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人财富史钢:金钱的秘密-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期的人类生活在自己的部落里,这些部落在地球上东一个西一个,有的相隔万里有的近在咫尺,但不管这些个部落相隔多么遥远,只要有交换行为发生,这一规律就会起到作用。
  部落之间会发生交换行为,同一个部落内部也会有着交换行为的发生。为了图个省心,我们就拿部落之间的交换行为说事好了。
  有这样两个部落,一个部落以捕鱼为生……我们就称之为鱼部落,另一个部落则会制作陶器……我们称之为陶部落。鱼部落想弄个陶罐来装水,这样的话他们就用不着每当口渴的时候要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河边去喝水,剑齿虎蹲伏在那里守候他们多时了,他们实在是不想跟剑齿虎较劲。而陶部落则想弄几条鱼来尝尝腥,换换口味。
  于是鱼部落就用他们捕来的鱼换陶部落的陶罐,一只陶罐换两条鲜鱼,这样大家各有所得,皆大欢喜。
  有了鱼,又有了装水的陶罐,这样原始人的生活就进入了幸福的小康阶段,然后他们又琢磨着弄块肉来吃了。
  于是鱼部落拿鱼去和肉部落换肉,陶部落也拿自己的陶器去和肉部落换野味,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正当鱼部落和陶部落正幸福的端起陶罐吃肉,放下陶罐骂娘的时候,最善于养殖的果部落也跑来了,希望能够加入到这个全球经济的共同体中来,于是鱼部落的鱼、陶部落的陶器、肉部落的野味和果部落的果子,这些东西就乱七八糟的交换了起来,两条鱼换一只陶罐,两只陶罐换一只兔子,一只兔子再换一堆果子,按照这个公式推导下来,那么就是四条鱼能够换一堆果子。
  

金钱的规律与性格(4)
可是在交换过程中的实际行为并不是这样,很有可能果部落更想吃鱼,结果是一条鱼换了五堆果子。
  最别扭的是,当鱼部落想吃肉的时候,肉部落却想吃果子,肉部落不愿意把肉换成鱼,而果子部落却只想得到陶罐,也不愿意把果子换成肉,结果这个交换就出了大问题,无法如愿的进行下去了。
  这倒是商人的好机遇来临了,可是原始人却受不了这个,别说原始人,就连现代人也受不了。交换行为本来只是图一个方便,结果这个交换却成为了比任何事情都麻烦的差事,所以大家就琢磨着找个东西来做硬通货。
  这个硬通货必须是大家都需要的,只有符合这个条件,才能够成为硬通货。
  可是不论是鱼、陶罐、野味还是果子,都不具备这一点,因为这些东西各有各的用途,正是这一点才成为了这些东西不能构成硬通货的麻烦。
  只有大家都不需要的东西,才是大家最需要的东西。
  这一规律的反命题也成立,凡是大家最需要的东西,肯定是价值最低的东西。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理由很简单,如果拿鱼做硬通货,那鱼部落可就占到了天大的便宜,而如果拿陶器、野味或是果子做硬通货,那么另外三家部落中必然会有一个部落占到了天大的便宜,自己吃点小亏不要紧,但别人占便宜那就不合理了,这是人心所向,人性所在,你抬杠也没用的。
  是麻烦的是,你如果拿鱼来做硬通货的话,很可能果部落压根就不爱吃鱼,不需要这个,那么这个交换行为对果部落来说就太不公平了。
  无论你拿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做为硬通货,总会有人不需要它。
  而这个硬通货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人人都需要才行。
  只有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够符合人人都需要的条件……人人都需要它用来交换!
