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油大博弈-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无法在没有国外设备和技术援助的情况下单靠自身力量恢复衰败的经济。”为得到这些援助,他愿意向“最强大的帝国主义辛迪加”提供广泛的特许权。他首先提到的两个例子就是石油,租让“巴库的1/4和格罗兹尼的1/4”。同沙俄时代一样,石油再度成为最能赢利的出口商品。一家布尔什维克报纸称之为“液体黄金”。
  列宁与西方的和解激起其他同志的强烈反对,包括疑忌成性的斯大林。他警告说,来到苏联的商人中会有“国际资产阶级的超级间谍”,广泛地对外接触将使苏俄的弱点暴露无疑。尽管如此,在列宁宣布新经济政策一周之后,克拉辛在伦敦签署了英、苏贸易协定。他接着身手非凡地接触各家公司,以新的石油开采权引其上钩,同时利用谣言和暗示从中挑拨离间。
  迪特丁对与诺贝尔的交易落空毫不失望,他同诺贝尔家族一样深信,美孚石油公司进入俄国,给所有外国投资者,包括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及其对原罗斯柴尔德资产的所有权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但是迪特J不愿被动地接受布尔什维克将他排除在外却出售他认为是自己财产的做法。蒂格尔也有同感。
  寻求建立联合阵线
  1922年,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与诺贝尔家族开始结成著名的联合阵线。其目的是建立共同阵营对付苏联染指他们在俄国的石油资产和贸易。后来他们又吸收了十几家公司,一致发誓共同反对苏联,绝不单独与俄国人做交易。
  他们一致要求对收归国有的资产进行赔偿。同其他行业一样,“石油界同仁”之间无疑也很难彼此信任,更不会相信苏联人。因此,尽管信誓旦旦,联合阵线自问世起就站立不稳。深谙资本家竞争本性的克拉辛巧用手腕继续从中挑拨离间。
  与此同时,许多公司开始感到,苏联低价石油在世界各地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苏联石油工业在1920~1923年间实际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后来,由于大量引进西方技术,生产活力迅速恢复,不久便作为石油输出国重新打入世界市场。这使新泽西公司高层董事进退维谷:是不顾争回资产权的声明而购买苏联低价石油,还是死守道德与业务立场坐失良机?蒂格尔此刻对投资于诺贝尔企业后悔莫及。
  美孚石油公司德国部经理海因里希?里德曼却另有见地。他认为私人公司很难保证自己的产权不被没收和国有化。“我们不赞成助苏联一臂之力。但如果有人情愿参与其中,我们保持清高又有何用处呢?”实际上,其他西方集团已经在叩击苏联大门,有的不事声张,有的大张其鼓,都在争取石油开采权,着眼于整个苏联,从高加索的巴库到西伯利亚近海的库叶岛。高加索油田的资产就被新泽西公司、壳牌和其他公司称为己有,然而苏联却将此地开采的石油作为自己的财产出售。
  有一个可以挫败苏联的办法:新泽西公司和壳牌公司可以联合起来购买苏联石油。蒂格尔坚决不同意,“我知道自己有些因循守旧,但是无论如何要同抢我住房、偷税财产的人亲善友好绝非上策”。但当其他美国公司开始加紧购买苏联石油并以此直接与新泽西公司竞争的时候,公司内部反对与苏联做买卖的势力还是让步了。新泽西和壳牌终于在1924年11月成立了联合采购机构,两家公司开始探索如何与苏联进行交易。蒂格尔私下对处理此事的方式深感苦恼。还是经商的常见病:没有充足的时间作长远打算。。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二章 石油争夺新格局(7)
与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合作是一回事,可同苏联合作仍使蒂格尔满腹怨气。他给里德曼写信:“为苏联石油提供市场,不仅使我们成为被盗物品的销脏者,而且因此使盗贼得以牟利,我们实际上是在鼓励盗贼继续从事肮脏勾当。”
  新泽西和壳牌不久便联合就购买石油与苏联签约。协议甚至规定从售价提成5%作为支付原产权所有者的赔偿金。蒂格尔和迪特丁两人都对整桩买卖疑虑重重。1927年初,拟议中的协定落空时,迪特丁几乎欣喜若狂,他给蒂格尔写信称:“欣闻同苏联交易未成,总有一天人人都会懊悔曾与这些强盗有染。”
