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私募英雄-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跌幅达到22。61%,纽约股市市值一日之间消失了5600亿美元,此轮股市下跌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随之而来的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   

  当香港恒生指数从3900点跌到1800点时,李振宁回忆说:〃当时中国还没有股市,我虽然研究了美国、日本、香港的股市,但还没买过股票。到香港工作,给了我一个亲身参与股票买卖的机会;港股大跌,提供了入市良机,所以我从在美国工作的妹妹那儿借了5000美元,生平第一次买进了股票。〃但在当时,李振宁就表示,一定要买业绩稳定的蓝筹股,〃因为那时候股票还是有纸化的,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过户,在此期间,如果你买的公司倒闭了,你的投资也就泡汤了。〃   

  在这次简单的操作中,李振宁赚了60%,用时仅为半年。    之二:第一桶金   

  1992年,李振宁回到大陆,他参与筹备一家注册资金为1400万美金的公司,并已被内定为公司的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但当公司正式成立后,他却选择了离开,独自下海,投身于刚刚萌动的中国证券市场。促使李振宁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是:第一,由于前几年的研究和实战,他对股市的认识比一般人要深入得多;第二,李振宁自己这样说,投资股票不用走后门搞关系,这种方式比较符合他直爽的性格。   

  在深证综指还在100点左右时,李振宁开始大胆介入国内股市,当时,他以3。75元的价格买了5万股宝安权证,两个月后,深证综指翻了两倍达到300点,宝安权证最高时涨到每股23元。这一年,李振宁还做过几次类似的投资,初始投入的20万资金迅速增长到500万,李振宁初战中国股市告捷,也积累了自己投资生涯中的第一桶金。   

  之三:转身私募   

  其实,李振宁的投资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每次都凭借智慧和勇气度过了难关。李振宁说,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人因为炒股亏了几百万就要跳楼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他最多时也曾欠着证券公司3000万。   

  这笔钱是怎么欠下的呢,李振宁解释,那是一个机构以他名义开的账户,不但在1994年股市的大跌中亏掉了属该机构的1000万,连以每年50%的利息从券商那借来的2000万元也所剩寥寥,于是李振宁被券商追上了门。虽然这笔债务实际上与他无关,但李振宁认为,既然这笔债是用他的名字借的,他就一定要把这笔债务还清,因为与金钱相比,〃李振宁〃这三个字的声誉更重要。   

  于是在1995年,李振宁来到上海,与那家券商签订了还款协议,之后他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把账户内的700万变成2300多万,还清了欠券商的2000万,之后,他又用剩下的300万在半年内翻到4000万,就这样,他创造了半年赚13倍的神话。   

  因为这个神话,李振宁名声大噪,很多大客户、企业纷纷找他做投资咨询。1996年,李振宁开始以个人名义帮别人理财,规模最高时超过了10亿元,可以算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私募基金。   

  之四:做自己想做的事   

  1997年,李振宁决定做自己想做的事:〃1997年我就对我的总经理说,我要做中国最好的私募基金。〃于是他还掉所有的理财盘,着手打造自己的投资事业,上海睿信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   

  为什么他偏爱〃睿信〃这两个字,我们从《说文解字》中可以找到解释:〃睿,深明也;通也。〃〃信,诚也。〃……英明而富有远见,诚实而恪守承诺。李振宁说,这两个字不仅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他最初的信念和永远的追求。         

虹←桥←书←吧←BOOK。←  

第31节:20年投资路(2)         

  经过几年的投资和积累,李振宁认为自己的投资思路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2000年12月,睿信咨询公司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5000万元人民币,并更名为〃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真正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在当时还没有私募概念的中国证券市场,李振宁继续着他的探索。   

  之五:B股小试牛刀   

  虽然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经逐步走向规范,但是出于对当时市场的判断,李振宁却从A股市场中逐渐退出。   

  李振宁选择退出的原因十分简单,2000年的市场正好是中国股市最不规范的时候,那个时候坐庄文化盛行,在李振宁写给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先生的一封信《中国股市治市方略初探》中,他详细地描述了这种现象:   

