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民主化与政治变迁:政治衰退理论的视角-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没有启动“国安机制”,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弹。根据台湾媒体的报道,甚至出现了当局与地方政府之间沟通困难,救灾系统运转不灵的情况。“灾民看不到政府救援,只好转往媒体哀嚎求助。”事实情况是否如此,可能蓝绿阵营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说法,不过在风灾开始后的几天,台湾行政当局手忙脚乱却是不争的事实。↓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五、选举等因素引发的政治无能。

    台湾的选举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在选举中获胜是各个政党和政治人物实现自己政治诉求的重要前提。对政治人物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在选民那里行销自己并获得选民的支持。目前台湾政坛上所出现的政治人物在“立法院”采用“焦土战术”提高曝光度、通过街头抗争为自己争取媒体版面、“全台走透透”与民众博感情等,均体现出竞争性选举为中心的政治体系所共有的基本特征。南方朔把这种现象称为“懈怠、畏事、只做秀不做事”的“民主症候群”,并把这种现象背后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称作“什么都不做的民主”(DonothingDemocracy)。不过,说实在的,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说,作秀远比踏实做事所得到的政治利益为多,行政当局和政治人物中的许多人不愿做事,而对作秀趋之若鹜是难免的。

    台湾的行政部门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特别注意“民意”的反映,把“民意”的走向作为政治决策的重要依据,甚至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而不惜制造“民意”。李登辉就是一个操弄“民意”的高手,他的许多行政决策,如“亚太运营中心”的发展计划等,均是在“民意”的旗号下完成的。李登辉时期的重大政治决策尤其如此,民意成为其“独台”理论的重要借口。民进党执政后,苏贞昌出任“行政院长”时,标榜“走正道、做实事的廉能政府”,所有的政策均以民众的好恶为标准,甚至夸张到以报纸报道作为主要依据制定政策的地步。据说“苏贞昌每天早上亲自主持晨报,和几位核心幕僚,仔细详阅相关媒体的报道,再讨论因应之道”。如此施政,固然对舆情反应迅速,“但是做得比较多的却是危机处理,跟在社会脉动后面疲于奔命,因为只能治标,所以格局越来越小,而事情也越来越细。”如此执政,政策的短视和漫无章法自然可以想见。2008年国民党上台后,继刘兆玄后任“行政院长”的吴敦义也要求搜集民怨,并要优先解决“十大民怨”。这样做从“行政以民意为皈依”的意义上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主要以这种方式施政,难免会使格局越做越小,在大的政策规划方面难以有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作为。易言之,看报纸进行政治决策的结果,也使行政当局面临只能救火而难以未雨绸缪的困局。
第4节,
    政治无能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民主制的效率低下就曾经引起柏拉图的注意。他认为民主派统治下的国家是无能的,民主制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统一和强大,民主的雅典战胜不了有组织有威力的斯巴达。因此,他比较倾向于主张城邦应该实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体。柏拉图在谈民主的“效率”时主要指涉的是其军事效率,军事效率高低与否在社会组织相对简单的古代社会是共同体能否生存下来的重要条件。现代人谈及民主的效率时显然已经远远超越了军事效率的范围,而主要是从生活方式、政治正义等方面去讨论民主制度及其出现的问题。关于“民主”问题,在经历了学界的长期讨论形成的知识积累之后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各个不同的学派从不同的逻辑起点出发,对民主的认知也是五花八门,这在目前坊间汗牛充栋的有关民主讨论的著作就可以见端倪。在有关民主的讨论中,约翰邓恩归纳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并试图给予解答。。米。花。书。库。 ;http://__

    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基本概括了当今民主理论观照的基本范畴:(1)为何民主意义的转变如此激烈?(2)为何今日主导政府的类型,在冗长时间的变异下,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与希腊的原型、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梦想差异如此之大?(3)为何这个变异很大的政府类型,会如此迅速并在近期内,在全球赢得如此惊人的权力?(4)为何这个政体会选择这个名称作为其政治的代表旗帜?但是在民主制下如何提高行政效率确实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政治学者的问题。密尔提出,如果要让民众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亲自处理政治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那只会导致庸人的政治、无能的民主。所以他主张采用代议制民主,即以精英政治与大众政治结合的方式,既能保证公共权力始终控制在人民手中,又能依靠官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实现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然而,代议制民主同样也存在问题,因为在社会治理中,效率诉求与民主体制所呈现出的决策迁延之间的矛盾一直无法得到较好解决。所以,哈耶克在谈到由民主制度引发的缺陷时说,民主的议会在贯彻似乎是人民明确授权方面的无能为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民主制度的不满。议会渐渐被视为“清谈馆”,不能或无力贯彻他们被选出担负的任务。在这个意义上说,民主化需要解决的是寻找一种既能体现民众的意志,但是又能实现行政治理效率的制度形式。

    可以看出的是,不管以何种逻辑起点来分析民主制,经过人民同意进行社会治理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则,按照目前一般意义上的西方民主模式,主要是通过选举形成代议制政府,也就是在公共事务的决定中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在这个层面上说,把民主制神化是毫无根据的。具体语境下的民主模式既不一定能解决公平与正义的问题,在政治学理论中,多数决的正确性一直是一个问题,并非是不言自明的,如何防范“多数暴政”的问题一直是政治学理论讨论的重要题域。也未必能解决效率的问题。相反,由此反倒可能带来政治无能的情况。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政治无能在台湾政治特定的语境下有比较特定的意涵。台湾政坛蓝绿二分的政治格局对政治无能现象产生了放大的效果。在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日常的公共事务处理中,反对阵营有时是用近乎苛刻的标准去检视对方,甚至将不是行政效率的问题也归为行政效率的问题。例如,在“八八风灾”救灾过程中行政当局相关行政官员理发、进饭店吃饭都成为行政效率不彰的口实。郭正亮在文章中甚至攻击说,“尽管救灾急如星火,国防部对派兵救灾,却一再重申须依程序申请。”这种指责已经根本不是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是蓝绿双方互相攻击的政治话语了。再如,在“八八风灾”以后,民进党首先攻击马英九没有到灾区去。然后又攻击其坐直升机去灾区并不能真正体察灾情。有人就说,设想如果马英九第一时间就到灾区去,民进党肯定会指责他“最高首长应该坐镇指挥,怎么能做行政院长该做的事情呢?”无论马英九怎么做,民进党总是能找到攻击的口实,马英九团队都会陷入父子骑驴的窘境。所以说,在理解台湾的政治行政效率低下问题时,还要行政的归行政,口水的归口水。政治无能不光是国民党在台上时如此,民进党在台上时也是如此。以比较全面的视角看,台湾的政治无能既有制度的问题,也有政治结构、文化等层面的问题。
第5节,2。3族群撕裂与政治对立
    23族群撕裂与政治对立

    在台湾的民主化过程中,随着政治参与的扩大,族群政治和民粹主义作为孪生的政治现象基本同时出现,成为台湾政治变迁和民主化的重要特征。

    有学者认为,族群是人们在交往互动和参照对比过程中自认为和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起源或世系,从而具有某些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群。族群一般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文化特点,这个概念范畴比“民族”要小一些,与“种族”相比,已经不再明确强调体质特征,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心理认同的一致性。关凯著:《族群政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20页。“族群”概念于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