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汽车超级读本-3-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品牌要让人觉得有价值,品牌含着价值才能称其为品牌。品牌包含技术、文化和服务等等环节,各环节消费者都认可了,品牌也就逐渐“风光”了。一个品牌不仅要有知名度,更要有美誉度。穿名牌就显示着个人地位,开名车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不能指责消费者,因为商标不能卖,也不能随意使用,商标管理部门应该控制厂家、销售商等等一些行为。”贾指出解决的办法。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讲,你用了别人的“铭牌“,满足了自己的面子,又不给钱,不是违法啊?车标是品牌的象征,应该受到尊重。  
    迷失方向的大众 
    很显然,大众不仅在全世界市场上正处于衰退状态,在中国,这个大众产金蛋的母鸡,已经迷失了方向! 
    我想也许大众的德国老总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最近投入中国市场的这几款这么好的车(中低端的高尔夫,三箱破锣,以及高尔)就是卖不动呢?而高尔夫的降价,几款该款车的上市,正好说明了大众的困惑,因为它们实际上是真的不明白,市场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如果仔细想想就很明白了,大众在中国的成功除了最初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他们的魄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车型的选择,大众很明智的选择了中级车,至少大小在中国的市场上是中级轿车,无论现在我们怎么骂桑塔纳,但是不可否认,当时这款车作为最普及的公务用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起了不少作用的,随后,又推出了小一点的捷达,市场的定位,和使用的人群都很清晰,实践证明,这两款车的选择是大众近几十年内最成功的市场决策,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生金蛋的鸡,如果还不明白的话可以看看同期的另几个合资项目就非常得明白了(广州标致,富康),大家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富康这么多年了总是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其实最初的市场定位就出现了重大失误,作为公务车它太小气了,而作为家用车她又太超前了,而同期和标志一样他们选错了合作的伙伴,法国人是世界上最骄傲的人,同时又自负偏狭,他们没有诚心想和中国人合作,说实话,就连挣一把就走的心似乎都是懒懒的!结果他们为自己的傲慢无知付出的代价就是看着德国人在哪里数钞票,才想起自己才是起了个大早却干了个晚集。 
    所以大众成功了,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商业成功的的典范具有不可复制性,世界上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奥迪,桑2000,帕萨特,都延续着成功,似乎中国就是大众的了,一切都变得这么简单,已经老旧了的车型依然在大把大把的赚着超乎寻常的利润,但是,大众出现了失误,而且从此一错再错! 
    这就是破锣,其实最初大众明白,在此之前他们在中国的车型还没有一款是适合中国人家用的,而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时代已经到来,所以应该尽快推出家用车型,但是他们却选错了车型,最要命的是定错了价格,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破锣太小,太女人气(要知道中国家庭的第一辆车一定是男的开的,虽不绝对,但至少在80%以上,),也太娇气,吃不得粗粮,干不得重活,维修费用却贵的惊人,小毛病却不少,这一切都告诉消费者,想好了,这是小蜜,可不是什么糟糠之妻,破锣完全不是中国人需要的家庭第一辆车(这也就是为什么解答这样的老车,在不断的改头换面之后,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原因)! 
    最重大的失误是破落的价格,正是因为破落的价格才使大众在中国市场是出于了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他太贵了!比捷达普桑都贵,比宝来,桑2000仅仅便宜一点点,这就造成了大众的价格体系很难变动,失去了灵活性,没有了应变市场的价格弹性,因为如果有一款车买得不好要降价的话,其他的车型就势必也要动,比如:桑2000的竞争对手应该说是最多的,车型也比较老,如果他要降的话就会直接逼近破锣,这样人们就会想:怎么桑2000竟会和破锣一个档次?抱来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就造成了桑2000这几年不温不火甚至是有点暮气昭昭,但价格就是死扛着(当然原因还有很多),最后只能是造成整个大众的价格体系的僵化,而且,当高尔夫上市的时候就发现,很难给高尔夫一个合适的定位,注意高尔夫的广告你就会发现,他们没有告诉你高尔夫是什么样的人开的车,这和其他大众车定位鲜明的特点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破锣贵,高尔夫只能更贵! 