  所以最终各部落博弈的结果,是大家都别占便宜,做为硬通货的物品,必须是每一个部落都不需要的,这样才能博得一个〃多赢〃的局面。
  于是这个货币就注定了它一定是一个没用的东西,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觉得自己吃亏太多。
  所以没有任何用途,就成为了货币的第一个标准要件。
  没有价值,就是最大的价值。
  中国的大哲人老子最早的发现了这一点,所以隆重的向大家推介〃无〃的价值,只是这个道理大家都听得不是太明白,可惜了老子那五千言的口水了。
  但这地球上没用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点,于是货币的第二个规律就跑出来起作用了。
  ? 金钱第二律:稀缺性
  只是没有价值还不成的,还一定要符合稀缺性的条件,才有可能成为交换行为中的硬通货。
  早期肯定会有哪一个笨蛋原始人顺手揪一把地上的野草做为货币使用的,结果这位原始兄弟被他的同类给坑惨了,其余的原始人们一人揪一把野草跑过来,把这位傻兄弟的所有物品换了个净光光。
  第二次这位傻兄弟就长了个心眼,他不再用普通的野草当货币了,而是找一种大家不太容易找得到的植物茎叶,这就是稀缺性的原则在起作用了。
  但是大家会满山遍野的去寻找这种数量不多的野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全当是吃饱了消化食了,这就跟现代人满地球去寻找金矿一样,太容易找到的货币带来一个经济规律:贬值!
  贬值的货币就不再值钱。
  不值钱的货币就会退出市场,这没二话可说。
  所以这个硬通货一定是大家不太容易找得到的,象路边的石头,树上的叶片,这些东西因为数量太多了,都明显的不符合条件。
  事实上正是这个稀缺性把大家搞惨了,有个笑话讲一个收藏古钱币的人,有记者跑去采访他,问道:古币肯定是非常难弄到的吧?收藏家掷地有声的回答说:不难,不难,一点也不难,难的是他妈的现代的货币太不容易弄到手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金钱的规律与性格(5)
总之,这个稀缺性仍然是标志着一种公平。
  它必须是针对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部落来说都是非常稀缺的,比如说鱼对于擅长于采集果实的部落来说虽然稀缺,但对于最善于打鱼的部落来说却是一点也不稀缺,所以如果用鱼来做通用货币的话,那么鱼部落就占尽了便宜,其它的部落可就亏大发了。
  所以货币这玩艺必须要符合任何人都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的手这个条件才能够成立。
  稀缺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高成本。比如说贝壳,这东西曾经一度风靡世界,原始人们就用它来充作货币进行交换,但是搞来搞去就出现了问题,有些淘气的家伙们太容易弄来这玩艺儿了,只要你有足够的耐性蹲在海边的话,迟早会碰上好运气,捡到几枚被海浪冲到岸边的贝壳。
  最糟糕的是,贝壳这玩艺儿虽然精美漂亮,符合大家一看见就忍不住想占有已有的强烈欲望,但是这东西还有一个大麻烦,就是你只能在海边才能够找到贝壳,碰到哪个部落一辈子没见过海长得是什么模样,那这种货币对于该部落而言就意味着最大的不公平。
  所以货币的第三个规律就开始起到作用……它必须是在地球上普遍存在着的,否则就无法支持原始时代的〃全球经济共同体〃。
  ? 金钱第三律:普遍性
  货币的普遍性与第一个特性无价值形成对应,却和第二个特性稀缺性构成矛盾。
  这个矛盾就表现在:钱一定不是那么容易搞来的,还不能够难到了无论如何也搞不来的程度。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赚钱,是不是这个道理?
  老话有一句叫做〃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意思是说不管你怎么不求上进,怎么混吃等死,照样也能够胡弄点钱来花花,事实上这世界上尽多不事生产也没什么本事更没有志向的人,他们活得未必比那些有本事的人差,原因就出在这里。
  不求上进又没什么本事的人也能在这个残酷竞争的世界上混得人模狗样,不是这老兄命好,也不是他祖上积德,只不过是因为金钱的规律在起作用而已。
  有些自负一身本事的人拼了命的折腾也弄不来钱,不是他没什么财运,也不是他祖上没烧高香,还是这条规律在起作用。因为金钱这东西的规律决定了它不是按照每个人的本事和技能来分配的,曹雪芹能够写出不朽的传世之作《红楼梦》,这本事大不大?可他老兄照样饿得嗷嗷怪叫,没办法,金钱这东西就是这么一个德性,你不服气是不成的。
  货币的普遍性的客观表述则是另外一个意思,是指这种东西不管你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弄到一点,海边的部落能够弄得到,深山老林里的部落也能够弄得到,南极洲的部落能够弄得到,北冰洋的部落也能够弄得到,只要有一个地方的部落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