  迪特丁在经商时显然掺入了感情因素。他与白俄移民柳佳?帕夫洛娃喜结良缘之后,似乎更加顽固,公开###。他甚至致电小洛克菲勒,恳求他阻止美孕各公司购买苏联石油,使苏联无法获得硬通货,这样,它不久就能垮台。
  价格之战
  尽管迪特丁多方阻拦,分家后的两个美孚公司——纽约美孚石油公司(索科尼)和真空公司,仍旧我行我素,继续同苏联进行交易。纽约公司在巴统为苏联建造一座煤油厂并租赁经营。纽约和真空两家公司同时与苏联签约购买大量苏联煤油,主要投放印度和其他亚洲市场。索科尼公司需要苏联石油供应其在印度的市场。壳牌公司有其他石油来源供应印度市场,但索科尼公司却别无门路。
  迪特丁大发雷霆,辱骂索科尼公司总裁迈耶“既无信用又无才智”。他为了报复索科尼公司“背信弃义”之举,于1927年在印度发起了一场残酷的价格战。不久,他又将这场战争引向世界各地市场。索科尼公司予以反击,在另外一些市场削价售油。迪特丁还蓄意发动舆论攻势,指责纽约公司购买“共产党的”石油。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也被卷进这场纷争。蒂格尔十分不安,其实这一直就是迪特丁的目的所在,他一心指望新泽西公司能够驯服索科尼公司。不出所料,新泽西公司被迫公开指责同苏联做交易的两家公司,蒂格尔也颇感欣慰:“有头脑的欧洲人现在第一次认识到各家美孚石油公司之间实际存在真正的区别。”
  新泽西公司的董事们怀疑迪特丁因为受到英国政府的压力而退出联合购买苏联石油的协议。但是,随着价格战争愈演愈烈,一位英国高级官员告诉美国人事实并非如此:“亨利?迪特丁勋爵不懂策略,总是陷入困境。”当苏联人询问拟议中的壳牌公司和新泽西公司联合采购计划里的有关赔偿金问题时,“亨利勋爵完全丧失理智,告诉苏联人他将阻止所有人购买苏联石油……由于看到自己白费口舌,亨利勋爵大动肝火,才大肆攻击纽约美孚石油公司,并宣称削价出售石油”。
  迪特丁则另有一番解释:“几年相安无事之后,我们发现在缅甸遭到突然袭击。纽约美孚石油公司开始进口苏联煤油。以攻为守实为上策,我随即接受挑战。因此从那以后,我们避实就虚,努力寻找对手的薄弱环节。我认为,至少此时此刻,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对苏联石油的立场再次为众人所知。”
  真空和纽约这两家手足无措的美国公司却绝不会接受这种解释。真空公司总裁认定,由于他的公司偏巧与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直接竞争市场,所以迪特丁要切断真空公司苏联低价石油的来源,从而“垄断可供出口的苏联石油”。就在新泽西公司指责两家公司违背美国原则的时候,真空公司总裁注意到美国的商人和农场主正忙着向苏联出售棉花和其他产品,便质问:“从苏联购进商品和向苏联出售商品,哪个更不讲道义?”这将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到20世纪20年代末,各大公司对苏联石油问题早已厌倦不堪。企图夺回资产和追回投资的努力均告失败。另外,伊拉克巴巴格格的自喷井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中东的新油源。新泽西公司董事会决定采取中立立场:“既不同苏联签订合同,也不参与任何抵制。”1927年秋,里德曼总结了这场争斗:“对我来说,我已经在记忆中埋葬了苏联。”
  如果真是如此,苏联将是一具充满活力的尸体,因为越来越多的苏联石油涌入饱和的世界市场。迪特丁在印度和世界其他市场挑起的残酷而疯狂的价格战争,原想打击苏联石油,却给角逐国际石油领域的所有参与者都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

第十六章 日本通向战争之路(1)
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在中国满洲的日本皇军爆破了南满铁路。爆炸的痕迹微乎其微,仅见于31英寸长的一段铁轨。几分钟后,一列特快列车飞驰而过,竟然毫无问题。日本人控制着铁路,他们故意这样做,其用意无非是要把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同时又能加罪于中国。现在,日本陆军有了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的借口,并且立即开始行动。满洲事件标志着战后被日本人自己称为“黑暗之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