毕加索,你就能领落到法国人的浪漫和灵感。单厢车的造型,像一个水滴,包容着一个大型mpv的空间,行车电脑等人性化的设计,你想到的它想到了,你没想到的它也想到了。内饰线条和外形充满了灵性。你见了毕加索,才会慨叹只有法国人能想得到。雪铁龙的底盘和操控名声在外,4个安全气囊也能给你信心保证。即将于4月份上市的新自动档毕加索2。0是许多车迷的期待。只不过它的品位和价位的确是曲高和寡了。与心共舞 随风驰骋,也许,只有爱车懂车的人才能体会到。   
    11、塞纳常规由我定   
    广告诉求:个性之车 
    塞纳是个好车,然而塞纳卖得并不好,因为它的个性不为人熟知。2。0的发动机,动力澎湃,雪铁龙的操控,在塞纳身上更显完美,优美的线条,卓然出众,张扬个性,然而备受争议。“动感和美感两者兼得”,毫不妥协的结合,也只有懂车的人才能领会。对于国人中庸实用的购车意识来说,这种个性之车是有点超前。也许,塞纳应该换另一种卖点。但是,换了卖点的塞纳又难说不会失去我们。我终于相信,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了。   
    12、桑塔娜拥有桑塔娜,走遍天下都不怕。   
    广告诉求:好车,NB车。 
    这是我见的最NB的汽车广告。只不过这个“天下”仅限于中国大陆而已,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现在想起来,觉得可笑。“走遍天下都不怕”,有点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意思,也有店大欺客的意思,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还有点大跃进的意思。呵呵,经典之至,待后人评说。   
    有话就说 中国的三大汽车企业不能和公众闹对立   
    中国汽车缺乏自主品牌问题,经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过问,终于引起汽车行业内外的重视,合资企业的中方老总们再也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了,连最不愿意谈自主的一些企业老总,也不得不向媒体发表一些言论,尽管有点言不由衷。 
    汽车自主品牌成为热门话题,并不等于认识问题就解决了,只能说主张“自主”的人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谈论自主了,眼下不必担心被讥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守旧”,“不赞成改革开放”等,但这仅仅只是在舆论上取得暂时的优势,一些人从心里并不赞成自主,因为有合资引进的巨大利益摆在那里,谁舍得白白放弃?而且舆论这玩意,保不准什么时候又来个180度。 
    说认识问题没有解决,是因为得到国家支持最多,中国人寄托希望最大,也是最具有自主实力的三大汽车公司,并没有明确表态,而且从一汽、东风领导人的话语中间,似乎还隐隐听出一些对立情绪来。 
    最典型的要算“共和国长子”一汽的总经理竺延风,他在央视的对话中,几乎是在和观众对决,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有这个印象。他认为“我们的轿车在500万辆以前一个独立的体系比较难形成”,“我个人认为是在后500万辆里头,会有一个自主品牌发展成长和壮大体系的关键。”“我觉得应该是在600万辆的时候,这个机遇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我们轿车产销达到600万辆之前,别考虑自主问题,到了600万辆以后,才仅仅是有这种“机遇”,即可能性。 
    看看世界汽车工业的情况。去年,不用单说轿车,即使包括商用车,全部汽车产销超过600万辆的国家,只有美国和日本。全球总产量超过600万辆的汽车公司,只有通用、福特和丰田,丰田去年还是首次超过600万辆,如果剔除掉商用车,单指轿车,则只有通用公司一家了。 
    按照竺延风总经理提出的自主标准,在世界汽车100多年的历史中,至今只有美国和日本有“自主的机遇”,也只有通用一家公司能够自主。其他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韩国等国家的汽车工业,还都没有“自主的机遇”,包括一汽、上汽全力依靠的合作伙伴大众、东风的标致雪铁龙、日产,以及奔驰、雷诺、宝马、本田所谓“6+3”俱乐部的大部分成员,统统都不具备“一个自主品牌发展成长和壮大体系”。这显然不是事实。 
    我们强调汽车的经济规模,一般也就是说30万、50万辆,现在一下把价码提得这样高,是不是因为中国市场做大了,一汽的规模已经突破了90万辆,自主的门槛也得相应提高?不难看出,他开出的是一张不用他来兑现的超远期支票,是不诚心搞自主的托词,这是不是他“耐住寂寞20年”的注释? 
    最近,受国家科技部调研室委托,北京大学路风教授等人做了一个课题研究,《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选择》,有理有据地分析了日本、韩国如何由零规模起步,由自主开发介入汽车业,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对我们是一个重要的提示。 
    现在汽车界,也是公众,对三大公司带头搞自主寄予厚望,自然有“春秋责备贤者”之义,但是想想这些年在国家“扶持三大”政策的庇护下,得到了多少实惠,连外国公司都跟着一起沾光,企业连同企业的领导人,赢得了多少荣誉,但在自主品牌方面的贡献却几乎是零,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的大旗,不得不依靠那些被汽车产业政策歧视的小企业来扛,现在公众难道还不该对你们说一声“不”吗? 
    三大汽车不应该不明白,你们今天的实力和风光,除了汽车市场的整体环境好,还因为国家政策限制别人搞汽车,更不准别人合资,使你们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独享垄断利润的结果。国家以牺牲包括农业在内的其他产业的利益,换来对汽车的高关税保护,难道就是为了你们能和外国人合伙将汽车卖高价,多赚自己父老兄弟们的钱吗? 
    不要把合资、立项、许可证不当一回事,因为你们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得到一张许可证,收购一家资不抵债的专用汽车厂,往往要花费几年时间,几千万元资金,还要地方政府出面撮合。安徽奇瑞为了拿到“准生证”,不得不“自愿”将20%的注册资本,即3。5亿多元血汗钱无偿划拨给上汽,还对上汽千恩万谢。你说这“天上掉下馅饼”的事,不就是因为手里握有一个壳资源吗? 
    看看北京汽车,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