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罗伯逊第一次访俄后,俄罗斯就北约东扩问题始终采取强硬态度。直到9·11事件发生后,普京总统才转变了对北约东扩的强烈的反对态度。2001年10月初,普京对记者表示,俄罗斯希望北约发生转变,成为一个“更具政治化”的组织。如果北约发生这样的变化,俄罗斯将重新审视它对北约东扩所持的立场。普京强调指出,如果俄罗斯也被包括在这种政治化进程之内,那么俄罗斯将“自然而然地改变对北约扩大的立场”。通过这一表态,普京政府表达了与北约共同商讨要求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意愿。作为回报,2001年12月7日,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举行了外长会议,会议声明指出,北约和俄罗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合作机制,内容包括磋商、合作、共同决策以及协调行动和联合行动。声明还表示,北约与俄罗斯已经加强了在反恐怖斗争中和在其它领域内的合作。
2002年5月28日,北约19国首脑与普京在意大利共同签署《罗马宣言》,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正式成立,以取代原有的北约—俄罗斯联合常任理事会,即是将“19+1”机制转变为“20国机制”。在这个“20国机制”内,北约将在反恐、军控、危机处理、海上搜救、防止核扩散、应对民事危机等问题上,与俄展开平等合作。但是,在涉及北约防务、军事干预和北约东扩等核心问题上,俄罗斯依然没有发言权,更不用说决策权了。虽然如此,俄将作为一个伙伴平等地参与北约的许多重大决定,这意味着俄在防务上向“融入欧洲迈出了一步”。
对俄罗斯来说,与北约建立的这种新的合作机制,可以在北约新一轮东扩中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北约的新一轮东扩将把战略防线直接推进到俄西北部边界,对俄国家安全将构成直接威胁。为了减轻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安抚国内的反对情绪,避免引起内部政治动荡,俄政府需要确立与北约新的合作机制。同时,建立新机制也是改变北约性质的重要机遇。俄一直试图利用“新型关系”改造北约,促使北约向政治性组织转变,使北约更加关注欧洲的安全,以此强化俄与欧洲国家的相依共存关系,为俄尽快融入欧洲创造条件。此外,俄罗斯也试图以此换取在政治上融入西方的承认、获取经济援助并得到加入世贸组织的支持,使俄经济尽快得到恢复与发展,增强支撑大国地位的实力,扩大在大国角逐中的战略回旋余地。
因此,俄罗斯和北约对这种“新型关系”给予很高的评价。普京说,这是双方向着基于真正的互信的平等合作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则称,这是“冷战思维的结束”。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说:“这是冷战葬礼的最后仪式,俄罗斯不再是敌人,而是朋友和盟友。”
普京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俄不排除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但“只有在我们的利益一致”时才会这样做。但是,这一表态普遍被认为仅仅是普京向北约发出改善关系的一个信号,是普京灵活的外交手腕的表现。因为此后俄领导人就此问题多次表示,俄不准备加入北约。
进入2002年,普京为推动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今后扩大与北约的合作甚至加入北约提出了三项条件。2002年11月,普京在与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会谈后表示,“如果北约进一步演变,如果北约与俄罗斯的合作符合俄罗斯联邦的安全利益,如果我们认为北约能够成为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和促进相互合作的工具,那么俄罗斯参与北约工作的方式将会发生改变,我们将考虑更广泛地参加北约的工作”。这番讲话发生于普京访问美国的前夕,毫无疑问显得更加意味深长。究竟这一番表态会不会引起北约方面的积极回应,会不会使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都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巩固、发展中俄关系(一)
在普京的“双翼外交”政策中,在作为其中一翼的东方,中国将继续占据俄罗斯亚太政策的核心地位,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普京在执政伊始,就通过种种途径传达这一信号。2000年初,普京在接见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时明确表示,俄罗斯“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叶利钦总统和###主席达成的共识,继续致力于发展两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在内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表示,俄中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也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在推动建立多极世界、反对建立单极世界、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等问题上双方都持一致立场。希望俄中两国今后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加强磋商与协调。会谈结束后双方签署了中俄两国国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事领域合作的相互谅解备忘录》。3月1日普京在与来访的中国外长唐家璇的会谈中表示,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支持中国实现领土完整。并认为,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两国领导人都支持这一趋势,俄方愿与中方进行密切合作,推进这一进程。
2000年7月,普京出席冲绳峰会前对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正式访问。出访前夕,普京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与中国发展关系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优先方向之一。他说,俄中关系的大发展不是权宜之计,俄将继续积极发展与伟大中国在经济、文化领域和国际事务上的合作。2000年7月17~19日,普京访华并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宣言》中,双方共同阐明了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企图修改国际法准则、用武力施压或干涉主权国家内政行为的立场,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为反对美国部署TMD,《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还强调,美国建立《反导条约》所禁止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的宗旨是企图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是对全球战略稳定的破坏,中俄两国坚决反对这一计划。
2001年7月15~18日,应普京总统邀请,###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发表了《中俄元首莫斯科联合声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将双方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坚定意志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中俄进一步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有力的法律基础。条约将中俄关系定位为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集中体现了中俄在发展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中的广泛利益。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不断充实和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2002年12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了第二次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普京总统与###主席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在《联合声明》中强调,要加强与深化两国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反对恐怖主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重申要恪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方针和原则,并突出强调了加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这次访问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无疑将促进中俄双方睦邻友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两个相邻的大国,两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俄中双方以共同的战略利益为纽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要取向、以高度的政治互信和健全的合作机制为保障,双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家安全、国际合作和经济合作等方面的联系不断加强和深化。
一是在反对恐怖主义、反对国家分裂等国家安全方面。在两国关系的各种利益之中,最基础、最稳定的一层应该是双方的国家安全利益。俄国和中国都是幅员广阔的国家,都拥有众多的人口以及庞大的军队,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而且作为邻国,双方拥有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这种状况决定了俄中两国对于彼此的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社会面临着恐怖主义的新威胁。在新的形势下,2001年6月,俄国与中国在加强军事信任、裁减边境军事力量的基础上连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打击地区恐怖主义、维护边境安全及经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