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次她都想找个借口躲开,于是她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厚厚的文件夹,然后尽可能将自己埋首其中。但是那些八卦同事却似乎眼力不好,总看不到琳达桌上的这些暗示,继续毫无顾忌地拖琳达下水。而每当遇到这种状况,她也不好意思说出自己不愿意,只好一边耐着性子跟别人聊天,一边盘算着如此繁重的工作又得让自己加班加到什么时候。
如果说聊天的内容正常一些,琳达可能还可以忍受。只不过,在她比较亲密的这几个朋友当中,小云每天就只知道数落自己的男友,甚至总怀疑他另有女人;佩琪则每天抱怨公司待遇不好、上司偏心;慧欣更惨,今天哭哭啼啼地说自己被男友拋弃,明天悲悲戚戚地说自己又失恋了,需要找人安慰……每次聊天结束之后,她们的痛苦和郁闷是得到倾诉发泄了,可是却弄得琳达一肚子不快——自己的工作都没做完,还要一边听她们发牢骚,一边安慰她们。这个“知心大姐姐”可真不容易当啊!
但是,更令琳达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时间流转,她发现自己似乎也在悄悄地改变——每天一上班,看到堆积如山的工作,就会不自觉地想起佩琪的抱怨。于是,自己的工作动力便一下子消失殆尽。看到上司,本来想过去打个招呼、聊聊天,耳边却突然响起同事曾经说过的上司的一些坏话,和上司聊天沟通的欲望瞬间消逝。听小云和慧欣抱怨自己的男友,琳达也会不自觉地胡思乱想:老公会不会也在外面拈花惹草?于是回到家中,常常对老公旁敲侧击或正面逼供,还不时翻箱倒柜、跟踪窥探,希望找到他在外面胡搞乱来的蛛丝马迹,弄得夫妻之间嫌隙日深。琳达不仅在工作上耽误不少,积极性逐渐消退,还导致夫妻感情生活出现危机,生活陷入一团混乱……
这都是谁闯的祸?主要问题当然还是出在琳达身上。
有人愿意和她分享心情,这表示别人对她的信任,理当好好珍惜;可是珍惜并不代表随传随到,琳达的问题就出在这里——自己白天的主要任务是工作,若聊天时间太长,必然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此时大可向对方说上一句:“不好意思,我正在忙,老板要我在九点之前把方案交上去,等会儿有空再跟你聊……”用适当的拒绝为自己争取工作时间,这才是正确做法。
更重要的是,琳达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她没察觉在面对别人诸多消极、负面的情绪时,自己不仅无法帮助他们排解,反而会让这些情绪成为影响自己的消极暗示。当别人每天都在向倾听者诉苦时,这种消极暗示也在不断重复,逐渐让倾听者的心理也变得忧郁、悲观起来——每天都被郁闷的情绪所包围,难怪琳达会日渐消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她已经被这种悲观情绪给催眠了!于是,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时,潜意识里这些由别人转嫁给琳达的消极暗示开始起作用,让她觉得工作乏味、上司###、老公花心——琳达就像是一个没有盖子的垃圾桶,别人把他们的苦闷全部倾倒给她,她当然郁闷了!