  坐庄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许多大机构,如券商的自营盘和理财盘,从来就是靠坐庄赚钱的。某某股票是某某大机构坐庄,这已经是股市中公开的秘密。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中,坐庄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监管机构钦定的证券分析师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从各种道听途说和技术分析中,找出庄家的痕迹。许多股民买股票不是因为有价值,而是因为有庄。股不在好,有庄则灵,股民最简单的分类,就是坐庄的和跟庄的。上市公司本来赚钱无方,傍上大款,出点小钱,出点题材,马上就财源滚滚,绩差变绩优,这又何乐而不为呢?股市中的很多现象,如炒新股,炒概念,炒小盘,炒重组,炒绩差,全都可以从坐庄文化中得到解释。   

  在坐庄文化中,〃很多大券商做保底理财,对客户承诺8%、1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而且这些券商背后就是国家信用,比如倒闭的南方证券尽管注册资金仅有30亿,但委托理财资金达到200亿。〃李振宁回忆。   

  〃我认为我是有理财能力的,但我希望做的公司是个很规范的公司,即真正像国外私募基金那样不保底的理财公司。〃李振宁说,但相对国内券商,注册资金仅有5000万的睿信公司显然不具有优势。〃你不保底谁还找你?但我们是讲原则的,既然你不按我的规则做,不做就不做。〃李振宁说,〃我们主要做自己的基金,十来个人将公司原有的5000万资金随便动动还是过得来的。〃   

  回过头来,李振宁的坚持原则让他获益,睿信逃过了中国证券市场熊市的浩劫。2001年,国有股减持拉开了序幕,之后国内股市进入长达5年的熊市,期间很多投资者股票资产极度缩水,大中小机构纷纷崩盘,倒闭的倒闭,逃逸的逃逸。   

  但睿信活了下来,这与李振宁的谨慎有关,在2001年到2005年期间,李振宁的主要投资也就是一些B股。   

  因为李振宁的很多亲朋都在国外,所以他在B股市场推出时就开了户,最初的投资在股市大跌中损失近一半。在1998年,上海B股指数已到26。16点低位。   

  此时,李振宁追加了50万美金,准备大举买入B股。其中让李振宁记忆犹新的是上菱冰箱。   

  上菱冰箱现在叫上海机电,公司在1993年7月始进行股份制改组,同年8月6日至9月30日公开发行法人股900万股,1994年1月25日至1月27日向境外发行B股7000万股。   

  〃1999年前,上菱B股价最高时每股超过1。5美金,但之前1998年8月底最惨时跌到了9美分,而当时上菱电器的每股净资产为3。5美元。〃         

▲虹桥▲书吧▲BOOK。▲  

第32节:20年投资路(3)         

  〃B股的投资者……老外比我们还要极端,他们更加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在我们中国人思维里面,如果股票不好,还会想到政府会救一救,上市公司还有重组的机会。但老外不是这样,他们一想上市公司不好,可能直接就想到了倒闭,一想到要倒闭了,直接反应是:投入的钱能拿回多少就拿回多少。〃   

  在外资大量抛售上菱冰箱的背景下,上菱B股跌到了9美分,这时李振宁购入了30万股,〃我当时想,已经9美分了,即使再损失也是有限的,〃李振宁解释了当时购买的理由,〃而且,我也听说它有重组的消息,虽然我没有非常清楚地去了解,但是从逻辑分析,我认为上海市政府一定会出手的,更何况上海电器集团手中还有好资产,绝对不会让退市发生在自己的集团里。〃   

  后来上菱冰箱真的被重组,根据公告,上菱冰箱把它的冰箱资产与上海电器集团手中的三菱电梯股权置换。一边是类似于亏损的资产,一边是优质资产,两个资产一置换,上菱冰箱股价就开始有所表现,上菱B股亦步亦趋,曾连续涨过7个停板。200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