    大众不是没想过补救,于是高尔出现,但是这又是一个错误!他想让人明白这是一款廉价车(尽管之前还信誓旦旦说:大众不会生产10万以下的车,似乎大众不知什么时候成了穿燕尾服的贵族了),所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能省的不能省都省掉了,车门也只有两个,哈哈!可价格就是不便宜,哈哈哈!真是笑活,没办法,我们大家就是不卖,因为,并不是只有德国人聪明!! 
    经过了这几年的折腾,现在大众终于知道,新车在中国不好卖,好卖的的还是旧车的改款,所以就有了现在不停的改款,但是,这又是大众的错误,而且是大错特错,不错,现在的改款卖得不错,但是已经是夕阳西下了,无论捷达,还是桑2000,大众认为这样的老爷车能和最新锐的日本车,韩国车,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世界上最新的车型抗衡多久,现在单一车型还可以年销15万辆,可是能够持续几年呢?2年?3年?还是5年?那么这之后呢?大众在中国准备拿什么来和其他厂商拚呢?实际上现在的大众是在吃老本,一旦老本不多的时候,嘿嘿!! 
    大众真的迷失了方向!  
    丰田凭什么“封”媒体的嘴 
    转自:SOHU新闻 
    近日,丰田公司一定在为自己成功压制了中国媒体对自己的负面报道而洋洋自得。 
    尽管笔者在此并不想就事件本身说什么,只是想探讨丰田公司压制中国媒体对新闻与正义本身的探求的问题。但为了把事情说明白,还是要大致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讲一下: 
    3月14日,广州的两位凌志车主在天河体育中心怒砸爱车,原因是车辆存在刹车后竟会突然加速等致命缺陷(在美国已经收到30起类似事故的汇报,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已正式展开调查)。 
    据其中一位车主——广州增城的钟先生发给全国各媒体的公开信中介绍,广州丰田对该车相关问题的答复是:小毛病,这是丰田优良品质的体现。 
    砸车的诱因是:3月14日下午14:00点左右,钟先生与另一凌志车主到正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办投诉咨询活动的广东省消委会进行投诉。并约其他车主与当地媒体再次到广州丰田汽车特约维修有限公司投诉。令人吃惊的是,在沟通过程中,丰田方面竟然请来工商、公安人员。洽谈后仍然不能给予令人满意的答复。之后车主与记者在公安人员与众保安的“护送”下离开公司。 
    期间,已有多名汽车版记者表示已收到相关信息,告知凌志维权过程的新闻采访恐难发表。这才引发14日下午17:30左右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怒砸凌志的一幕。在当天赶到现场的十几家当地媒体中,各媒体汽车版记者至今无一发稿。 
    其实,车主的要求其实很简单:1、合法购买的车希望可以享受到公司规定的保修;2、对车子出现各种问题希望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法,以消除安全隐患。 
    中国消费者的要求是不是过分,读者可以评判。 
    这件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暂且不论,许多媒体跑口记者接到不准报道的“招呼”着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媒体工作多年,对来自上面的招呼大家已经见怪不怪,现在外企竟然也纷纷学会了这一招,他们通常采用两手策略:一是把当地主管宣传的官员搞掂,需要的时候让他们打招呼;二是利用广告投放来要挟媒体,谁登负面新闻,广告费就没谁的份。 
    其实,以广告投放相要挟或其他手段来封住媒体的嘴,不仅仅是丰田公司一家的做法。 
    在许多媒体更多地在经济利益面前屈从时,普通百姓的安危被财大气粗的厂商视作草芥,我为此深感悲哀!   
    怒!论上海用车为人之道 
    君不见上海车如龟爬,人如蚁挪, 那个憋气,唉,一个字,怒!    
    若大的上海,多少好词美句形容着“国际化大都市,时尚,前卫。。。。。。”做上海人我不知道什么感觉,做上海的外地人,感触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