类似的情况,常常发生在我们周遭。当你的同事、朋友要找你聊天时,如果占用了你的工作时间,如果他们说的都是一些消极的话,你就得小心了!这样的谈话不仅白白浪费了你的时间,更可能让你受到消极思想的“催眠”,不知不觉地变得忧郁、懈怠起来。因此,面对别人这种毫无用处、没有意义的聊天时,不妨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我正在忙,现在没空聊天!”毕竟别人的郁闷,不应该由我们来承担。
学会拒绝消极的信号郁闷的情绪就像传染病,如果在你面前反复出现,就会形成消极暗示,影响你的心情。所以学会对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益处的谈话说“不”,直接决定了你事业成功的几率。拒绝这种消极谈话,其实有很多方法,例如:以工作忙碌为由,拒绝消极谈话。
远离那些每天抱怨工作和生活的人;多跟有积极态度的人接触。
聊天时如果有消极信号出现,不妨左耳进,右耳出,别放在心上。
在工作、生活中,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例如告诉自己:“我很棒!我的工作很有意思!我的上司对我很好!我的先生(老婆)很关心我……”不断进行积极暗示,就会让消极思想烟消云散。
每天花一些时间思考自己在最近二十四小时当中的收获,找出积极的因素来提升自己的动力。
。 想看书来
对压力说“不”!(1)
有压力是件好事,因为它可以让你随时都有工作动力,随时都能提醒自己:必须不断努力前进。有人对压力的重要性作了这样的比喻——就像两辆车在光滑的地面前进,满载的车因为与地面摩擦力较大,反而比空载的车跑得快。
不过正所谓物极必反,压力适度就好,若是过大,便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此时别说进步了,就连挪动都会变得异常艰难。很多人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被迫加入“拼命一族”,为此赔上了与家人、朋友互动沟通的时间。更有人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严重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对于这种压力,我们当然要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
要对超出负荷的工作压力说“不”,首先要找到压力的来源。
“工作压力的来源,当然是繁重的工作!”或许你会这么觉得。事实果真如此吗?看过下面的案例,我想你的观点会有所改变。
苏劲和李维在同一家建筑公司工作,苏劲去年夏天毕业,属于职场新人。李维之前做过多年销售业务,转到设计行业不过三年,称不上“老鸟”。虽然就建筑设计来说,两人起步时间相差无几,可是工作状态却截然相反。
做过建筑设计的人都知道,做这行大部分时间都很繁忙,经常数个项目同时压在身上,而且时间都不宽裕,因此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饭。平均每周五十个小时的工时让苏劲觉得压力很大。或许是休息得不够,他每天的精神状态都不太好,在工作过程中也经常出错,做出来的3D模型常常无法与同事的作品契合,以至于麻烦连连。上司批评苏劲的时候,他反倒振振有词——是人都会犯错,何况工作压力如此之大!
同样是新入行的设计师,李维的工作状态却完全不同。他不仅和苏劲一样需要完成项目的模型制作,还要进行材质、灯光比较和贴图等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身兼后期效果图和3D动画的任务,工作量和难度比苏劲的高得多。当项目进度吃紧时,李维的工作时间甚至可以达到每周八十个小时,几乎与证券行业的经理人相当。尽管工作繁重程度远远高于苏劲,可是李维每天却仍然神采奕奕,工作起来也很少出现大差错,感觉压力比苏劲少许多。
莫非李维就是传说中的超人?否则,同样性质的工作,为什么他连续做十个小时都没关系,而苏劲做五六个小时就濒临崩溃?
很显然地,如果将苏劲的工作时间缩短为每周三十个小时,他照样不见得能把工作做到像李维那般出色。所以压力的来源绝不仅仅只是“工作繁重”这么简单;或者说,工作内容繁重与否,并不是决定压力大小的唯一因素。
其实相对于工作的繁重,“失控”状态的产生,才是导致压力的关键因素。所谓“失控”,简单地说就是让工作成为“计划外”的事情。例如:当你计划今天的工作要用九个小时来完成,而你设定好的任务,用了八个半小时便完成了,尽管时间很长,可是心理却完全能够承受。因为工作的强度和时间在你预期之内,它是“可控”的。反之,若你预计某项工作需要花五个小时完成,而实际却用了六个小时才搞定,这便“失控”了。虽然相比较之下工作强度远远小于八个半小时的工作,可是由于失控情况的产生,因此对于工作者来说,心理上的压力远大于前者。
造成“失控”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对压力说“不”!(2)
1对工作计划不足,没有应付意外事件的预期准备。例如:拟定工作计划时,原本以为当天能完成的事情,结果却因为设备故障,不得不延期。这样就会让后面的工作安排完全乱掉,于是心理压力陡然增大。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把计划时间尽量提前,为意外事件留出较充足的解决时间。
2对于外界的干扰没有必要的“防备措施”。工作时,难免会受到外界各种干扰,例如:同事的临时请托、上司的突然召唤、朋友的意外来访等,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